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5)
- 2023(5413)
- 2022(4595)
- 2021(4165)
- 2020(3411)
- 2019(7773)
- 2018(7405)
- 2017(13441)
- 2016(7554)
- 2015(8606)
- 2014(8422)
- 2013(8231)
- 2012(7964)
- 2011(7106)
- 2010(7167)
- 2009(6481)
- 2008(6499)
- 2007(5818)
- 2006(5166)
- 2005(4603)
- 学科
- 济(28412)
- 经济(28359)
- 管理(15632)
- 业(14731)
- 中国(13041)
- 企(11805)
- 企业(11805)
- 方法(10512)
- 学(9393)
- 数学(8076)
- 数学方法(7944)
- 地方(7577)
- 农(7258)
- 城市(6289)
- 业经(5853)
- 理论(5751)
- 财(5353)
- 农业(5003)
- 和(4830)
- 城市经济(4589)
- 发(4528)
- 教育(4497)
- 环境(4406)
- 制(4323)
- 产业(4146)
- 贸(3942)
- 贸易(3939)
- 文化(3922)
- 融(3888)
- 金融(3887)
- 机构
- 大学(111344)
- 学院(108841)
- 研究(47171)
- 济(38431)
- 经济(37290)
- 管理(33834)
- 科学(33827)
- 中国(31700)
- 农(28662)
- 理学(28609)
- 理学院(28055)
- 管理学(27309)
- 管理学院(27120)
- 所(26095)
- 京(25977)
- 研究所(24200)
- 农业(23373)
- 业大(21440)
- 中心(20078)
- 江(17627)
- 院(17193)
- 财(17103)
- 范(16454)
- 北京(16148)
- 师范(16125)
- 省(15617)
- 室(15369)
- 科学院(15201)
- 农业大学(14829)
- 技术(13964)
- 基金
- 项目(78816)
- 科学(60782)
- 基金(57080)
- 家(54774)
- 国家(53883)
- 研究(50087)
- 科学基金(43371)
- 省(31182)
- 社会(31029)
- 自然(30892)
- 自然科(30175)
- 自然科学(30160)
- 基金项目(29958)
- 自然科学基金(29598)
- 社会科(29232)
- 社会科学(29220)
- 划(28024)
- 资助(22958)
- 教育(22535)
- 重点(18854)
- 计划(17897)
- 编号(17884)
- 发(17507)
- 部(16306)
- 创(16054)
- 科技(15773)
- 科研(15528)
- 成果(15076)
- 创新(14975)
- 课题(14202)
共检索到168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莹 吴国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基因,也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的共同精神家园。我国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彰显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好人才队伍,创新保护模式。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市 文化基因 精神家园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山西历史传承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厚,是全国著名的文物大省。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数量达到5万余处,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数量居全国第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00余处。全省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大同、平遥、代县、祁县、新绛、太原);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7处、历史文化名村23处,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江 梁励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有着丰富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对其产生的背景,即明清佛山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这些遗产的空间载体的研究,综述了佛山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特色,结合对其生存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法定的形态规划中,通过保存相应的场所、维持空间的致密性、寻找相关的线索建立路径和结构性网络的方式,来实现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中的延续,从而实现其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
佛山 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形态规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俊骋 李露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地方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是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以社区为代表的地方要素被列为非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立堂
指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我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进行统计、梳理、编目和保存,建立科学、完整的数据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基于多年从事国家非物质遗产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阐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意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资料立档库和实物藏品数据立档库为例,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档案数据库的筹建过程及非物质遗产资料的分类、编码方法和著录、保存原则以及注意事项;最后提出数据库平台建设工作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数据库 建设 研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莹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我国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和生存境况正在遭受现代化的冲击。影像作为视听结合的媒介兼具艺术与传播的双重功能,可以将"非遗"以活态的形式广泛播扬,在"互联网+"时代,借助大数据和云平台传播,依靠融媒体和互联网的技术力量,以期实现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开辟一条"由术及道"的新路径,使之在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留存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琼飞
海南作为典型的海岛型省份,长期以渔业及其他海洋资源为主导产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沉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海洋文明的延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海洋保护意识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面临失传危机。笔者围绕海南海洋类非遗保护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科学的保护策略,切实提升非遗传承主体的保护积极性,推动我国海洋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由王文章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从学理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其概念、特征、类别等知识;然后立足实践维度,针对传统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医药等二十几种非遗项目进行了讨论分析,深刻解读了各种非遗项目的价值意义、文化内涵、形成过程等;最后聚焦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提出科学的非遗保护措施,为非遗保护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参考,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集合了作者苑利与顾军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向读者阐述了什么是非遗以及如何保护非遗。该书包括5编、48篇文章,内容主要有:"非遗"保护的逻辑起点:"非遗"存在的问题;传承人:中华文明的"二传手";政府在"非遗"中的定位;遗产活用:见人、见物、见生活。该书针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同时明确了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高科技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VR技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仿真技术十分适合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 VR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廖文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和大众,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受保护的深宅大院,必须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功能,与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相结合,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产业意识,以一种活态的文化产品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歌 文化产品 活态保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曲凌雁 林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各国已引起广泛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初始宗旨——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实践并不完善,其中显著问题便是非物质文化保护严重缺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关系,认为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完善应重视研究非物质文化对于城市历史环境的精神意义,并从管理体制方面和非物质遗产保护方式表达方面探讨了相关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阚如良 汪胜华 梅雪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包括文化实体的保护,也应包括文化空间的保护。文化空间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延续的文化"土壤",强调对文化空间的保护,有利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完整性。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提出了相应的分级保护策略,以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分级保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社军 吴必虎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统和精神信仰的载体,是一个地区、民族乃至国家的无形财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保护和传承也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在阅读相关文献基础上,运用类比法和举证法,从生物遗传学视角出发,从历史沉淀和地理变迁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基因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从具体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因及性状表达差异。同时,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困惑的基础上,探讨通过旅游开发将无形遗产有形化、大众化,优化文化基因赖以生存的遗传基质的可行性,从而探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双赢策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祥贵 毛婧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立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保障。土家族民族自治地方已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初步奠定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地方立法保障的基础。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地方立法在立法价值、权利主体、权利内容、权利保障等方面仍有不足,需从理论基础和制度建构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自治权 制度建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根茂 柏智勇 谭益民 张双全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在全省、全国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第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和保护。结合实地调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影响试点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有社会因素、市场价值、技术创新、传承因素、实用价值、文化价值等六大公共因子;(2)在提取的六个公因子中,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社会因素、市场价值、技术创新、传承因素、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于试点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华光 赵丽霞 彭小舟 欧媛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影响着该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居民感知理论为基础,对张家界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方差最大化旋转和交叉分析,研究居民的主要感知因子以及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各项因子的感知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健全社区参与机制、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等相关建议,为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