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8)
- 2023(11555)
- 2022(10195)
- 2021(9712)
- 2020(8132)
- 2019(18741)
- 2018(18872)
- 2017(35755)
- 2016(19966)
- 2015(22704)
- 2014(23058)
- 2013(22589)
- 2012(20811)
- 2011(18670)
- 2010(18463)
- 2009(16824)
- 2008(16355)
- 2007(14248)
- 2006(12295)
- 2005(10580)
- 学科
- 济(73412)
- 经济(73314)
- 管理(57787)
- 业(51173)
- 企(44227)
- 企业(44227)
- 方法(34607)
- 数学(28374)
- 数学方法(28015)
- 农(19958)
- 中国(19791)
- 学(19558)
- 财(17799)
- 业经(17436)
- 理论(16039)
- 地方(15536)
- 和(14944)
- 制(14208)
- 农业(13130)
- 教育(12639)
- 环境(12080)
- 技术(11765)
- 贸(11649)
- 贸易(11642)
- 易(11261)
- 务(11233)
- 财务(11161)
- 体(11147)
- 财务管理(11140)
- 划(10896)
- 机构
- 大学(280968)
- 学院(279367)
- 管理(111169)
- 济(100443)
- 经济(97906)
- 理学(96340)
- 理学院(95218)
- 研究(93612)
- 管理学(93467)
- 管理学院(92956)
- 中国(67587)
- 科学(62221)
- 京(61070)
- 农(48709)
- 所(48010)
- 财(46043)
- 业大(44702)
- 研究所(44194)
- 中心(41831)
- 江(40941)
- 范(39033)
- 师范(38597)
- 北京(38489)
- 农业(38469)
- 财经(37099)
- 院(34203)
- 经(33710)
- 州(33592)
- 技术(32145)
- 师范大学(31062)
- 基金
- 项目(196809)
- 科学(152745)
- 研究(143146)
- 基金(140050)
- 家(122998)
- 国家(121944)
- 科学基金(103457)
- 社会(86332)
- 社会科(81493)
- 社会科学(81471)
- 省(78355)
- 基金项目(74959)
- 自然(69061)
- 自然科(67312)
- 自然科学(67295)
- 自然科学基金(66055)
- 划(66002)
- 教育(65919)
- 编号(59944)
- 资助(57575)
- 成果(49215)
- 重点(43787)
- 部(42370)
- 课题(41399)
- 发(41298)
- 创(40579)
- 创新(37677)
- 科研(37520)
- 项目编号(36979)
- 计划(36092)
- 期刊
- 济(110480)
- 经济(110480)
- 研究(78780)
- 中国(55275)
- 学报(50191)
- 农(44089)
- 科学(44043)
- 管理(40533)
- 教育(36690)
- 大学(36326)
- 学学(33805)
- 财(33760)
- 农业(30719)
- 技术(24109)
- 融(19304)
- 金融(19304)
- 图书(19048)
- 业经(19017)
- 财经(17145)
- 经济研究(16344)
- 业(15849)
- 科技(14590)
- 经(14531)
- 问题(14422)
- 资源(13921)
- 版(13878)
- 理论(13690)
- 书馆(12849)
- 图书馆(12849)
- 业大(12839)
共检索到402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谈国新 侯西龙 庄文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的语义组织能够将分散、异构的数字化文化资源语义互联,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利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具有促进作用。文章首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组织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参考相关本体模型并结合我国非遗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非遗多媒体资源本体模型及资源语义描述层级。最后以"度戒"为例,对其多媒体资源进行语义组织及关联数据发布,实现了对资源的有效组织,揭示了"度戒"知识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非遗多媒体资源的组织与整合提供了解决思路,为我国非遗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传播等提供了一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滕春娥 王萍
【目的/意义】非遗资源蕴含着民族群体智慧和数辈人留存的文化内涵,是民族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财富,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传统文化。【过程/方法】本文通过梳理和回顾已开展的知识组织本体构建案例,分析本体理论在非遗知组织构建中的重要性和适用性;以黑龙江地区赫哲族为例,基于本体理论构建非遗知识组织体系。【结果/结论】对其进行知识组织构建建立起赫哲族非遗资源体系,便于更好地保护赫哲族文化和传承民族记忆。
关键词:
本体构建 知识组织 赫哲族 非遗资源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青 谈国新 孙传明
视频是智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的语义信息并构建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该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非结构性特征进行分析,抽取相关知识,设计基于语义描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概念模型,并根据模型提出相关本体、属性及其关联关系,最后以视频知识组织可视化展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智能化应用.该文构建的视频资源描述与知识组织能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知识服务提供了有效支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熊拥军 陈湘 彭维
文章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相关资源常用元数据标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各元数据标准的元素特点。采用对象关系模型的分析方法,对非遗资源进行分析,并对非遗相关资源的八种元数据标准进行介绍、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非遗相关资源涉及到项目、人物、机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五类资源对象,各类资源对象常用元数据标准在结构特点、功能需求、元素组成、核心元数据和编码等方面表现各异。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资源 元数据标准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周耀林 赵跃 孙晶琼
[目的/意义]探索解决多源异构非遗信息资源组织与检索难题的研究路径,为大数据、"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非遗信息资源的深度组织、利用与传播提供思路。[方法/过程]对基于本体的非遗信息资源组织与检索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借鉴本体及相关理论技术,构建了基于本体的非遗信息资源组织与检索研究框架。[结果/结论]基于本体的非遗信息资源组织与检索研究需要从非遗信息资源本体表示与语义组织、面向用户的多源异构非遗信息资源语义检索两个层面展开设计,这对文化遗产大数据资源的深度组织与开发以及面向"一带一路"的非遗信息传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马晨璠 戴旸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和发展,对传承民族文化历史的珍贵记忆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传播上存在着主体众多但职责不明的问题,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传播效果。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主体的角度来了解非遗档案,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传播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全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在传播中的能动性。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传播主体 主体格局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雨蒙 苏日娜
针对非遗跨学科交叉领域的特性,论文对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建构方案展开探讨。引入了领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出3个步骤来实现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建构,在挖掘符合非遗领域信息资源特性的建构策略基础之上,完善分类组织的建构流程。研究认为,融合组配技术的体系分类法适宜呈现非遗信息资源组织架构;建构方法上应采用自底向上结合自顶向下的逻辑,实现以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材料,结合领域专家共同审视,进而反复验证分类组织的设计思路。论文具体阐述了逐步搭建分类组织方案的理论与方法,为后续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内容揭示提供了科学的建置依据,并为行业内相关学科分类组织的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雨蒙
在非遗信息资源揭示和使用的过程中,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且现行分类法无法满足非遗信息资源类分需要的困境之下,探索非遗信息资源的分类组织建构,之于理论知识系统化以及非遗的管理与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引入领域分析法探索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建构方案,并以传统美术类非遗作为案例,依据构建流程论述搭建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主表、附表及标记系统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挖掘了非遗信息资源的特殊属性,提供了一种以非遗知识为核心,对非遗领域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和专深分类,以揭示非遗信息资源多重脉络的组织构建思路。所提出的构建方案、具体实施路径对相关学科建置分类组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琼飞
海南作为典型的海岛型省份,长期以渔业及其他海洋资源为主导产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沉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海洋文明的延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海洋保护意识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面临失传危机。笔者围绕海南海洋类非遗保护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科学的保护策略,切实提升非遗传承主体的保护积极性,推动我国海洋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由王文章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从学理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其概念、特征、类别等知识;然后立足实践维度,针对传统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医药等二十几种非遗项目进行了讨论分析,深刻解读了各种非遗项目的价值意义、文化内涵、形成过程等;最后聚焦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提出科学的非遗保护措施,为非遗保护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参考,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海鹏
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保护和利用蒙古族体育文化的相关策略,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与政策制度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资源的保证;与民族博物馆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手段;与民族乡镇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土壤;与民族节庆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深化。
关键词:
蒙古族体育 非遗资源 保护和利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董永梅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和专题数据库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体系在分类结构、立类面和类面间的组配关系等方面存在不足。本着基于用户的主导性原则、用户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原则,整合传统文献分类法、网络自编分类法和大众分类法构建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体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存储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原则 分类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坤
[目的/意义]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现有组织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元的非遗知识抽取与组织方法以实现对细粒度非遗知识的揭示与利用。[方法/过程]文章在现有知识组织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非遗知识元语义描述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非遗多元知识及其知识之间语义关系的抽取方法,[结果/结论]实现了非遗知识的细粒度、多维关联组织与聚合。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蒙 许鑫
[目的 /意义]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组织以网站为载体,多采用传统树状或星状链接进行导航,且以地域分割,无法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弱化了其价值。采用新技术合理组织非物质文献遗产信息资源对非物质文献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基于主题图理论和方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模型,并以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昆曲为例,辅以Ontopia主题图开发工具,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的生成及组织效果。[结果 /结论]主题图不仅能够合理、全面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还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流派发展等特殊属性,具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保尔 马波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认为这两个权威文件是释疑解惑的关键,并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主线,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时的保护与利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勇 蔡璐 李月明
文章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元数据试著录、平台模拟实现等方式,阐述了元数据标准与本地资源、应用平台、用户的对接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和推广应用非遗元数据标准提供思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资源 元数据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