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21)
2023(4922)
2022(4335)
2021(4102)
2020(3420)
2019(7939)
2018(7712)
2017(15849)
2016(8789)
2015(9807)
2014(9777)
2013(9742)
2012(9367)
2011(8487)
2010(8968)
2009(8460)
2008(8514)
2007(7664)
2006(7209)
2005(6661)
作者
(23878)
(19598)
(19571)
(19038)
(12972)
(9371)
(9174)
(7561)
(7465)
(7369)
(6761)
(6665)
(6585)
(6490)
(6457)
(6140)
(6017)
(5855)
(5719)
(5706)
(5205)
(4775)
(4726)
(4687)
(4538)
(4532)
(4516)
(4513)
(4068)
(3993)
学科
(30787)
经济(30736)
管理(26628)
(24641)
(21776)
(20686)
企业(20686)
税收(20334)
(20165)
(13211)
方法(11400)
(9951)
(9383)
贸易(9378)
(9212)
数学(8966)
数学方法(8790)
(8790)
中国(8637)
(7470)
业经(7041)
(6964)
金融(6964)
(6534)
(6351)
银行(6339)
(6273)
财务(6261)
财务管理(6252)
地方(6233)
机构
学院(122944)
大学(122246)
(53840)
经济(52707)
管理(47044)
研究(43204)
理学(39474)
理学院(39081)
管理学(38654)
管理学院(38393)
中国(34697)
(32873)
(25510)
财经(23518)
科学(23218)
(21913)
(21238)
(20129)
中心(19232)
研究所(19095)
财经大学(17126)
(16903)
北京(16745)
经济学(16170)
(15726)
(15548)
(15446)
师范(15407)
经济学院(14550)
业大(13964)
基金
项目(71636)
科学(56704)
研究(56643)
基金(51843)
(43922)
国家(43560)
科学基金(37147)
社会(35329)
社会科(33549)
社会科学(33543)
(26354)
基金项目(25793)
教育(25706)
编号(24241)
(22907)
资助(22743)
自然(22524)
成果(22227)
自然科(22004)
自然科学(21998)
自然科学基金(21600)
课题(16814)
(16714)
(16476)
重点(15823)
(15641)
项目编号(15281)
(14805)
(14577)
教育部(14550)
期刊
(63729)
经济(63729)
研究(46882)
(24140)
中国(23631)
管理(17965)
(15741)
金融(15741)
(15522)
(15482)
(15298)
学报(14428)
教育(14166)
税务(13739)
科学(13501)
国际(11599)
大学(11120)
财经(10702)
农业(10494)
经济研究(10460)
(10264)
学学(10258)
业经(9498)
(9138)
技术(9129)
问题(8442)
世界(7200)
现代(5896)
(5736)
论坛(5736)
共检索到204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靳东升  
国际标准强调非营利组织的法人地位,并附带限制条件。国际上对非营利组织的所得税免税范围较窄,且各国对非营利组织投资收益和经营活动是否征税做法不一。作者建议我国对非营利组织投资收益不予免税,并且应区别与非营利事业有关的商业活动收入和与非营利事业无关的商业活动收入,实行差别对待。我国对企业和个人向非营利组织捐赠采取税收抵免的办法是比较成功的,不足之处是要通过指定的机构捐赠和税收抵免限额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和个人向非营利组织捐赠的积极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青  
本文基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与前景,在分析比较国际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在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定义方面,应提升其法律级次、放松对营利活动的限制;在免税模式方面,在区分公益与互益组织的基础上,采取区别征税模式,并采用可操作标准界定有关经营与无关经营收入;在免税资格认定方面,在非营利组织定义的基础上,增加免税资格条件,并建立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茜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为免税收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做出了具体规定。但是,部分政策条款已不再适应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免税政策及资格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靳东升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 tion,NPO),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也常常被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益性组织”、“非企业单位”、“独立部门”、“公民社会”等等。对这一概念国内外理论界至今还没有统一、严格的界定。概念依然比较模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综合国内外专家的意见,我们认为,中国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分配收益,活动有公益性或互益互助性,主要从事慈善、科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汪昊  樊天勤  
非营利组织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门,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调动非营利组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方面,税收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相关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美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雪松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的税收政策特别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其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模糊、监管不力等原因,使得非营利组织成为了税收监管的盲区,大量存在以非营利组织为掩护,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打击了真正的非营利组织的正常活动。为此,文章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改革建议。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许捷  
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在消除贫困、发展教育、保护环境、抗灾救灾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制度却远远滞后于其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比较各国非营利组织税式支出政策,提出优化我国非营利组织税式支出政策的具体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思强  卞继红  
非营利组织营利性行为所得的税制标准除了必须坚持收入用途标准和相关经营标准外,还必须做如下补充或修正:税收优惠所得上限符合组织绩效最大化目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报酬的薪酬差额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不高于无风险投资收益率的出资者回报免征所得税;非限定性净资产增长率超过规定标准的,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征收净资产税;依社会服务总量确定管理费用的税前扣除额。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龙文滨  张建功  
员工股票期权是激励员工为公司长期发展而努力工作的一种有效的薪酬制度。为了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员工股票期权制在我国的推广,必须设计一套完整可行的税收政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龙文滨  张涛  
股票期权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薪酬激励工具。美国税法中详细的专门规范股票期权操作及应税实务的规定,对我国股票期权税收政策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对中美股票期权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进行比较与评述的基础上,为完善我国股票期权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旭川  
营利行为日渐成为非营利组织获取收入的重要方式。但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营利行为是一把双刃剑:营利行为太弱,非营利组织的运转资金不足,可能有生存危险;而营利行为太强,容易偏离非营利目标,可能改变非营利组织性质。因此,从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营利行为角度出发,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增强税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将有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刘磊  
世界各国对非营利组织的所得课税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只对其非营利活动免税,而对其营利性活动征税。我国对非营利组织所得的征税与免税的主要标准,是看其收入是否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这和国外的做法大不相同。我国对非营利组织所得课税的立法,应遵循国际惯例,以这些组织的活动性质来界定是否征收所得税,以此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多开展社会公益性的非营利活动,少开展营利性活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冬妍  
本文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角色与定位,指出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供给的有力补充、有助于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提升,其与政府存在天然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公共治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梳理了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经验与遇到的问题,在政策建议方面,提出应确立公益性民间组织为重要合作伙伴、以"政府购买"模式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从财政、税收两方面加强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培育和扶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利群  沈玉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