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9)
- 2023(11228)
- 2022(9963)
- 2021(9448)
- 2020(7960)
- 2019(18263)
- 2018(18243)
- 2017(35285)
- 2016(19342)
- 2015(21556)
- 2014(21705)
- 2013(21532)
- 2012(19803)
- 2011(17677)
- 2010(17371)
- 2009(15739)
- 2008(15213)
- 2007(13142)
- 2006(11154)
- 2005(9689)
- 学科
- 济(72714)
- 经济(72630)
- 管理(55730)
- 业(52545)
- 企(45868)
- 企业(45868)
- 方法(36487)
- 数学(30362)
- 数学方法(29990)
- 学(19013)
- 财(18324)
- 农(18223)
- 中国(18218)
- 业经(17055)
- 理论(14650)
- 地方(14296)
- 和(13517)
- 技术(13197)
- 制(12734)
- 务(12385)
- 财务(12326)
- 财务管理(12305)
- 贸(12278)
- 贸易(12274)
- 农业(12197)
- 易(11913)
- 企业财务(11769)
- 环境(11524)
- 教育(11363)
- 划(10904)
- 机构
- 大学(273804)
- 学院(271125)
- 管理(109675)
- 济(100434)
- 经济(98076)
- 理学(95804)
- 理学院(94712)
- 管理学(93020)
- 管理学院(92527)
- 研究(88811)
- 中国(63034)
- 科学(58375)
- 京(58154)
- 财(45605)
- 农(44954)
- 所(44789)
- 业大(43078)
- 研究所(41340)
- 中心(39833)
- 江(38167)
- 财经(37511)
- 范(36914)
- 师范(36554)
- 北京(36323)
- 农业(35490)
- 经(34201)
- 院(32360)
- 州(31606)
- 师范大学(29672)
- 经济学(29148)
- 基金
- 项目(193456)
- 科学(151288)
- 基金(140055)
- 研究(139489)
- 家(122777)
- 国家(121756)
- 科学基金(104125)
- 社会(86106)
- 社会科(81547)
- 社会科学(81527)
- 省(75771)
- 基金项目(75303)
- 自然(69583)
- 自然科(67909)
- 自然科学(67890)
- 自然科学基金(66669)
- 划(64049)
- 教育(63746)
- 资助(57392)
- 编号(56990)
- 成果(46481)
- 重点(42795)
- 部(42125)
- 创(40310)
- 发(40129)
- 课题(38538)
- 创新(37464)
- 科研(37231)
- 教育部(35879)
- 项目编号(35819)
- 期刊
- 济(105351)
- 经济(105351)
- 研究(76162)
- 学报(47632)
- 中国(47435)
- 科学(42637)
- 农(40293)
- 管理(38804)
- 大学(35124)
- 财(33439)
- 学学(33015)
- 教育(31447)
- 农业(28311)
- 技术(22110)
- 融(19346)
- 金融(19346)
- 财经(17855)
- 业经(17582)
- 图书(17058)
- 经济研究(16233)
- 经(15125)
- 业(14511)
- 科技(14418)
- 问题(13946)
- 理论(13726)
- 版(13213)
- 实践(12856)
- 践(12856)
- 技术经济(12465)
- 业大(12144)
共检索到378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甘明 刘光梓
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合理性体现在:追求平等与正义价值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智力产品的创造、传播之间的平衡符合利益平衡原理。从财产权的角度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符合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与黑格尔的"财产权人格理论",其设立具有正当性。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法经济学分析与市场经济分析发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客体的知识产权的创设成为一种必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清霞
我国历经五千余年历史发展所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着极高的艺术、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给予高度关注。不过在实践中,商标保护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为此,文章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发展现状分析为基础,对常见的商标保护模式以及暴露出的缺陷进行深刻研究,从商标申请绿色通道建立、商标注册制度完善、申请人机制的完善、组合商标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完善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学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民族性、动态传承性、活态性、群体性等特征,知识产权部门法对其保护的具体模式有:专利权保护模式、著作权保护模式、商标权保护模式、商业秘密保护模式。我国现行法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权利主体、权利性质和独创性难以确定的缺陷。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建议如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制度、集中管理制度、长期保护制度以及权利人的使用收益和权利限制制度。
关键词:
知识产权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天才 王军涛
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梳理,在文献内容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在本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综合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版权)保护、专利权保护、商标权保护、地理标志保护5个方面;然后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与薄弱之处,对今后继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振奇 毕宏伟
文章主要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校的可行性,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校的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校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等学校 可行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蕾 吴琼 付蓉 孙晓冬
民间剪纸艺术已经陆续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民间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日渐凸显。结合民间剪纸艺术自身及其产业化的特点,阐述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蕾 吴琼 付蓉 孙晓冬
民间剪纸艺术已经陆续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民间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日渐凸显。结合民间剪纸艺术自身及其产业化的特点,阐述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甘明 刘光梓
传承人与群体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知识产权的二元主体。结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状况,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知识产权立法保护制度应明确权利主体的成果确认权、原创维护权、改编权、演绎权、无期限保护权、经济利益的追偿及分享权,同时,保障非营利目的的传播使用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中礼 石润宏
梅文化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应当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阐述了梅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并分析了由此产生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梅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萨如拉 谢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过度商品化和产业化,而忽视对其知识属性的考察,同时也存在过度保守化,忽视对其所蕴含知识潜力挖掘的问题。文章在知识审计视域下构建非遗知识审计模型,从知识拥有量、生存环境、历史沿革及市场需求等层面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丹寨县古法造纸技艺开展知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保护中缺少技术设备支持、资料记录;其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环境、市场需求大小、现代科技的影响;产品创新可以提升其经济价值;生产性保护基地和研习所的设立行之有效等。提升生产性保护效能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资料记录、加强物质保障、提升经济价值和扩大需求信息供给。为此,知识审计也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能提升的有效工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武光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保存文明多样性与弘扬传统文化,近年来受到国家、社会各界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何种法律保护手段也受到广泛讨论,主要观点有新型民事权利说与知识产权保护说,但在现实中均不具有操作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唯有立足现实、具体分析,区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与其衍生品,既注重积极保护也重视防御性保护,才能有效地促进其开发、利用与保存。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河南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思锋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也逐渐凸现。基于相关立法缺失的现实情况,文章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重点立足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从知识产权角度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艺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琼飞
海南作为典型的海岛型省份,长期以渔业及其他海洋资源为主导产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沉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海洋文明的延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海洋保护意识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面临失传危机。笔者围绕海南海洋类非遗保护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科学的保护策略,切实提升非遗传承主体的保护积极性,推动我国海洋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由王文章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从学理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其概念、特征、类别等知识;然后立足实践维度,针对传统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医药等二十几种非遗项目进行了讨论分析,深刻解读了各种非遗项目的价值意义、文化内涵、形成过程等;最后聚焦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提出科学的非遗保护措施,为非遗保护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参考,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程焕文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最大成就莫过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到2011年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再到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抢救性保护 图书馆学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兴帜 周灵颖
以名录制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工作初步构建了我国非遗保护的实践体系,对非遗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非遗名录制保护实践中也出现了遗产保护碎片化,遗产持有者弱化,遗产生活性式微等系列问题。文章从村落场所、原生主体、日常生活生产等阐述非遗与村落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村落既是非遗存续的空间也是非遗实践的外化形态,村民既是非遗的创造者也是非遗的使用者,日常生活既是非遗的表达内容也是非遗本体,村落空间、村民共同体、日常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村落有机体的不同向度,以村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单位,才能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存续形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制 保护 村落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