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5)
2023(7413)
2022(6257)
2021(5994)
2020(5101)
2019(11207)
2018(11571)
2017(21091)
2016(11911)
2015(13681)
2014(14001)
2013(13304)
2012(12309)
2011(11141)
2010(10930)
2009(10068)
2008(10011)
2007(8831)
2006(7898)
2005(6894)
作者
(36208)
(30213)
(29886)
(28267)
(19040)
(14667)
(13767)
(11715)
(11645)
(10974)
(10598)
(10122)
(9887)
(9613)
(9385)
(9352)
(9012)
(8880)
(8803)
(8754)
(7568)
(7516)
(7339)
(6929)
(6902)
(6783)
(6748)
(6436)
(6325)
(6216)
学科
(38659)
经济(38611)
管理(31952)
(25096)
(21157)
企业(21157)
方法(14630)
(12573)
(12269)
理论(11790)
业经(11169)
中国(11023)
地方(10957)
(10028)
数学(9941)
数学方法(9730)
(8878)
农业(8717)
(8573)
资源(7305)
教育(7210)
(7097)
环境(6836)
(6545)
财务(6509)
财务管理(6495)
教学(6188)
企业财务(6109)
产业(5848)
技术(5716)
机构
学院(164882)
大学(162092)
管理(58129)
研究(57808)
(49247)
理学(48591)
理学院(47885)
经济(47621)
管理学(46697)
管理学院(46371)
中国(42652)
科学(41365)
(37086)
(33682)
(30793)
研究所(28263)
(27586)
业大(27485)
中心(27086)
(26839)
农业(26762)
师范(26485)
(25270)
北京(23185)
(22716)
技术(22057)
(21305)
师范大学(21006)
(20971)
财经(19345)
基金
项目(112163)
科学(85127)
研究(80934)
基金(76491)
(68736)
国家(68084)
科学基金(56261)
(47300)
社会(46787)
社会科(43922)
社会科学(43908)
基金项目(41179)
(39155)
自然(37908)
教育(36854)
自然科(36790)
自然科学(36775)
自然科学基金(36107)
编号(35584)
资助(31388)
成果(30003)
重点(25322)
课题(24815)
(24679)
(22373)
(22146)
计划(21970)
项目编号(21662)
科研(21161)
创新(20574)
期刊
(60945)
经济(60945)
研究(42083)
中国(38365)
学报(34211)
(30712)
科学(27843)
教育(23776)
大学(23142)
学学(21233)
农业(21105)
(20879)
管理(19668)
图书(16667)
技术(13733)
书馆(11875)
图书馆(11875)
业经(11731)
(11644)
资源(10966)
(10269)
金融(10269)
(9883)
情报(9575)
(8927)
业大(8745)
财经(8675)
(8353)
科技(8251)
问题(8165)
共检索到252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雨蒙  
文章探究如何分类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以达到活态利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为例,一方面借鉴学界对非遗分类的研究成果以及分类法研究中相关类目的划分思路,从学科属性划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信息资源的二、三级类目;另一方面兼顾非遗数字采集规范,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国家级项目的信息描述进行分析与综合,构建类目复分表揭示该类非遗资源内容属性中所涉及的共性方面。从纵、横两个角度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以期能够为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行的研究步骤和参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雨蒙  
在非遗信息资源揭示和使用的过程中,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且现行分类法无法满足非遗信息资源类分需要的困境之下,探索非遗信息资源的分类组织建构,之于理论知识系统化以及非遗的管理与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引入领域分析法探索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建构方案,并以传统美术类非遗作为案例,依据构建流程论述搭建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主表、附表及标记系统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挖掘了非遗信息资源的特殊属性,提供了一种以非遗知识为核心,对非遗领域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和专深分类,以揭示非遗信息资源多重脉络的组织构建思路。所提出的构建方案、具体实施路径对相关学科建置分类组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海鹏  
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保护和利用蒙古族体育文化的相关策略,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与政策制度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资源的保证;与民族博物馆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手段;与民族乡镇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土壤;与民族节庆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深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雨蒙  苏日娜  
针对非遗跨学科交叉领域的特性,论文对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建构方案展开探讨。引入了领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出3个步骤来实现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建构,在挖掘符合非遗领域信息资源特性的建构策略基础之上,完善分类组织的建构流程。研究认为,融合组配技术的体系分类法适宜呈现非遗信息资源组织架构;建构方法上应采用自底向上结合自顶向下的逻辑,实现以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材料,结合领域专家共同审视,进而反复验证分类组织的设计思路。论文具体阐述了逐步搭建分类组织方案的理论与方法,为后续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内容揭示提供了科学的建置依据,并为行业内相关学科分类组织的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慧  林宇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宁  
本研究旨在评估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社会效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分析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创造就业机会。同时,旅游开发还有助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交流,并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敏  王勇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身体运动内容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具有民俗性、群体性等特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网络信息检索、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重视本民族、本地区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点,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这一"活性传承方式",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真化、多样性的体育教育传承的新思路研究,以此较好地完成既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完善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蒙  许鑫  
[目的 /意义]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组织以网站为载体,多采用传统树状或星状链接进行导航,且以地域分割,无法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弱化了其价值。采用新技术合理组织非物质文献遗产信息资源对非物质文献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基于主题图理论和方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模型,并以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昆曲为例,辅以Ontopia主题图开发工具,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的生成及组织效果。[结果 /结论]主题图不仅能够合理、全面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还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流派发展等特殊属性,具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琳  高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欠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路径:转变传承观念、构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屹立  冯海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应有经济建设、民主建设,还应有文化建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文化上层建筑的体育的作用不可或缺,特别是民族的、传统的、饱含体育元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民族人民一代一代沿袭下的民族精华,其健身性、休闲性、观赏性和娱乐性等方面具有其他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屹立  冯海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应有经济建设、民主建设,还应有文化建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文化上层建筑的体育的作用不可或缺,特别是民族的、传统的、饱含体育元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民族人民一代一代沿袭下的民族精华,其健身性、休闲性、观赏性和娱乐性等方面具有其他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淑芳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保护也受到各界专家学者的重视。当前,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注重新的保护理念,注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文化多元性保护以及动态开放性保护,这样才能切实做好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希月  虞虎  陈田  王新歌  王甫园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保尔  马波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认为这两个权威文件是释疑解惑的关键,并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主线,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时的保护与利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董永梅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和专题数据库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体系在分类结构、立类面和类面间的组配关系等方面存在不足。本着基于用户的主导性原则、用户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原则,整合传统文献分类法、网络自编分类法和大众分类法构建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体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存储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