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22)
- 2023(4445)
- 2022(3548)
- 2021(3669)
- 2020(2923)
- 2019(6955)
- 2018(7073)
- 2017(10390)
- 2016(7293)
- 2015(8577)
- 2014(8873)
- 2013(7542)
- 2012(7069)
- 2011(6786)
- 2010(7020)
- 2009(6098)
- 2008(6055)
- 2007(5577)
- 2006(5034)
- 2005(4740)
- 学科
- 教育(21772)
- 济(15570)
- 经济(15545)
- 中国(12958)
- 管理(11102)
- 理论(10541)
- 学(9055)
- 业(8035)
- 教学(7831)
- 企(7293)
- 企业(7293)
- 方法(6415)
- 研究(5299)
- 思想(5175)
- 政治(4697)
- 数学(4523)
- 发(4451)
- 数学方法(4378)
- 思想政治(4225)
- 政治教育(4225)
- 治教(4225)
- 德育(4202)
- 学校(4173)
- 发展(4106)
- 财(4085)
- 高等(3999)
- 展(3981)
- 革(3873)
- 学法(3713)
- 教学法(3713)
- 机构
- 大学(99991)
- 学院(87370)
- 研究(36001)
- 教育(32067)
- 范(25996)
- 师范(25883)
- 济(24787)
- 经济(23850)
- 京(23287)
- 管理(23199)
- 师范大学(21609)
- 科学(21348)
- 理学(19857)
- 理学院(19411)
- 中国(18960)
- 管理学(18642)
- 管理学院(18443)
- 所(17554)
- 研究所(16048)
- 北京(15892)
- 江(15166)
- 中心(13924)
- 技术(13881)
- 院(13103)
- 财(13073)
- 职业(12721)
- 教育学(11996)
- 州(11877)
- 农(11201)
- 业大(10585)
- 基金
- 项目(52225)
- 研究(46898)
- 科学(42676)
- 基金(33684)
- 教育(32435)
- 家(28031)
- 国家(27601)
- 社会(25918)
- 社会科(24043)
- 社会科学(24038)
- 成果(22876)
- 科学基金(22680)
- 编号(22110)
- 省(21441)
- 划(21258)
- 课题(19776)
- 年(17230)
- 基金项目(16173)
- 规划(14382)
- 重点(13875)
- 部(13846)
- 项目编号(13538)
- 大学(13537)
- 资助(13393)
- 性(13027)
- 教育部(12819)
- 自然(12749)
- 度(12576)
- 研究成果(12550)
- 自然科(12462)
共检索到152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秦乐琦
迈克尔·乌尔诺斯教授及其团队宣扬的非肯定教育理论超越了教育适应社会和教育改造社会这两种立场,认为知识并非固定不变的,教师要对现有的知识持批判态度,在充分理解、重组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以非肯定的态度将其传递给学生。非肯定教育理论用非层级视角看待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既不凌驾于社会之上,也不从属于社会之下,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之间承担中介者的角色。在谈及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时,除了芬兰的历史以及优质的教师教育外,芬兰的教育领导也是关键原因之一,非肯定教育理论认为"课程制定即教育领导",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各级教育机构之间承担了中介者的角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慧敏
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 W.Apple)教授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伴随着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所产生的愤怒长大。他认为,知识分子的活动是一种投身于真实生活,饱含着情绪和认知的活动。愤怒是其中的一种情绪,它与希望同在,是很多东西的混合体。早期的生活经历、对社会现实的持续关注和对大学责任的期许可以保持着一个人的愤怒。在教育领域,愤怒的使命是要持续地发出促进社会公平,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呼吁,激发实际的行动,理论用之于现实。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是劳动者,无论是写书还是教学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关注社会良心。而未来的批判教育学要做真正的批判性工作,根据社会现实而发展自己的理论。
关键词:
愤怒 使命 批判教育学 迈克尔·阿普尔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屈书杰
自迈克尔·萨德勒为20世纪上半叶的比较教育研究奠定了基础之后,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仍可以从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中获得启发。他对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的重视提醒我们要注重比较教育的系统研究;对"民族性"的强调以及对本国教育研究的重视都启发我们,在一个日益多元的世界,比较教育研究者更要有本土意识、国际视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昆
迈克尔·斯彭斯(A.Michael Spence)于1943年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蒙特克莱,196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68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7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斯彭斯首先任教于哈佛大学,1973-1976年间转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1976年重返哈佛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76-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齐宗 周益发
加拿大当代著名教育家迈克尔·富兰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变革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他的教育变革思想集中体现在教育变革的特征、教育变革的力量,以及教育变革的实施等几个方面。他揭示了教育变革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认为学习型个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是推动教育变革的动力,并指出在教育变革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学校、当地教育部门以及国家和社会的阻力,并分析了影响教育变革实施的因素,以及教育变革持续发展的困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良 杨艳辉
在全世界推进基于核心素养基础教育变革的背景下,选择何种学习方式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难题。迈克尔·富兰作为全球盛名的教育改革家,系统建构、实践探索了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理论。这一学习方式强调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在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实现策略在于确立伙伴关系的师生角色、搭建学与做沟通桥梁的任务设计、实施指向证据描述的素养评价以及提升指向一致性的变革领导力。富兰的深度学习理论对我国探索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迈克尔·富兰 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毅 焦秀红
在诸多国际贸易理论中,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持于一九九0年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目前流行和最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学说。该理论对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统筹制定国家宏观和企业微观国际经济贸易政策及战略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魏雪峰 杨现民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个人电子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开始流行全球。移动学习是跨越多个情境的学习,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支持非正式学习意义重大。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移动学习领域国际著名学者、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Mike Sharples)教授,介绍和分析移动学习的国际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迈克·沙普尔斯现为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FutureLearn公司的首席学术顾问,主要研究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和新技术设计。他发起了一系列的移动学习国际会议,是移动学习国际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obile Learning)的创...
关键词:
移动学习 情境 学习环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跃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迈克·阿普尔教授,从其个人生活史出发,畅谈了他对"教师教育与文化斗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生活"、"全球化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者与教师教育研究"等议题的深刻洞见,分析了影响新世纪以来美国及世界范围教师教育改革的各种力量,强调指出:教师教育是政治斗争的战场,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去专业化程度更加严重;全球化时代,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关系性和全球性思维,以底层视角直面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教师教育应致力于让教师真正地学会批判性思考。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去专业化 批判教育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金琦钦 张文军
变革领导者如何将对变革复杂性的理解转化为有意义的变革行动是学校变革的一大难题。经过40年的教育变革研究与实践,迈克尔·富兰形成了“一致性建构”的变革理论,为学校变革化繁为简提供了可参照的行动路径。基于“简复性”的逻辑理路,“一致性建构”强调抓住学校变革的关键要素,从聚焦方向、培育协作、深化学习、改变问责和重塑领导五个维度实施变革。“一致性建构”理论表明,变革领导者可以从“把握变革原则而非寻求处方”“整合领导力和集体能力建设”和“联结教学法变革与环境改变”着手,实现学校变革的化繁为简。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的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后却留下了巨额的负债。据《纽约时报》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杰克逊通过唱片版税获得大约3亿美元收入。杰克逊还有投资嗅觉,曾以4750万美元的价格买入大量歌曲版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旭波
本文介绍了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在该理论中,他提出了价值行为、价值链的概念,并阐述了跨国经营企业行为构造、行为协调与国际竞争优势的关系。本文认为迈克尔·波特的很多观点非常独特,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利红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迈克尔·坎宁安发表于1998年的小说《时时刻刻》是对英国现代主义及女性主义先锋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表达敬意的一篇佳作。小说不仅效仿了伍尔夫的作品《达洛维夫人》的意识流叙事风格,也描述了因《达洛维夫人》而有内在联系的三位女性的某一天的生活、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透过现实的喧嚣,直击人的心灵深处,探索了他们困顿挣扎的精神生活及向死而生的无奈和窘迫,他们生活富足,却精神萎靡,他们是精神领域的自我放逐者,时时刻刻游离于所处的时代,甚至以死来抗争这个时代,获取精神的自由,反映了20世纪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圻
本文认为对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中"两种战略优势同时兼得"和"必须在两种基本战略之中权衡和抉择"存在误解,从产业动态演化视角分析了波特所持观点及其演变,提出了产业演化的三阶段背景和二维战略空间中的产业模式演化曲线,以及"权衡点"概念,认为波特的两种论断是在不同情形下作出的,互不矛盾;波特实际上认为经过"权衡"选取一种基本战略是特定产业模式成熟而又缺乏重大创新的特定时期不得不采取的战略措施;在"权衡点"前后,企业可以按照波特第一、第三两个"经典条件"实现两种优势同时兼得;避免或打破"权衡"最重要的途径是首创一项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创新。
关键词:
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 标歧立异 蓝海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迈克尔·克雷默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201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
美国著名教育家克拉克·克尔教授逝世
基于学习者发展与教育经验的教学论重建——访德国汉堡大学迈纳特·迈尔教授
批判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普尔教授访谈
教育政策、课程与全球化——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普尔教授
从商业经济到现代经济——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教授
批判教育研究的原旨、演展和社会权力架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普尔教授访谈
开放教育资源和慕课如何影响世界高等教育?——访美国印地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柯蒂斯·邦克教授
行动研究与课程改革——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泰瑞斯·卡森教授访谈录
国际税收协定:过去、现在与未来——专访荷兰莱顿大学国际税法教授凯斯·范·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