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7)
2023(15280)
2022(13009)
2021(12444)
2020(10256)
2019(23128)
2018(23046)
2017(43344)
2016(23517)
2015(26574)
2014(26094)
2013(24998)
2012(22614)
2011(20304)
2010(20297)
2009(18521)
2008(17596)
2007(15593)
2006(13477)
2005(11152)
作者
(63293)
(52351)
(52252)
(49589)
(33246)
(25135)
(23740)
(20481)
(19888)
(18784)
(17989)
(17413)
(16538)
(16289)
(16022)
(15728)
(15654)
(15526)
(14974)
(14961)
(12834)
(12816)
(12477)
(11983)
(11883)
(11746)
(11639)
(11546)
(10468)
(10296)
学科
(83356)
经济(83265)
管理(71029)
(65836)
(56538)
企业(56538)
方法(36811)
数学(30886)
数学方法(30450)
中国(26016)
(23842)
(21554)
业经(21226)
技术(21108)
地方(18528)
(17890)
理论(17648)
教育(16255)
农业(16054)
(15284)
(14901)
(14787)
贸易(14776)
(14326)
(13700)
环境(13659)
财务(13626)
财务管理(13606)
技术管理(13599)
(13532)
机构
大学(315613)
学院(313701)
管理(126530)
(117239)
经济(114447)
理学(109884)
理学院(108659)
管理学(106625)
管理学院(106044)
研究(100255)
中国(73262)
(67126)
科学(62551)
(53731)
(47867)
中心(46146)
(45973)
业大(45394)
(45128)
(44933)
师范(44580)
研究所(43597)
财经(42983)
北京(42389)
(39131)
(37945)
(37432)
师范大学(35726)
技术(35534)
农业(34951)
基金
项目(218630)
科学(172876)
研究(166712)
基金(155421)
(133449)
国家(132238)
科学基金(114981)
社会(103093)
社会科(97443)
社会科学(97420)
(87793)
基金项目(82918)
教育(78523)
自然(73401)
(73130)
自然科(71723)
自然科学(71708)
自然科学基金(70400)
编号(70059)
资助(61994)
成果(57344)
(49530)
课题(48774)
重点(48540)
(47491)
(46466)
创新(45352)
项目编号(43774)
大学(42504)
教育部(41349)
期刊
(128426)
经济(128426)
研究(94388)
中国(67116)
教育(52765)
管理(47601)
学报(46450)
科学(43280)
(41250)
(40267)
大学(36585)
学学(32681)
技术(29796)
农业(29353)
(24128)
金融(24128)
业经(23174)
图书(21283)
经济研究(20190)
财经(19982)
科技(18756)
(17108)
问题(15838)
(15285)
技术经济(15245)
(15165)
论坛(15165)
理论(14926)
书馆(14547)
图书馆(14547)
共检索到460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琳  郁涛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基本组织形式,对于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远远没有发挥它所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科技创新团队组建的本质——非线性。将非线性科学的整体性、多维性、开放性、求异性及非线性思维等特征运用到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中去,将会为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支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聂慧  杨辉华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通过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来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团队与学习型组织关系的分析,得出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指导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较为理想的理论。文章针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的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雷梅莉  李金成  张丽萍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来源于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在协同理论视角下,初步探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存在体制保障不足、实践能力不足、协同作用不强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保障、注重实践、分层次培养、密切产学结合等解决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优质高效开展。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梁爽  卢章平  刘桂锋  王正兴  
针对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知识需求展开问卷调查,提炼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知识需求,分析了现阶段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创新团队服务的现状。从团队信息、项目评级、知识需求和知识团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创新团队开展知识服务的对策,构建了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创新团队服务的流程框架,对图书馆未来知识服务的价值提升与发展有一定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生元  高新  孙丽霞  李建永  焦宏章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多年来,北华大学通过建设大学生机电集成技术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以本科生科研助理为运行模式,组织学生及早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开展多层次的创新性实验和实践。与此相适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配套改革,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邵世志  
大学生是最有创新激情、最有创新活力、最少创新禁锢的一个群体,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力量和未来主体,大学生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阐述当前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分析了当前上海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不足、比例不高及科技成果转化比例较低等不足,提出了优化当前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若干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敏  
建立有效的科技竞赛机制,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德州学院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为例,系统介绍了开展科技竞赛活动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机制,在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完善竞赛机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英杰  郭建锋  
大学生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随着形势的变化,以往德育形式和载体已经不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为德育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文章分析了传统德育面临的新问题、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德育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振中  郝庆平  娄成武  
如何培养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大学教学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以文科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修课程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大学生兴趣团队借助师生之间互动关系的转变,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过程,让大学生在过程中将接收科学理论、价值观念转化为外化行为方式。实践证明,兴趣团队是一种培养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强调以大学生兴趣为本、以兴趣组建团队以及通过团队内外的互动学习,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凤启龙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科技竞争力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科技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因此,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当前的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南大学有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两次捧杯的经验,本研究以其为例,剖析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宏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是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思维训练、创业项目实训孵化的重要载体,是新常态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之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受社会经济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成长等多因素驱动,目前创业基地建设主体不同,发展现状不同,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提出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设的对策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蓝飞鹏  
在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之下,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进而对其个性发展与健康成长形成极大的影响。思政教育作为培养人们的基本思政意识、提升思政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科,在促进大学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理论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高校培养优质人才的必要课程,因此,探究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是高校顺应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建立符合现代社会教育趋势的思政教育模式的必行路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杨娉编著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详析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实际发展状况,从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方面深思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与效率,为实现最佳思政教育效果贡献微薄之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母丽娜  
目前受教育"工具"理念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从文化自觉角度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探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小琴  
创新创业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外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文化体系。就我国来看,创新创业的开展历史还不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各高职院校也在纷纷转型,致力于培育兼具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的优秀人才。文章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切入点,针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庆  刘蓓蓓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着巨大的影响,高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从加强互联网的育人作用、借助视频资源开拓育人新形式、发挥手机功能创新教育手段、在"互联网+"时代完善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创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路径,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社会化价值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