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50)
- 2023(3607)
- 2022(3140)
- 2021(2908)
- 2020(2636)
- 2019(5813)
- 2018(5600)
- 2017(10459)
- 2016(5536)
- 2015(6017)
- 2014(5961)
- 2013(6125)
- 2012(5596)
- 2011(5223)
- 2010(5259)
- 2009(5014)
- 2008(5144)
- 2007(4539)
- 2006(4161)
- 2005(3714)
- 学科
- 济(22632)
- 经济(22615)
- 管理(13373)
- 业(9645)
- 方法(8939)
- 企(8793)
- 企业(8793)
- 理论(6607)
- 中国(6128)
- 学(5642)
- 业经(5637)
- 地方(5508)
- 农(5407)
- 数学(5380)
- 和(5346)
- 数学方法(5234)
- 资源(4999)
- 农业(4021)
- 文化(4019)
- 经济理论(3991)
- 关系(3867)
- 发(3534)
- 环境(3520)
- 教育(3460)
- 财(3445)
- 产业(3269)
- 人事(3195)
- 人事管理(3195)
- 制(2850)
- 策(2812)
- 机构
- 学院(80273)
- 大学(79284)
- 研究(29602)
- 管理(28177)
- 济(26028)
- 经济(25296)
- 理学(23573)
- 理学院(23205)
- 管理学(22566)
- 管理学院(22379)
- 中国(21577)
- 科学(20485)
- 京(18158)
- 所(15665)
- 范(14698)
- 师范(14571)
- 研究所(14309)
- 农(13825)
- 江(13166)
- 财(12970)
- 中心(12767)
- 北京(11899)
- 师范大学(11868)
- 业大(11068)
- 州(11014)
- 农业(10820)
- 院(10714)
- 游(10394)
- 旅(10338)
- 旅游(10188)
- 基金
- 项目(53315)
- 科学(41039)
- 研究(37959)
- 基金(37459)
- 家(33725)
- 国家(33426)
- 科学基金(27592)
- 社会(23514)
- 社会科(22239)
- 社会科学(22230)
- 省(21753)
- 基金项目(19878)
- 自然(18208)
- 划(17909)
- 自然科(17589)
- 自然科学(17580)
- 自然科学基金(17253)
- 教育(17111)
- 资助(16182)
- 编号(15443)
- 成果(12776)
- 发(12488)
- 重点(12216)
- 课题(11119)
- 部(10828)
- 创(10227)
- 科研(9948)
- 计划(9756)
- 国家社会(9586)
- 发展(9565)
共检索到125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思诚
2018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第15个年头。本文以辽宁省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类项目——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宗重大的文化旅游资源,并从三个方面加以研究:首先,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广阔前景。其次,分析了当前喀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旅游开发的现状,二者需要结合发展。最后,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的综合性对策。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合理分类,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转化为能够拉动喀左文化旅游的资源;另一方面,在旅游开发时要注重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集中展演、深度体验、任真自然和广泛粘连的文化旅游,推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支撑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设喀左文化旅游强县,促进喀左和周边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保尔 马波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认为这两个权威文件是释疑解惑的关键,并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主线,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时的保护与利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天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到底应怎样理解,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时应当遵循什么基本原则,它与区域旅游资源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在哪些层面,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便是本文试图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区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尹乐 李建梅 周亮广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要素价值、影响力、保护价值及生态敏感度4个目标层19个指标,利用AHP方法构建非遗旅游资源评价体系。通过对皖东地区旅游直接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居民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其对非遗旅游资源评分值。政府对非遗旅游资源的评价最高,当地居民和经营者的评价基本相同,游客的评价最低。政府机构是地方非遗开发保护和传承的主导者,应积极引领发挥其最大旅游效益;当地居民和经营者是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参与者,应积极提高自身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主动意识;非遗地域差异明显,游客对其相对生疏,建议重点开发能让游客参与其中的非遗旅游活动,不同群体在开发利用非遗旅游资源方面各尽其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德亮 曾菲菲 付业勤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新现象,可能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文章从产业集聚理论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进行探讨,追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理论根源。由此得到的启示是:产业集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也有必要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健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江敏 李薇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靠"人"来代代相传,被称为"民族的记忆"与"历史的活化石"。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拥有39项世界级非遗,数量居全球首位。非遗承载了民族文化的DNA,将我们区别
关键词:
非遗文化 旅游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刚 肖海 石惠春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应该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对其旅游开发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价值 旅游开发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艳平
在保护的前提下并受制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我们获得了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性质的概念。不仅在内容方面而且在认识路径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表现出与常规旅游资源的较大差异。对于舶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我们需要用"认识路径"这样的关键词来固化保护意识。
关键词:
认识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真 旅游本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俊骋 李露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地方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是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以社区为代表的地方要素被列为非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萍 刘敏 刘慧娣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市区和97个县级地区为评价单元,基于昂普理论,从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空间载体综合景观、投资环境3个方面建立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模型,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并以Arc GIS 10.0叠加分析将单项测评结果综合为总评价值。结果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利用必须与有形的物质景观结合;手工艺、民俗和表演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类;在微观层面,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较高的地区仅有1个市区、5个县,等级列前5位的地区只占22.2%;在区域层面,中部和南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远高于北部地区,且上党、晋商、河东文化区和省边界附近的传统聚落集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突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萍 刘敏 刘慧娣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市区和97个县级地区为评价单元,基于昂普理论,从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空间载体综合景观、投资环境3个方面建立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模型,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并以Arc GIS 10.0叠加分析将单项测评结果综合为总评价值。结果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利用必须与有形的物质景观结合;手工艺、民俗和表演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类;在微观层面,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较高的地区仅有1个市区、5个县,等级列前5位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利用其价值已形成一股热潮。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或破坏。因此,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其选择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西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与旅游利用,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它甚至成为新时代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而如何在科学保护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和精神的非遗资源的基础上,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活化和充分发展,则是需要学界深入探讨和解决的一个综合性课题。据此,本文提出的思路及基本观点是:以文化创意激活非遗资源的旅游美学效
关键词:
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 旅游美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爽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