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4)
- 2023(12902)
- 2022(11125)
- 2021(9963)
- 2020(8428)
- 2019(19506)
- 2018(19259)
- 2017(37272)
- 2016(20281)
- 2015(22743)
- 2014(23119)
- 2013(23216)
- 2012(22442)
- 2011(20690)
- 2010(21327)
- 2009(19914)
- 2008(20011)
- 2007(18274)
- 2006(16466)
- 2005(15412)
- 学科
- 济(109212)
- 经济(109125)
- 管理(55746)
- 业(55506)
- 企(44259)
- 企业(44259)
- 方法(39094)
- 数学(33904)
- 数学方法(33596)
- 中国(29347)
- 地方(28661)
- 农(26406)
- 业经(22368)
- 财(22189)
- 学(20959)
- 制(18604)
- 农业(17902)
- 贸(17477)
- 贸易(17466)
- 地方经济(17124)
- 易(16798)
- 银(16209)
- 银行(16175)
- 融(16027)
- 金融(16025)
- 行(15611)
- 和(14544)
- 发(14366)
- 环境(14178)
- 理论(13481)
- 机构
- 学院(305850)
- 大学(304807)
- 济(136950)
- 经济(134103)
- 研究(113141)
- 管理(111829)
- 理学(94360)
- 理学院(93173)
- 管理学(91602)
- 管理学院(90992)
- 中国(85848)
- 科学(67699)
- 京(65722)
- 财(61209)
- 所(59225)
- 研究所(53300)
- 农(52697)
- 中心(50162)
- 江(48611)
- 财经(47784)
- 经(42998)
- 业大(42945)
- 经济学(42786)
- 北京(42487)
- 范(41797)
- 师范(41370)
- 农业(41106)
- 院(39920)
- 州(38402)
- 经济学院(38189)
- 基金
- 项目(189065)
- 科学(147944)
- 研究(138791)
- 基金(135241)
- 家(117356)
- 国家(116344)
- 科学基金(98347)
- 社会(88472)
- 社会科(83925)
- 社会科学(83901)
- 省(74809)
- 基金项目(70456)
- 教育(63230)
- 划(62543)
- 自然(61335)
- 自然科(59850)
- 自然科学(59832)
- 自然科学基金(58785)
- 资助(56539)
- 编号(56435)
- 成果(47248)
- 发(46871)
- 重点(43407)
- 部(41831)
- 课题(40285)
- 创(38501)
- 发展(37984)
- 展(37381)
- 国家社会(36259)
- 创新(36109)
- 期刊
- 济(165166)
- 经济(165166)
- 研究(97678)
- 中国(64915)
- 农(49080)
- 财(47657)
- 学报(46133)
- 科学(43470)
- 管理(43188)
- 大学(34561)
- 农业(32824)
- 教育(32569)
- 学学(32491)
- 融(31937)
- 金融(31937)
- 技术(27526)
- 经济研究(27297)
- 业经(26115)
- 财经(24655)
- 问题(21554)
- 经(21376)
- 业(17666)
- 技术经济(17441)
- 贸(17430)
- 统计(15827)
- 世界(15621)
- 商业(15496)
- 国际(15371)
- 现代(14079)
- 策(13987)
共检索到483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短缺一再被认定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常态,社会主义传统经济体制及其变体也一再被短缺成因论者认定为短缺的唯一原因。“需求过度论”把短缺归因于传统体制下的“软预算约束”;“供给不足论”把短缺归因于传统体制造成的低效运行。自奥塔·锡克发其端,经柯尔奈实证与丰富,再经近年来中国部分学者延伸与补充,短缺导源于经济体制似乎已成共识。应该说,体制分析法找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克服短缺的主要突破口,无论其侧重于需求,抑或侧重于供给;但是,我们从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经验和中国建国后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发现,短缺不仅与经济体制直接相关,也与非结构均衡的发展战略高度相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宁晓青 朱栋梁
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区际间资源禀赋性差异较大 ,国民经济二元结构明显 ,实现区域经济联合既是资源共享的需要 ,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根据东西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同和资源禀赋性差异 ,其经济联合主要应该采用 5种模式 ,并应从各自实际出发 ,发挥优势 ,互助合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林贤郁 李纲 汲凤翔 梁琦 史会学 王明亮
本文利用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地区差距进行了定量描述与评估,并剖析了我国地区投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普查 投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翔 王爱民 安成谋
我国客观上长期存在东、中、西三大梯度发展带,为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我国选择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本文就其实践成效、未来趋势及此背景下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如何求得自身发展,尽快缩小同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作一探讨。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 西部地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浩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一个由非均衡发展逐步走向均衡发展的过程,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是山东省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以建设蓝色经济区为契机,提升和明晰山东半岛经济发展战略,对山东省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推动山东省区域经济在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实现错位发展,应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特点和发展情况,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山东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强化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半岛城市群的衔接与发展;发挥蓝色经济区对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山东经济协调发展;重视蓝色经济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蓝色经济 非均衡 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中国经济是非均衡的经济——非均衡的经济运行和非均衡的经济发展。经济分析的任务是在非均衡的经济发展中寻求稳定有序地趋向均衡的结构。 1.发展的均衡目标和非均衡的发展过程发展的总量均衡目标寓于积累与投资的均衡关系中,投资属于总需求的范畴,在无外资来源的条件下,投资资金只能来自本国的积累(储蓄)。积累属于总供给范畴,它是国民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曰瑶
均衡即表示系统的结构或相对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并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状态性质。毛泽东、邓小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存在的必要性。从发展看,我国存在三种类型的非均衡性:需求拉动导致的非均衡即通货膨胀,结构转换导致的非均衡即失业与生产过剩,空间发展的非均衡即地区差距
关键词:
非均衡 适度非均衡 需求拉动 结构转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阿立 伍文中
文章从运用最大最小模型求出我国2136个县市及各区域中心,根据1997—2013年我国及各区域发展重心迁移以及向中心移动距离探讨我国区域发展的非均衡状态的演化,发展差距收敛,进而评价我国区域政策效应。结果表明:1997—2013年我国发展重心向中心移动了60公里,向西部中心移动了138公里,同时,东部、中部、西部发展重心分别向其中心移动了75、32、104公里,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发展出现全域收敛和区域俱乐部收敛,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统筹区域发展政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已有明显成效,当然,继续推进区域发展协调任务仍很艰巨。
关键词:
发展重心 收敛 非均衡 政策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莫荣
基于对劳动力输出和输入地区的大量调查,本文得出局部地区民工短缺的确存在,但“民工荒”这一说法不能够成立,因为我国劳动力总体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判断。局部地区民工短缺的实质是企业与农民工在工资上博弈的结果,民工短缺是市场的自然调节,而不是政策性的障碍。没有迹象显示这一问题会扩展为全国性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但民工短缺可能标志着劳动力市场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变化;民工短缺将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催生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转移;民工短缺还有助于地方政府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
民工短缺 城市 社会经济 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从区域、城乡、学校和受教育群体四个方面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度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差距总体出现缩小态势,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入学率,各地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地区间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初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和中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的绝对差异仍然在拉大;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经费城乡差异正在随着时序变化在减小,各地区城乡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差异正在逐步减小。但是,我国中小学校之间的教育投入差距还相当大;不同群体之间接受基础教育还很不均衡。造成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静
本研究构建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2011-2020年我国城乡消费差距对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城乡消费差距对商贸流通经济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的非均衡化特征,两者在东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而在西部地区呈现出负向关系,并且这一结果同时适用于消费绝对差距及相对差距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的情形,而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东西部地区边际消费倾向作用机制的差异性。提出要优化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为居民消费扩展提供流通保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辰
论基础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双重非均衡发展王辰在我国重点产业的选择问题上,理论界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主张以基础产业为重点,实行所谓"补短战略";另一种主张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实行所谓"产业结构高级化战略"。我认为,这两者之间并非不可兼得,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域之间由于不同的省情、发展轨迹及改革开放的具体战略差异,诸多制度性质量不同影响和导致了各省域间的区域差异。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制度与我国省域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相关问题,提出了我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路径选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爽 刘黎明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得比较突出,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差异及其区域间的特征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存在较严重的非均衡问题,而且区域间的差异十分明显。资源禀赋的初始决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以及相关政策效应是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的主要经济学因素。解决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需要适度调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杰 安婷 曹馨予
对我国经济、金融和科技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利用1994—2010年我国经济、金融、科技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经济、金融和科技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经济、金融、科技三者呈非均衡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金融和科技的发展速度;这种非均衡发展状态大大降低了整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最后提出调整这种非均衡状态、使经济发展的速度及总量达到最优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科技进步 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