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4)
- 2023(15455)
- 2022(13369)
- 2021(12665)
- 2020(10812)
- 2019(25272)
- 2018(24666)
- 2017(47173)
- 2016(25901)
- 2015(29397)
- 2014(28896)
- 2013(29036)
- 2012(26795)
- 2011(24120)
- 2010(23843)
- 2009(22146)
- 2008(22061)
- 2007(19427)
- 2006(17178)
- 2005(15451)
- 学科
- 济(104051)
- 经济(103923)
- 管理(83751)
- 业(77492)
- 企(66533)
- 企业(66533)
- 方法(50806)
- 数学(43959)
- 数学方法(43579)
- 财(31918)
- 中国(28564)
- 农(26262)
- 业经(22674)
- 学(22006)
- 务(21705)
- 财务(21633)
- 财务管理(21585)
- 制(20981)
- 企业财务(20604)
- 贸(20327)
- 贸易(20314)
- 易(19775)
- 地方(18070)
- 农业(17694)
- 银(16961)
- 银行(16909)
- 和(16825)
- 理论(16539)
- 行(15923)
- 融(15818)
- 机构
- 大学(370503)
- 学院(364313)
- 济(150507)
- 经济(147351)
- 管理(147277)
- 理学(126329)
- 理学院(124922)
- 研究(124775)
- 管理学(122985)
- 管理学院(122321)
- 中国(97807)
- 京(80583)
- 科学(76259)
- 财(71275)
- 所(63285)
- 农(59682)
- 研究所(57472)
- 财经(56462)
- 中心(56237)
- 业大(54158)
- 江(52747)
- 经(51687)
- 北京(51625)
- 农业(46962)
- 范(45745)
- 经济学(45589)
- 院(45273)
- 师范(45258)
- 州(42564)
- 财经大学(42430)
- 基金
- 项目(245899)
- 科学(193219)
- 基金(181030)
- 研究(177319)
- 家(158929)
- 国家(157661)
- 科学基金(134935)
- 社会(112434)
- 社会科(106571)
- 社会科学(106539)
- 基金项目(95513)
- 省(92375)
- 自然(88861)
- 自然科(86804)
- 自然科学(86778)
- 自然科学基金(85290)
- 教育(80924)
- 划(79236)
- 资助(76092)
- 编号(70485)
- 成果(57629)
- 部(55637)
- 重点(54865)
- 发(51181)
- 创(50705)
- 课题(48347)
- 教育部(47779)
- 科研(47483)
- 创新(47364)
- 国家社会(46808)
- 期刊
- 济(163684)
- 经济(163684)
- 研究(110142)
- 中国(71795)
- 学报(59472)
- 管理(57215)
- 财(56790)
- 科学(54842)
- 农(52964)
- 大学(45213)
- 学学(42415)
- 教育(36998)
- 农业(36866)
- 融(34290)
- 金融(34290)
- 技术(30367)
- 财经(28392)
- 经济研究(26490)
- 经(24230)
- 业经(24085)
- 业(22182)
- 问题(20764)
- 图书(18962)
- 技术经济(18375)
- 贸(18021)
- 理论(17571)
- 世界(17108)
- 版(16760)
- 科技(16695)
- 现代(16453)
共检索到547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涛 陆正飞 单宏伟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发现无论是亏损公司还是盈利公司的盈余管理相当倚重于非经常性损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动机各异:亏损公司主要是为了实现扭亏和避免亏损等,高盈利公司则是为了平滑利润和避免利润下降。实证结果还表明,非经常性损益确实对上市公司扭亏乃至后续年度是否继续亏损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其作用远大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将非经常性损益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项独立内容纳入利润表,并进行具体、透明的表外披露;同时,也建议在监管政策实施中全面考虑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孟焰 王伟
文章从上市公司、监管者、投资者、分析师、审计机构等多个角度,对某上市公司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案例公司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监管者对其的行政处罚存在时滞,投资者经历了先过度反应、后又理性回调的过程,分析师能够区分非经常性损益在每股收益中的作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案例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妙娟
本文选取2011年至2012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注册会计师对于盈余管理是具有判别能力的,并能给出自己相应的整合意见,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作用不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刚
非经常性损益是财务报告披露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说明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项目内容及上市公司主要盈余操纵方法,结合近年沪市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得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整体披露情形,同时结合沪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分析其对会计盈余的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凡 张建强
以06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为窗口,分阶段考查了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盈余的影响。结果发现:微利和配股公司存在以非经常性损益提升利润的向上盈余管理偏好,重亏和高盈利公司存在以经常性损益加大亏损及平滑利润的向下盈余管理偏好。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普遍采用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进行管理,这一倾向在06准则后集中度更高,影响程度更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婧 汪祥耀
本文在描述中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2001年正式披露起至2011年11年间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分项披露频率及特征,探讨其不同类型项目的市场反应差异。研究发现,11年间非经常性损益在企业净利润中占比整体大幅上升,已成为企业净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趋稳定。此外,针对非经常性损益分项构成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显示,投资者在对非经常性项目定价过程中,区分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频率及其交易与事项的具体特征,特别是对于偶发的经营性损益,其定价系数甚至高于企业正常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的两倍。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价值相关性 制造业上市公司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海平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ST公司为避免被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是ST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最常用的手段。近年来,虽然证监会进一步加强了对非经常性损益相关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但上市公司尤其是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似乎有增无减。本文选取若干典型案例,分析了ST公司利用非经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多种手段,提出了进一步规范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对策。
关键词:
ST公司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婧 汪祥耀
与以往立足企业利用非经常性项目展开盈余管理,将样本选择定位于"T"族企业,且时间跨度较短不同,本文研究企业正常持续经营过程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角色定位,首次描述了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2001年正式披露起至2011年11年间市场定价的短期效应与长期趋势。研究发现,与企业正常损益11年均显著且呈阶段性稳定的市场定价相比,非经常性损益的短期定价呈现出显著性上忽起忽落,系数取值忽高忽低的随机性。但长期来看,企业非经常性损益与正常损益市场定价的显著性和系数取值趋同。特别是在企业长期绩效评价中,信息使用者会对非经常性损益定价进行修正,表现在前两期发生的非经常性损益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当期股价下调-4.716。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燕
本文从证监会2001年颁发并于2004年以及2007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有关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披露规则管制入手,以2003~2006年间深沪两地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制规则约束下的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行为的特征。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证监会的增加披露规则的确约束了上市公司利用内部估值操纵盈余的行为,但是,在规避和迎合管制的动机下,上市公司偏好采用流动资产项目,并利用资产减值的其他转回"合规地"进行盈余管理。此外,本文利用扩展的2001~2007年样本进一步探究了非经常性损益披露规则的变迁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管制规则...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蒋义宏 王丽琨
研究结果发现,亏损上市公司存在着以回避退市机制为动机,以控制非经常项目交易时点为手段,在首次亏损年度确认大量非经常性损失,在扭转亏损年度确认大量非经常性收益的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玉琳 尚雯
一、问题提出盈余管理的问题一直都是会计领域甚至经济领域的热点关注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而且还有可能因为管理者的操纵导致公司的价值受到损害。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迅速且繁荣的发展,包括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成功,使得资本市场成为我国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由于资本市场规范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内外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很多上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柯甫 薛韬 孟庆祥
本文选取沪深两地A股2004~2006年期间总共3997个公司样本观测值,用以检验微利公司、亏损公司是否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结果发现:非经常性损益是微利公司扭亏为盈的"法宝";亏损公司为了在来年顺利实现盈利,表现为亏损年度非经常性损益显著为负,并且低于控制样本。
关键词:
盈余操纵 非经常性损益 净资产收益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晓
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不可合理预期的偶然性,把非经常性损益与扭亏这一特别盈余管理结合起来,不可合理预期的偶然性就变为可预期性,这中间潜伏着操纵的内在机理。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中,非经常性损益往往是其虚增利润的手段。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扭亏公司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小凤
2001年非经常性损益标准出台后,地方政府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有可能受到抑制。文章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非经常性损益标准出台后,地方政府参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非经常性损益标准的出台使得补贴对配股资格的影响降低,但仍具有一定影响;同时,补贴为上市公司的扭亏起着重要作用,部分公司通过补贴达到了防止被*ST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