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7)
2023(12436)
2022(10923)
2021(10056)
2020(8399)
2019(19378)
2018(19178)
2017(36010)
2016(20120)
2015(23098)
2014(23935)
2013(23776)
2012(22918)
2011(20980)
2010(21523)
2009(20066)
2008(20433)
2007(19001)
2006(16852)
2005(15632)
作者
(62686)
(52507)
(52232)
(49767)
(33467)
(25539)
(24062)
(20269)
(19883)
(19182)
(17933)
(17867)
(17077)
(16737)
(16535)
(16220)
(16182)
(15477)
(15341)
(15227)
(13395)
(13094)
(12903)
(12264)
(12057)
(11822)
(11800)
(11788)
(10865)
(10776)
学科
(89480)
经济(89377)
管理(52245)
(50478)
(39513)
企业(39513)
方法(34829)
数学(28256)
数学方法(27845)
中国(27180)
(26238)
地方(25625)
业经(20635)
(19915)
(19670)
农业(17752)
(16769)
(16295)
贸易(16279)
理论(16172)
(15650)
(15099)
银行(15052)
(14508)
(14484)
金融(14481)
(14480)
地方经济(13605)
(13195)
环境(12983)
机构
学院(299919)
大学(296618)
(115115)
经济(112161)
研究(107969)
管理(104622)
理学(87160)
理学院(85917)
管理学(84071)
管理学院(83467)
中国(82872)
科学(69523)
(66147)
(57920)
(56693)
(55311)
研究所(51967)
(50776)
中心(49510)
业大(45139)
(44896)
农业(44433)
师范(44394)
北京(42774)
财经(42040)
(40947)
(38399)
(37641)
(36881)
技术(35603)
基金
项目(183381)
科学(140340)
研究(135179)
基金(126022)
(110286)
国家(109216)
科学基金(90650)
社会(81122)
社会科(76504)
社会科学(76478)
(75307)
基金项目(66458)
教育(62893)
(62558)
自然(57555)
编号(57401)
自然科(56079)
自然科学(56059)
自然科学基金(55001)
资助(53293)
成果(48455)
(45186)
重点(42017)
课题(41692)
(38997)
(37024)
发展(35926)
(35304)
科研(34633)
创新(34553)
期刊
(143817)
经济(143817)
研究(91833)
中国(70406)
(53375)
学报(50649)
科学(44904)
(44180)
教育(42198)
管理(39442)
大学(37138)
农业(35841)
学学(34478)
(30210)
金融(30210)
技术(28217)
业经(24943)
经济研究(21564)
财经(20716)
(19895)
问题(19008)
(17973)
图书(17872)
(15878)
(15177)
技术经济(14890)
商业(14501)
资源(14086)
(13980)
论坛(13980)
共检索到481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悦  石美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遗产旅游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若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或者说若要将其推向旅游市场,就必须面对三个基本问题,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开发、由谁来开发、如何开发。为此,文章选取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对上述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着与上述问题相应的三大矛盾,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开发主体之间的矛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故而文章对其进行了多侧面的跟进研究,希冀能够引起人们的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爽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薇蕊  边世平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艺术源远流长。文章通过对青海花儿在当地居民中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实践调研,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对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系作出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以实景舞台剧、"花儿"艺术博物馆等旅游开发模式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鸿雁  
近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有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等,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利用其价值已形成一股热潮。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或破坏。因此,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其选择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国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传承发展,开发利用则是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丰富了旅游内容,旅游开发又促进了保护和传承发展。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形式。并在大保护概念的前提下,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寻求保护与开发的共同点,从而形成合力,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雷蓉  胡北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内涵、承载形式的不同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差异。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遗产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慧茗  何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接着对赣北非遗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赣北非遗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角度,从完善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建设非遗数字化工程、开拓非遗保护资金融资渠道、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以及在创意中进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策略,力求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旅游开发,达到合理管理、保护和传承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敏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在广袤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绵延数千年的璀璨文明。那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书文、卷轴、雕刻、音律……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和象征,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文化遗产一般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性”和“实体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缺乏实物载体,其表现形式往往是传统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礼仪、节庆和体育等,但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诗图  胡绍华  查俊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着很大开发前途。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对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概括,即多元性与丰富性,原生性与原创性,群众性和参与性,文化艺术价值高,濒危程度高。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开发对策,即科学指导,持续发展;全面普查,筛选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整合资源,创新开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刚  肖海  石惠春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应该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对其旅游开发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宁  
本研究旨在评估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社会效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分析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创造就业机会。同时,旅游开发还有助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交流,并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媛媛  颜节礼  
以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的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构建针对非遗文化旅游开发潜力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专家评估法与层次分析法测算指标权重,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模糊打分得到各市的综合评价结果。五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潜力集中于Ⅱ、Ⅲ等级,总体品位突出,开发潜力大。南京的民俗类、苏州传统美术与表演艺术类优势明显,无锡、常州、镇江三市整体相对薄弱。除少数项目与旅游有较好的结合,大多项目囿于专业市场,但有较大的文化旅游开发空间。最后结合具体项目分类别提出非遗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巧艳  闫春  
本文从西部地区非遗旅游开发主体的特征差异入手,分析了西部地区非遗旅游开发的张力矢量构成,然后借鉴政治科技张力调和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当前西部地区非遗旅游开发机制缺陷的分析,提出在机制层引入有机委托——代理机制调和张力的观点,并构建相应的机制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林宇  周慧  胡倩  
"水族舞"作为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和文化品牌,对民俗旅游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探讨了生态文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关联性,分析了"水族舞"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让"水族舞"进景区,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建立传承人保护和传承机制以及加大"水族舞"旅游市场开发力度等旅游开发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