- 年份
- 2024(1668)
- 2023(2557)
- 2022(2316)
- 2021(2197)
- 2020(1898)
- 2019(4350)
- 2018(4297)
- 2017(8541)
- 2016(4922)
- 2015(5502)
- 2014(5390)
- 2013(5548)
- 2012(5320)
- 2011(4833)
- 2010(5057)
- 2009(4810)
- 2008(5162)
- 2007(4574)
- 2006(4263)
- 2005(3956)
- 学科
- 税(21580)
- 税收(20138)
- 收(19974)
- 济(17105)
- 经济(17070)
- 管理(14882)
- 业(12303)
- 企(11233)
- 企业(11233)
- 财(8749)
- 方法(7445)
- 学(6086)
- 数学(5748)
- 数学方法(5608)
- 农(4419)
- 法(4301)
- 财政(4301)
- 业经(4173)
- 和(4038)
- 务(4037)
- 财务(4034)
- 财务管理(4030)
- 企业财务(3741)
- 政(3684)
- 中国(3580)
- 理论(3532)
- 制(3250)
- 策(3089)
- 体(2945)
- 收入(2885)
- 机构
- 大学(74421)
- 学院(72529)
- 研究(25604)
- 济(25468)
- 经济(24944)
- 管理(24898)
- 理学(21353)
- 理学院(21038)
- 管理学(20531)
- 管理学院(20397)
- 财(19851)
- 中国(19220)
- 科学(17548)
- 京(15908)
- 所(14395)
- 财经(14135)
- 农(13297)
- 研究所(12775)
- 经(12724)
- 江(12327)
- 税(11072)
- 业大(10695)
- 农业(10539)
- 财经大学(10352)
- 中心(10247)
- 北京(10064)
- 范(9709)
- 省(9691)
- 师范(9568)
- 州(9199)
- 基金
- 项目(44938)
- 科学(34863)
- 基金(33350)
- 研究(31076)
- 家(30061)
- 国家(29873)
- 科学基金(24634)
- 社会(19262)
- 社会科(18186)
- 社会科学(18178)
- 基金项目(17483)
- 自然(16551)
- 省(16325)
- 自然科(16177)
- 自然科学(16167)
- 自然科学基金(15873)
- 划(14690)
- 资助(13916)
- 教育(13824)
- 编号(12366)
- 成果(11900)
- 重点(10212)
- 部(9925)
- 创(9215)
- 性(9154)
- 发(8836)
- 科研(8792)
- 创新(8750)
- 计划(8621)
- 课题(8317)
共检索到115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丁芸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对非营利组织纳税人作出详细规定,较旧企业所得税法而言,其科学性大大提高,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本文简述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其相关税法规定,分析借鉴了国外非营利组织所得课税的经验,认为我国企业所得税中对非营利组织纳税人的规定有待进一步细化、明晰。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刘磊
世界各国对非营利组织的所得课税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只对其非营利活动免税,而对其营利性活动征税。我国对非营利组织所得的征税与免税的主要标准,是看其收入是否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这和国外的做法大不相同。我国对非营利组织所得课税的立法,应遵循国际惯例,以这些组织的活动性质来界定是否征收所得税,以此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多开展社会公益性的非营利活动,少开展营利性活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植才
本文剖析了我国对非营利组织课税的相关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完善相关立法,确立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及基本税收政策,制订与税法相协调的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构建完善的非营利组织税务会计体系等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课税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税收制度研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蓉 游振宇
税收的法定原则与非营利组织的特质要求运用法律化的税收制度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规制,且价值取向为税收优惠。本文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税法规制的法理分析,剖析现行非营利组织税法规制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之道。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税法规制 法理分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浩林 汪显东 刘慧芳
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部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对社会治理起到了中介和稳定作用。完善的税收政策不仅有利于调动非营利组织的积极性,且可以为其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本文通过梳理我国近年来免税资格认定制度的历史脉络并对比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免税资格认定制度,提出了优化税收政策管理、设立惩罚性税收制度等建议,以更好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免税资格 国际比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艳
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3号)相比,《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3号)有较多改进,但"非营利性"界定不够明晰、收入没有从来源上作出比例规定、薪金限制缺乏可执行性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本文认为,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不等于没有盈利,但盈利要有边界;对收入来源需作进一步分类,以明晰符合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收入内涵;组织的非营利宗旨不应当强加于员工,但薪金高低应当与公益支出挂钩。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免税资格 非营利性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仁 王骏
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旧的认定资格同时废止。本文分析了新政策关于非营利组织认定条件的变化。指出新政策调整了免税资格认定的报送材料,延长了复审期限,调整了取消免税资格的口径。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免税 资格认定标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青
本文基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与前景,在分析比较国际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在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定义方面,应提升其法律级次、放松对营利活动的限制;在免税模式方面,在区分公益与互益组织的基础上,采取区别征税模式,并采用可操作标准界定有关经营与无关经营收入;在免税资格认定方面,在非营利组织定义的基础上,增加免税资格条件,并建立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免税资格 区别征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旭川
营利行为日渐成为非营利组织获取收入的重要方式。但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营利行为是一把双刃剑:营利行为太弱,非营利组织的运转资金不足,可能有生存危险;而营利行为太强,容易偏离非营利目标,可能改变非营利组织性质。因此,从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营利行为角度出发,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增强税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将有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营利行为 税收政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雪松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的税收政策特别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其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模糊、监管不力等原因,使得非营利组织成为了税收监管的盲区,大量存在以非营利组织为掩护,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打击了真正的非营利组织的正常活动。为此,文章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企业所得税 税收优惠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靳东升
国际标准强调非营利组织的法人地位,并附带限制条件。国际上对非营利组织的所得税免税范围较窄,且各国对非营利组织投资收益和经营活动是否征税做法不一。作者建议我国对非营利组织投资收益不予免税,并且应区别与非营利事业有关的商业活动收入和与非营利事业无关的商业活动收入,实行差别对待。我国对企业和个人向非营利组织捐赠采取税收抵免的办法是比较成功的,不足之处是要通过指定的机构捐赠和税收抵免限额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和个人向非营利组织捐赠的积极性。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所得税 国际比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思强 卞继红
非营利组织营利性行为所得的税制标准除了必须坚持收入用途标准和相关经营标准外,还必须做如下补充或修正:税收优惠所得上限符合组织绩效最大化目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报酬的薪酬差额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不高于无风险投资收益率的出资者回报免征所得税;非限定性净资产增长率超过规定标准的,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征收净资产税;依社会服务总量确定管理费用的税前扣除额。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杨龙军
非营利组织在美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部门"。在美国,除了政府直接拨款资助外,主要通过税收优惠对非营利组织进行间接支持,同时,还通过惩罚性税收和严格的税收管理来限制和规范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借鉴其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乔彧
为了实现对收入的普遍课征,国务院财政部门通过适用"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这一兜底条款,填补《个人所得税法》在所得认定中的法律漏洞,形成了"财政部门+兜底条款"的漏洞填补模式。在立法删除前述条款后,财政部门虽可通过扩大适用"偶然所得"条款延续前述模式,但因其适用效果有悖于此次税制改革理念,故应诉诸新的模式。新的模式应当以两种漏洞的不同特征和填补主体的正当性构成为依据,建构能够同时落实税收法定和公平原则的不同路径。具体而言,税目欠缺型漏洞仅应由立法者以修法方式补充;概念界定局限型漏洞的填补应采用"财政部门+税目条款"模式,并从基准控制、程序控制、立法控制三个方面完善监督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贺宏
小微企业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然而现阶段,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还仅限于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法人型小型微利企业,对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等非法人型的小微企业缺乏考虑。本文对小微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幅度和范围、完善适合非法人型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制度等具体建议。
关键词:
小微企业 所得税 组织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