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5)
2023(2446)
2022(2077)
2021(2044)
2020(1705)
2019(4054)
2018(3678)
2017(7889)
2016(4195)
2015(4611)
2014(4666)
2013(4567)
2012(4253)
2011(3804)
2010(3925)
2009(3833)
2008(3985)
2007(3811)
2006(3353)
2005(3276)
作者
(11539)
(9404)
(9291)
(9050)
(6170)
(4491)
(4285)
(3602)
(3557)
(3521)
(3352)
(3142)
(3067)
(3015)
(2942)
(2911)
(2910)
(2852)
(2759)
(2430)
(2407)
(2276)
(2243)
(2193)
(2167)
(2161)
(2070)
(1982)
(1925)
(1896)
学科
(19372)
经济(19347)
管理(17798)
(15590)
(14809)
企业(14809)
方法(10387)
(9996)
数学(9600)
数学方法(9580)
(6151)
财务(6149)
财务管理(6138)
企业财务(6049)
(5828)
(5822)
国家(5741)
市场(4597)
(4391)
金融(4391)
(4245)
中国(3945)
体制(3812)
财政(3707)
(3565)
银行(3565)
人事(3484)
人事管理(3484)
(3437)
国家机关(3256)
机构
大学(65685)
学院(64001)
(31352)
经济(30844)
管理(28298)
理学(24204)
理学院(24042)
管理学(23883)
管理学院(23751)
(19133)
研究(18963)
中国(17086)
财经(14745)
(13512)
(12908)
财经大学(11313)
经济学(10364)
(9407)
经济学院(9332)
金融(9230)
(9000)
中心(8945)
(8752)
商学(8517)
商学院(8440)
北京(8369)
科学(7924)
研究所(7394)
(7109)
上海(6858)
基金
项目(36861)
科学(30267)
基金(29719)
研究(26981)
(24715)
国家(24569)
科学基金(22368)
社会(19119)
社会科(18329)
社会科学(18321)
基金项目(15367)
自然(14382)
自然科(14128)
自然科学(14123)
自然科学基金(13933)
资助(13105)
教育(12349)
(12162)
(10501)
编号(10070)
(9354)
教育部(8690)
成果(8542)
人文(8307)
国家社会(8203)
(8041)
(7717)
大学(7592)
(7555)
重点(7551)
期刊
(34522)
经济(34522)
研究(21987)
(17781)
(11669)
金融(11669)
管理(11646)
中国(10678)
财经(8963)
(7493)
科学(6852)
学报(6577)
经济研究(5821)
大学(5670)
学学(5480)
(4743)
理论(4571)
问题(4440)
业经(4369)
财会(4214)
技术(3965)
实践(3915)
(3915)
(3891)
会计(3764)
技术经济(3364)
统计(3284)
经济管理(3240)
国际(3230)
世界(3157)
共检索到99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正根  
股改对价的渊源在于非流通股的历史超额溢价,溢价程度与各公司的具体状况相关。因此,除了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外,股改对价应该表现公司差异。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对价主要受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对价水平显现出相当程度的趋同与平均现状,在剔除了系统因素的实证模型中,其他因素对于股改对价差异的解释力度较小,我们没有发现显著的公司差异。基于比较严格假设的股改对价讨价还价模型表明,非理性市场和政府干预的双重博弈环境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基本原因。短期投资行为占主导的市场博弈均衡结果是非理性的,而政府的不当介入则在一定程度上了加剧了均衡解的非理性程度,股改对价有失公平。模型还表明,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未来有可能出现比较集中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潘婉彬  陶利斌  
本文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确定上是否发挥了积极的议价作用。与已有的研究一致,发现了机构持股与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补偿为显著的负向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研究机构持股和对价调整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机构持股与股改预案调整的对价也为显著的负向关系。这说明,机构投资者并没有起到为股东争取权益的积极作用。最后,用标准的事件研究法,对机构持股比例变量与机构持股哑元变量对董事会预案公告日当天的股票超额回报及三天累积超额回报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机构是否持股对股票超额回报的显著负向关系,并且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后仍然显著成立。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市场预期机构投资者将有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进而"用脚投票",使得...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凤莲  
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其中的对价支付会计处理问题,财政部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本文对《暂行规定》中的一些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也指出了其中的不完善之处,并尝试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辛宇  徐莉萍  
分别使用市场化指数和政府有效性指数作为治理环境的替代变量,在投资者保护的分析框架下,本文讨论了治理环境在股改对价和送出率确定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发现,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治理环境越好,对价越低;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对价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然而这种关系只在治理环境差的子样本中显著。总之,较好的治理环境会使上市公司产生"公司治理溢价",从而明显降低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本,并可以显著缓解机构投资者和非流通股股东"合谋"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等代理问题的发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吕思颖  
根据对目前上市公司所提出的股权分置方案,特别是对于实行送权证方案的分析,提出了运用权证组合的方式规避因股价波动而带来损失的风险,做到有限损失保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震  张鸣  
在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给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水平在总体上是公平的,不公平成分占整个对价水平的比例很小。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与公司股改对价水平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严格控制公司出台对价承诺方案,并对有对价承诺方案的公司加强监督,以及加强对机构投资者、非流通股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内幕交易的监管,将是本次股改和股改后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英军  
现实的金融市场离有效市场状态似乎越来越远,这并非说世界越来越不理性,而是说从人们的认识水平上看,从金融学研究的理论上看,两者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效市场理论假说(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EMH)获得了广泛的承认,由此建立了一套广泛的理论模型,现代金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常进雄  
本文以2002—2006年A股非ST类上市公司的388笔非流通股交易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非流通股转让价格仅仅是当日非流通股交易价格的0.336;非流通股转让价格相对于流通股价格的比率受非流通股比例的负面影响;第二,此轮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大多集中于"10送3.07股",远低于合理送股对价水平,实际送股数量难以保证流通股股东的合理经济利益。进一步的分析也表明,股改前非流通股比例、非流通股转让价格比例是影响大小非套现回报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高林  
作为我国股市制度历史性变迁的股权分置改革自2005年4月29 日正式启动以来,截止今年1月9日,已有二批试点、17批正式铺开,共计420家上市公司进入股改程序。对价水平及其计算依据是股改方案的核心内容。从表面上看,不同方案的对价依据各不相同。这一方面充分展现了市场的智慧和创新,但另一方面却使得对价方案制定和解读的难度和成本提高。在逐一研读46份试点方案和其后的代表性方案之后,笔者发现这些依据其实可以归纳为3大类及一些小类,如果以后的股改方案参照这些依据,将大大降低股改各方的成本、提高股改效率。否则还有近千家上市公司,其对价优劣怎么分析比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贺显南  陈亮  
文章以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沪深300指数所包含的股票为样本股,采用股价非同步指标对中国证券市场股价信息含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以后的证券市场中所包含的公司信息含量呈上升趋势,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效率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磊  吴冲锋  
传统股票市场羊群行为检验方法的缺陷使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离散状态市场羊群行为的存在性检验。根据资产定价模型因子载荷横截面离散度检验羊群行为的方法原理,结合基于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了股票市场理性与非理性羊群行为检验方法,并应用于中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实证检验,直观地显现了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的动态演变特征,将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强弱转变与市场走势有机的结合起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怀祖  于阳  
理论界对股票市场溢价现象的困惑与争论由来已久,对其成因的解释可以归纳为理性定价与非理性定价理论。文章对1993~2003年中国深沪A股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上述两种对立理论均存在局限性:一方面,高账面市值率组合的资产类指标表现较好,内在风险较低;另一方面,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长期而言股市不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寻求解释溢价现象的新理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力洋  
非流通股的存在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特殊之处。文章探讨了中国银行业股改对A股银行股的影响。文章将样本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组,并对以下方面进行研究:计算并检验累积超额收益率(CAR)的显著性,发现多数银行股在股改期间获得了显著的正的累积异常收益率;利用GARCH(1,1)模型,证明改革对波动率并无太大影响;检验系统性风险在事件前后的变化,表明股改后CAPM解释国有商业银行股表现能力的提高,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较为接近;展示一些财务指标在股改的影响下有了持续渐进的改善。总的来说,尽管改革产生了正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晓农  
本文采用已经完成股改的38批共101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股改所引起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变化、第一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率分别变化以及绝对控股股东变化的情况,并分析了由此变化对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中小股东利益、内部人控制以及公司经营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