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4)
2023(5515)
2022(4612)
2021(4387)
2020(3455)
2019(7757)
2018(7613)
2017(13908)
2016(7675)
2015(8681)
2014(8712)
2013(8709)
2012(8280)
2011(7576)
2010(7410)
2009(6883)
2008(6621)
2007(5852)
2006(5090)
2005(4081)
作者
(21995)
(18813)
(18506)
(17397)
(11685)
(9278)
(8372)
(7308)
(7135)
(6762)
(6436)
(6338)
(6023)
(5667)
(5666)
(5665)
(5523)
(5340)
(5130)
(5114)
(4622)
(4569)
(4478)
(4424)
(4233)
(4198)
(4133)
(4043)
(4032)
(3893)
学科
(28993)
经济(28960)
(23585)
(18267)
农业(16034)
管理(14757)
地方(11156)
业经(10911)
(9783)
企业(9783)
方法(8617)
中国(8208)
农业经济(7159)
(6774)
数学(6488)
(6419)
数学方法(6387)
(6255)
土地(5711)
(5199)
发展(5139)
(5132)
环境(5004)
理论(4949)
(4861)
农村(4836)
(4711)
收入(4654)
教育(4612)
工作(4560)
机构
学院(106277)
大学(101474)
研究(36596)
管理(35901)
(35452)
经济(34341)
理学(30504)
理学院(29991)
管理学(29329)
管理学院(29127)
中国(27817)
(26778)
科学(25032)
(21575)
农业(20096)
业大(19128)
(18625)
中心(17959)
(17772)
师范(17635)
(17373)
研究所(17038)
(16279)
(15264)
(14546)
师范大学(13833)
(13586)
农业大学(13421)
(13100)
北京(12875)
基金
项目(73523)
科学(56152)
研究(55636)
基金(49940)
(43594)
国家(43045)
科学基金(35796)
社会(34185)
(32454)
社会科(31854)
社会科学(31843)
基金项目(27453)
(25276)
教育(24542)
编号(24439)
自然(22321)
自然科(21611)
自然科学(21604)
自然科学基金(21152)
成果(20038)
资助(18782)
课题(17158)
(17120)
重点(16411)
(15982)
(15038)
(14653)
(14468)
(14005)
发展(13651)
期刊
(49745)
经济(49745)
(31541)
研究(28731)
中国(25100)
农业(20937)
学报(20033)
科学(17638)
大学(15226)
学学(14273)
教育(13567)
业经(12313)
(12075)
(10076)
金融(10076)
管理(9924)
(8675)
(8160)
资源(8044)
农业经济(7784)
农村(7533)
(7533)
技术(7479)
问题(7122)
图书(6522)
业大(6273)
社会(6192)
(6190)
社会科(5636)
社会科学(5636)
共检索到162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红才  胡希军  
中国传统礼俗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通过对传统礼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诠释,阐述了中国传统礼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性。以张谷英村为例,在分析了张谷英村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礼俗的基础上,总结了张谷英村传统礼俗的特征,提出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张谷英村传统礼俗的保护与传承:以"村"养俗,注重建筑原貌的保护;以"境"护俗,注重人居环境的利用;以"风"扬俗,注重家风内蕴的弘扬;以"情"怡俗,注重礼仪习俗的承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秀萍  
中国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不够良好,出现了萎缩现象,对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迫在眉睫。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黄体杨  
在现代化冲击之下,非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笔者调查发现众多的白族非遗项目正在丧失其数百上千年奠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份额,并直接导致了传承人收益和社会地位的下降,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相继谢世,传承人面临着断代乃至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传承人档案能够原真地记录传承人所承载的非遗信息与文化,将活态的非遗"物化"留存下来,为后世提供无穷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看,建立、管理和保护传承人档案的建档保护方式,与延续传承人传承生命、培养新的传承人的动态保护方式同等重要。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为传承人建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级非物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欧阳正宇  
"花儿"艺术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花儿会"反映了所传唱地区的文化、历史,也是当地的特色民俗之一,不仅具有很高文学、音乐、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古老的艺术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严重萎缩。本文通过对"花儿"在当地居民中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实践调研,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对旅游业发展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关系作出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以实景舞台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帅强  邓运员  
根据景观基因理论,选取15项国家级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深入分析,界定了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挖掘方法;通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特征、演变特征、传承特征、民俗特征四个方面,构建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特征挖掘指标体系,挖掘了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所表达的意象特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陶琳  
以杭州图书馆对"西湖传说"实施保护管理的实践探索为例,阐述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公共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是职能延伸的现实需要,也是事业的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可用资源,可以成为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从公共图书馆角度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琳  高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欠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路径:转变传承观念、构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谈国新  张立龙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入手,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文化空间的数字化、定量分析和预测、数字化活态传承等问题;然后,研究了解决上述科学问题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语义本体与知识管理模型、时空建模与大数据挖掘、可视化模型与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通过科学和技术两个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内容和方向,为建立健全适应数字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为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根茂  柏智勇  谭益民  张双全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在全省、全国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第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和保护。结合实地调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影响试点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有社会因素、市场价值、技术创新、传承因素、实用价值、文化价值等六大公共因子;(2)在提取的六个公因子中,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社会因素、市场价值、技术创新、传承因素、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于试点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敏  刘爱利  袁梦  
传统庙会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各种表演形式,也成为重要的文化场所,其运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选取北京传统型节事活动的典型——地坛庙会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运营的成功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有助于深入探究和剖析节事的运营规律。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完整的节事活动分为前期分析、详细计划、具体执行和后期绩效评估四个阶段,地坛庙会的成功在于对四个阶段的有效把握和完整安排。本文的研究不仅有益于促进地坛庙会的持续发展,也对其他庙会的主题选择和运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勤  
〕地方高校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方面有着地缘、文化、人才等诸多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大学生校园活动等诸多层面建构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体系。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和良好效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江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文章简述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目前面临的危急状况;并分析职业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及各自具有的优势,预见共赢的表现,深入阐述双方结合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对通过职业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行总结和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彭鑫  王云庆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手段,传承人个人存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原真性、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传承人个人存档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劣势、利用外部机遇、应对外部威胁"的战略制定原则,提出推广传承人个人数字存档、完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政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的经费投入、加强对传承人的档案意识培养和建档业务的指导等具体策略,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余澜  杨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