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5)
2023(10970)
2022(9099)
2021(8617)
2020(7275)
2019(16446)
2018(16609)
2017(31739)
2016(17037)
2015(19168)
2014(18487)
2013(17700)
2012(16070)
2011(14421)
2010(15069)
2009(14005)
2008(13989)
2007(12707)
2006(11204)
2005(10083)
作者
(46810)
(39180)
(39042)
(37062)
(25193)
(18601)
(17446)
(14831)
(14828)
(14189)
(13468)
(13343)
(12752)
(12439)
(12196)
(12133)
(11660)
(11466)
(11324)
(11209)
(9842)
(9542)
(9513)
(9170)
(8862)
(8833)
(8764)
(8633)
(7826)
(7688)
学科
(63163)
经济(63066)
管理(59348)
(55009)
(49336)
企业(49336)
方法(29057)
数学(25019)
数学方法(24429)
(19778)
(19659)
技术(17505)
中国(17427)
业经(16062)
(15541)
(14289)
银行(14266)
(13648)
(13362)
(12917)
金融(12913)
理论(12850)
(12619)
技术管理(12573)
(12304)
财务(12257)
财务管理(12220)
企业财务(11606)
体制(11421)
(10873)
机构
大学(237604)
学院(236783)
(95070)
管理(94080)
经济(93009)
理学(80872)
理学院(80007)
管理学(78357)
管理学院(77915)
研究(76162)
中国(60208)
(49500)
(48527)
科学(45138)
财经(37480)
(37394)
(37060)
中心(35259)
(33961)
研究所(33611)
(33587)
业大(32269)
北京(30969)
(29773)
师范(29477)
经济学(29149)
(29071)
财经大学(27972)
(27949)
农业(26026)
基金
项目(157770)
科学(126617)
研究(116361)
基金(115700)
(100382)
国家(99592)
科学基金(87060)
社会(75024)
社会科(71226)
社会科学(71208)
(62550)
基金项目(60538)
自然(56217)
教育(55201)
自然科(55054)
自然科学(55039)
自然科学基金(54104)
(52426)
资助(46872)
编号(46059)
(38484)
成果(38122)
重点(35905)
(35200)
创新(35105)
(34133)
课题(33036)
(32494)
国家社会(31147)
教育部(30812)
期刊
(105794)
经济(105794)
研究(70976)
中国(52018)
(39664)
管理(39471)
学报(33964)
科学(33446)
(30662)
教育(29430)
大学(27151)
学学(25487)
(24890)
金融(24890)
技术(22995)
农业(20424)
财经(19004)
经济研究(16879)
业经(16559)
(16269)
科技(13163)
问题(12762)
技术经济(12672)
(12147)
统计(12042)
(11472)
(11367)
理论(10642)
财会(10516)
现代(10470)
共检索到358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莉  
非现场监管是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产物。在实践中,以“互联网+监管”“大数据监管”“形式审查监管”等为典型模式的非现场监管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监管流程再造、提升监管绩效、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日益彰显。随着信息技术在监管过程中的深度运用,在其适用范围渐趋广泛的同时,相应的认知误区、技术风险、机制不完善等实践问题亦渐次显现。为此,需要进一步通过规制创新,规范非现场监管,形成新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使其符合现代公共行政与行政法治的要求,并释放出相较于传统监管手段新的治理效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同国  祁格斯  尹卫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为做好综合财政监管工作,财政部驻吉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吉林专员办)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非现场监管模式。通过完善机制、采集信息、建立和分析指标体系,对基层单位的财政政策制度执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科学判断和评价,发现疑点,掌握重点,完善政策,促进管理。(一)明确监管职责,完善内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升高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目前依赖手工报送和柜面监督的非现场监管模式已滞后于商业银行的国库业务信息化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的现状与不足,指出建设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系统的意义,并从建设目标、功能需求和实现途径等方面,提出推进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系统建设的构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09年,财政部、水利部启动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来,山东省各级财政、水利部门通力协作,加大资金投入、创新竞争机制、强化项目监管。在全国农水工程绩效考评中,第一批重点县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全省农田水利事业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侯爱华  陈蛇  曾鹦  
缺乏科学监管的城市地面公交行业存在投入严重不足和资源严重浪费并存的现象。本文探索城市地面公交的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给出现代公交事业制度体制的顶层设计,以协调处理城市公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对立统一关系。明确公交优先发展的政府与市场的权责关系,强调政府向市场、企业、社会组织放权,公交线路开行及调整还权于民。揭示城市地面公交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构建与城市公交事业良性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监管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鹏飞  戴晓理  刘德臣  许文燕  黄健华  
针对入境特殊物品全流程监管周期长、环节多、效率低等问题,结合特殊物品入境监管法制性、风险性、复杂性特征,应用特殊物品及其入境监管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从信息化和双维管理两个角度为入境特殊物品全流程监管优化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模式,并对不同方案的优化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得出了较为理想的监管时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在分工、聚合过程中,普惠金融业务链条的参与者、资金供需双方都获得了价值,促进了商业价值与普惠金融社会价值的兼容普惠金融的难点与痛点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其本质是反对金融排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数字普惠或者"互联网+"普惠的模式兴起并被广泛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大量包含信息的数据,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贷服务的门槛,减少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排斥。但是,随着这种"互联网+"的模式把线上用户的数据挖掘得越来越充分,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玉玲  
责任保险与市场监管之间存在何种内在联系;面对我国市场作用的新定位,如何更好地将责任保险机制内嵌入市场监管中,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在"强化市场行为监管"部分提出"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试行扩大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的责任保险,形成风险分担的社会救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侯爱华  陈蛇  曾鹦  
缺乏科学监管的城市地面公交行业存在投入严重不足和资源严重浪费并存的现象。本文探索城市地面公交的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给出现代公交事业制度体制的顶层设计,以协调处理城市公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对立统一关系。明确公交优先发展的政府与市场的权责关系,强调政府向市场、企业、社会组织放权,公交线路开行及调整还权于民。揭示城市地面公交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构建与城市公交事业良性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监管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让让  
2018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掀起了一场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立法执法热潮,政府行业规制机构参与其中,单独或协同监管平台运营商的反竞争行为。学术界对这种以行业规制代替反垄断执法的现象,是否会妨碍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的建立、削弱反垄断法的权威性等问题存在争议。本文从反垄断监管实践和平台经济特性出发,分析了行业规制机构监管平台经济的原因、优势和弊端,并以加快建立平台经济“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为目标,构建了反垄断执法主导与行业规制协同监管模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金融监管机构对阿里巴巴集团相关行为调查、处罚和救济的实践,是中国政府监管平台经济的模式创新,也证明反垄断执法主导与行业规制协同监管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兴智  
从金融风险的角度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是金融监管体系缺失下,金融创新的风险大量累积并集中爆发所造成的金融市场动荡。本文研究发现,相对于快速发展的金融创新产品,如次级抵押贷款和债务抵押债券,美国监管体系存在自生性滞后和自觉性滞后两种监管滞后问题,正是由于监管滞后造成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敞口不断扩大,最终造成了系统性的危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敏  姚歆  王益谊  
本文以组织治理的监督机制理论为切入点,对网络零售市场的监管模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传统市场监管模式忽略了电商平台的"准公共"属性,存在监管错位和缺失问题。文章指出,创新监管模式应是政府外部监管与市场主体间自我监督治理的合作监管模式,并对创新监管模式及其作用机理进行探索,为网络零售市场监管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丽  
金融监管是影响金融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本文分析了世界各国有利于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模式特点,剖析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创新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推动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