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70)
2023(6058)
2022(5238)
2021(4853)
2020(4214)
2019(9453)
2018(9254)
2017(17516)
2016(9172)
2015(10574)
2014(10931)
2013(10604)
2012(9834)
2011(8911)
2010(9206)
2009(8524)
2008(8696)
2007(7960)
2006(7092)
2005(6444)
作者
(27941)
(23565)
(23384)
(21985)
(14650)
(11110)
(10767)
(9007)
(8583)
(8366)
(7974)
(7843)
(7678)
(7404)
(7235)
(7108)
(6964)
(6946)
(6899)
(6762)
(5813)
(5781)
(5697)
(5326)
(5260)
(5254)
(5209)
(5029)
(4713)
(4708)
学科
(44045)
经济(43987)
管理(22906)
(21036)
方法(20257)
(17524)
贸易(17516)
(17379)
企业(17379)
(16957)
数学(15836)
数学方法(15455)
业经(10250)
(10183)
地方(10135)
产业(9565)
(8750)
中国(8433)
理论(8412)
(8152)
(8075)
(6995)
技术(6523)
农业(6450)
关系(6226)
(5820)
(5740)
出口(5739)
出口贸易(5739)
结构(5683)
机构
学院(143877)
大学(140181)
(60619)
经济(59395)
管理(51919)
研究(46999)
理学(44494)
理学院(43961)
管理学(42827)
管理学院(42556)
中国(34644)
(30039)
科学(28556)
(26226)
(23209)
(21532)
中心(21188)
财经(20970)
研究所(20964)
(20143)
(19629)
业大(19490)
师范(19417)
北京(19265)
经济学(19130)
(18671)
(17714)
(17596)
经济学院(17356)
农业(15827)
基金
项目(92220)
科学(71485)
研究(67079)
基金(65548)
(56952)
国家(56549)
科学基金(48085)
社会(42627)
社会科(40696)
社会科学(40689)
(36956)
基金项目(34325)
自然(30267)
教育(29858)
(29845)
自然科(29508)
自然科学(29501)
自然科学基金(28954)
资助(28910)
编号(26337)
(21399)
重点(20813)
成果(20564)
(19582)
课题(18733)
(18518)
国家社会(17862)
科研(17462)
创新(17390)
大学(17266)
期刊
(68947)
经济(68947)
研究(38679)
中国(24986)
管理(19928)
学报(19801)
科学(19129)
(18994)
(18269)
大学(15675)
学学(15012)
技术(13912)
农业(13089)
(12799)
业经(12419)
经济研究(11640)
教育(11478)
国际(10961)
问题(10700)
财经(9818)
统计(9733)
(8879)
金融(8879)
(8806)
(8669)
(8573)
商业(7854)
决策(7845)
技术经济(7386)
世界(6832)
共检索到212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华  李飞飞  赵轩  李品芳  
本文首先在Antràs Pol和DAvin Chor(2012)提出的等间距产业上游度与贸易上游度的基础上,设计了非等间距产业上游度与贸易上游度的测算方法,测算了美国380个产业的非等间距产业上游度,并验证了非等间距产业上游度的优越性。其次,本文测算了116个国家和地区的非等间距贸易上游度,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生产价值链的位置进行了排序,并分析了非等间距贸易上游度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测算了中国非等间距产业上游度和贸易上游度,以及各省份产业上游度和输出、输入上游度。研究发现,与等间距产业上游度相比,非等间距产业上游度并不是单纯地将生产过程划分为离散的生产阶段,而是一个连续的价值创造过程;非等间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金亮  
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特别是制造业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描述,指出我国产业发展存在着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平均位置较低端、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升级难度大等问题。根据产业上游度测算法对我国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上游度进行了测算,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上游度值进行比较,得出我国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结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白东北  
文章以出口低加成率为问题导向,采用微观匹配数据在MO模型基础上引入贸易上游度因素,探讨了贸易上游度与出口企业低加成率陷阱跨越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进口上游度还是出口上游度,都对企业出口加成率有显著促进效应。通过企业到八大港口的距离工具变量,解决联立方程内生性问题;采用二元选择模型,规避企业自选择效应;贸易上游度依然稳健地提升企业出口加成率。此外,贸易上游度对企业出口加成率的提升作用,存在生产率异质性、贸易方式异质性和所有制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贸易上游度通过进口中间产品种类和国内中间产品种类,推进出口低加成率陷阱跨越。本文从贸易理论层面深度挖掘出口低加成率陷阱跨越路径,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探索。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悦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价值链逐渐发展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在这种商品生产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处于全球价值链中的每一个国家及地区,在全球价值链的生产过程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位置。毫无疑问,在这种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条件下,不同的分工位置通常代表了不同的收益分配及不同的行业发展前景和未来竞争力。那么,应该如何衡量产业的分工地位?随着全球价值链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上游度指标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除此之外,这一指标也准确了解以及客观评价了行业发展的需要,可以根据这项指标探求行业结构进一步的调整方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鸿  向训勇  顾乃华  
探索中国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的高低问题需要对企业参与全球分工的细节展开分析。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细分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借鉴行业上游度的方法测算了制造企业的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上游度,刻画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本文进一步测算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实证检验贸易上游度与成本加成的关系。计算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一般贸易进口上游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回归分析发现,出口上游度越高,成本加成越高;净出口上游度越高,成本加成越低;进口上游度与成本加成关系不明确。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影响在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净出口上游度高导致企业成本加成较低的原因在于:更多国内生产环节的企业是通过增加国内中间品采购,而非通过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向上游延伸产业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风涛  李俊  
通过区分不同贸易方式,利用OECD国家(地区)间投入产出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部门国内使用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最高,其次是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最低。1995-2011年国内使用产品和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得到提升;国内使用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明显大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和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要大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1995-2011年间各种贸易方式下的制造业部门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都呈延长趋势;制造业部门国内使用产品的上游度水平最高,其次为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上游度水平最低。1995-2011年各种贸易方式下的制造业部门产品的上游度水平都有所提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风涛  李俊  
通过区分不同贸易方式,利用OECD国家(地区)间投入产出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部门国内使用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最高,其次是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最低。1995-2011年国内使用产品和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得到提升;国内使用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明显大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和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要大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1995-2011年间各种贸易方式下的制造业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彭冬冬  
在全球垂直供应链下,各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可能波及到本国下游行业的就业。文章通过拓展一个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上游行业贸易保护对本国就业的影响及其差异化特征,随后利用2009~2014年全球贸易预警组织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研究假说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第一,上游行业贸易保护对本国就业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控制住内生性问题和重新测度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提高中间品购进成本是上游行业贸易保护抑制本国就业的重要渠道;第三,在生产率较高的行业或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上游行业贸易保护对本国就业的抑制效应更明显。拓展分析发现,一方面,在各类贸易保护措施中,上游行业的关税措施对本国就业的抑制作用最大;另一方面,随着实施国收入水平的下降或被影响国收入水平的提高,上游行业贸易保护对本国就业的抑制效应增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美频  
文章结合Antràs与Costinot的研究,从产业上游度视角出发,给出了一种比较出口产业竞争力的新方法。利用OECD_STAN数据库,通过测算1995年、2000年、2005年及2011年中、美国两国21个出口产业的上游度,验证了上游度指标的稳定性。并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出口产业上游度差,指出了中、美两国出口产业相对竞争力的差异及变化情况,得出中国出口产业竞争力落后于美国,且存在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美频  
文章结合Antràs与Costinot的研究,从产业上游度视角出发,给出了一种比较出口产业竞争力的新方法。利用OECD_STAN数据库,通过测算1995年、2000年、2005年及2011年中、美国两国21个出口产业的上游度,验证了上游度指标的稳定性。并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出口产业上游度差,指出了中、美两国出口产业相对竞争力的差异及变化情况,得出中国出口产业竞争力落后于美国,且存在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有德  唐云龙  
该文使用上游度测算各个具体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准确位置,弥补了长期以来人们仅能定性地分析各个产业在产业链中的相对位置的不足。该文具体采用Fally在2011年提出的算法,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6~2011年期间各产业部门的上游度进行了定量测算,揭示了我国各产业部门在产业链中的分布状况。同时,该文还按照Koopman在2014年提出的分析框架,对相应年份中国各产业部门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不同产业部门出口产品创造的国内增加值差别很大。该文通过综合分析还发现,我国优势产业一直是处于上游度为2~4之间的中游产业。据此,该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有德  唐云龙  
该文使用上游度测算各个具体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准确位置,弥补了长期以来人们仅能定性地分析各个产业在产业链中的相对位置的不足。该文具体采用Fally在2011年提出的算法,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62011年期间各产业部门的上游度进行了定量测算,揭示了我国各产业部门在产业链中的分布状况。同时,该文还按照Koopman在2014年提出的分析框架,对相应年份中国各产业部门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不同产业部门出口产品创造的国内增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何祚宇  代谦  
全球价值链中,国家之间、行业之间的上下游关系可以用上游度表示。本文运用Antràs等的计算方法,基于WIOD计算了全球41个经济体1995~2011年的上游度,并进行了均值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全球价值链正在不断发展,价值链的长度以及复杂程度都有显著的增加;外部冲击,例如金融危机等会对价值链造成一定的破坏;中国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部分,同时还有进一步上游化的趋势。从上游度视角看产业结构,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较为低端的状态,与印度、巴西的相似程度最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鸿  向训勇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认为,融资约束是决定企业是否出口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分工日益细化、生产环节高度碎片化的新型生产网络中,中国企业的价值链分工地位是否受到普遍存在的融资约束影响呢?为回答这一问题,借鉴Antràs et al.(2012)行业上游度计算方法,测算了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上游度,确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同时,从企业融资能力、行业融资需求和地区金融发展构建融资约束指标,并利用2000—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的合并数据,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约束确实影响了出口企业的分工方式,限制了企业利用国内资源延长国内生产链条的努力;在企业整体存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商业信用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融资起到了积极作用,即促进了企业分工地位的提高;融资约束对出口企业国内生产环节的制约主要体现在长期资金方面,即通过限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进而使用进口中间品代替国内生产产品。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广东  
国际贸易救济上游补贴调查尚无明确的国际法依据,一些国家依据国内法规范或者实践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上游补贴调查引发贸易争端,在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案件中启动上游补贴调查更面临难以避免"重复救济"的指责。我国应当借鉴GATT/WTO争端解决机构在实践中明确的上游补贴认定思路,对我国的上游补贴立法和实践作出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