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5)
- 2023(8282)
- 2022(7044)
- 2021(6875)
- 2020(5451)
- 2019(12912)
- 2018(13080)
- 2017(25202)
- 2016(13918)
- 2015(15513)
- 2014(15316)
- 2013(14933)
- 2012(13913)
- 2011(12313)
- 2010(12621)
- 2009(11210)
- 2008(11352)
- 2007(10283)
- 2006(8796)
- 2005(7988)
- 学科
- 济(51051)
- 经济(50981)
- 业(44317)
- 管理(41467)
- 企(39380)
- 企业(39380)
- 方法(20336)
- 财(17295)
- 数学(16784)
- 数学方法(16571)
- 农(13659)
- 务(13464)
- 财务(13446)
- 财务管理(13425)
- 企业财务(12905)
- 制(12484)
- 业经(12353)
- 中国(11961)
- 地方(11681)
- 学(10044)
- 理论(9978)
- 体(9815)
- 农业(9483)
- 贸(9292)
- 贸易(9283)
- 易(8985)
- 技术(8621)
- 和(8458)
- 银(8238)
- 银行(8218)
- 机构
- 学院(187436)
- 大学(185643)
- 济(70676)
- 管理(70300)
- 经济(68852)
- 研究(62228)
- 理学(60393)
- 理学院(59648)
- 管理学(58740)
- 管理学院(58350)
- 中国(47597)
- 京(38843)
- 科学(38296)
- 财(34652)
- 农(31379)
- 所(31047)
- 江(28965)
- 中心(28609)
- 研究所(28068)
- 财经(27487)
- 业大(26493)
- 范(25769)
- 师范(25480)
- 经(24839)
- 农业(24464)
- 北京(24066)
- 州(23834)
- 院(22962)
- 技术(21452)
- 师范大学(20422)
- 基金
- 项目(122641)
- 科学(95985)
- 研究(90769)
- 基金(87731)
- 家(76331)
- 国家(75675)
- 科学基金(64773)
- 社会(55059)
- 社会科(52009)
- 社会科学(51997)
- 省(48552)
- 基金项目(46664)
- 教育(43548)
- 自然(43080)
- 自然科(42078)
- 自然科学(42068)
- 自然科学基金(41359)
- 划(41139)
- 编号(37825)
- 资助(35661)
- 成果(32097)
- 重点(27699)
- 部(27264)
- 课题(26745)
- 创(25923)
- 发(25867)
- 性(25155)
- 创新(24117)
- 科研(23511)
- 教育部(23456)
共检索到281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捷
非竞争性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创新的战略联盟形式已经开始在产业界得到一些应用。文章探讨了非竞争性战略联盟概念与内涵,并以苹果公司和耐克公司的非竞争性战略联盟为实例,探讨了非竞争性战略联盟在资源利用方式上的创新,这种创新既可以体现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上,也可以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上。基于案例研究,文章还从学习竞赛、机会主义和战略目标的差异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非竞争性战略联盟相对传统联盟形式的优势,以期为非竞争性战略联盟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非竞争性战略联盟 创新 融合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中龙 金益
非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盟员企业属于不同产业或业务领域,拥有互补的核心资源、兼容的企业文化和战略,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非竞争性战略联盟的运行具有稳定性、低成本性、伙伴选择广泛性和模式选择多样化的特点。企业可以通过识别市场机会、选择联盟伙伴、设计联盟合作和运行方式等程序,构建与实施非竞争性战略联盟。
关键词:
战略联盟 非竞争性战略联盟 盟员企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薇 龙勇
由竞争对手组建的竞争性战略联盟,正逐渐成为联盟理论研究的焦点。由于这类联盟的参与企业是同行业中的直接竞争对手,所以联盟对行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评价这些影响,本文首先讨论了竞争性战略联盟能够产生的市场效应的主要内容,然后识别和归纳了这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利用国内企业的调研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效应之间、效应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性战略联盟所处的外部行业环境显著影响着联盟结构模式的选择,并对其外生合作效应发挥着部分影响作用,同时联盟的结构模式对合作效应也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薇 龙勇
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竞争性战略联盟合作效应的维度结构;随后,基于来自国内企业的调研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研究了合作效应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合作成员向联盟投入的资源战略水平、联盟所处的行业竞争强度以及联盟结构模式对联盟的合作效应(包括风险和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关系;联盟为合作成员创造的内部绩效水平显著影响着联盟产生的市场绩效。
关键词:
竞争性战略联盟 合作效应 风险 绩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焯华 秦佳良 龙勇
网络外部性特征对产业的竞争行为、定价策略等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对竞争性联盟成员利润的影响以及联盟外企业网络外部性对联盟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网络的外部性能驱动联盟的利润动机;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利润与联盟的网络外部性强度是正相关关系,与联盟外企业的网络外部性强度是负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勇 何成
竞争性战略联盟与一般联盟形式相比,更容易发生伙伴间的欺诈行为,风险也更高,但是由于其巨大的利益,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明确了竞争性战略联盟关系资本的主要内容,又重点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经分析认为模糊综合评价法适合于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作出了深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竞争性战略联盟 关系资本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薇 龙勇
采用理论研究与深度访谈方法,识别出了竞争性联盟治理过程中的三个关键变量,即联盟结构、机会主义风险与绩效水平,并采用数理方法对它们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发现:机会主义风险会降低联盟专用性资产的投入水平,但选择紧密的联盟结构有助于缓解这一弊端;结构模式和机会主义水平对联盟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关系,但影响方向和程度与知识溢出水平相关,当知识溢出水平较低时,利润水平与机会主义风险负相关,与联盟结构紧密程度正相关;知识溢出较高时则相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薇 龙勇
竞争性战略联盟是由竞争对手组建的企业战略合作关系,竞争性联盟分为规模型和互补型两种类型。研究联盟结构选择问题时,应注意到竞争性战略联盟中同时存在竞争与合作这一对反向作用力,选择恰当的治理结构有助于维持两者的平衡,因此,联盟结构模式的选择对竞争性联盟尤为重要,是保证联盟平稳运行并创造价值的主要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龙勇 封连全
以企业产品的网络外部性强度为切入点,构建了以网络外部性强度为主要决策变量的企业利润模型,从而对网络外部性与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利润与联盟自身产品的网络外部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龙勇 王姝
首先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假设,并对我国汽车制造业1996~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组建能够显著提高行业整体绩效(行业盈利能力和行业生产能力)和行业集中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龙勇 吴海春 杨超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其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由纯粹的竞争关系逐步转向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竞争性战略联盟由此受到人们的关注,组建竞争性战略联盟成为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一条"捷径"。为了在联盟中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企业开始关注自身能力的建设,以期在联盟中获得比联盟伙伴更多的收益。文章对竞争性战略联盟中影响企业联盟能力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出影响企业联盟能力的主要因素,为企业提升联盟能力寻求理论支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立成
目前,国际市场上存在着两种明显的趋势:其一是,随着消费需求、产品及产品制造日趋全球标准化、世界技术创新多极化和持续升温的国际投资及跨国经营,国际竞争异常激烈。而且,企业间的商业竞争日益表现为国际竞争以至全球性竞争。与此同时,自80年代起,另一种趋势也在不断地增强,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之间战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海晨 林汉川
在美国品牌发展中,政府通过采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价值观和文化全球输出、自主品牌扶持和保护、增加品牌国际传播话语权策略,企业通过采取注重产品质量、精准市场定位、创新营销方式、持续创新以及文化注入的品牌塑造行为,实现了品牌的成长。本文在梳理这一逻辑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品牌成长的双重作用机制,提出中国应借鉴美国品牌成长的成功经验,采取在政府层面从品牌战略和国家营销上推动品牌塑造、在企业层面从产品质量和产品营销上推动品牌塑造的中国品牌成长策略,以推动中国从经济和制造业大国向品牌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
品牌成长 作用机制 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海晨 林汉川
在美国品牌发展中,政府通过采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价值观和文化全球输出、自主品牌扶持和保护、增加品牌国际传播话语权策略,企业通过采取注重产品质量、精准市场定位、创新营销方式、持续创新以及文化注入的品牌塑造行为,实现了品牌的成长。本文在梳理这一逻辑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品牌成长的双重作用机制,提出中国应借鉴美国品牌成长的成功经验,采取在政府层面从品牌战略和国家营销上推动品牌塑造、在企业层面从产品质量和产品营销上推动品牌塑造的中国品牌成长策略,以推动中国从经济和制造业大国向品牌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
品牌成长 作用机制 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