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97)
2023(2701)
2022(2175)
2021(1901)
2020(1646)
2019(3774)
2018(3541)
2017(6998)
2016(3261)
2015(3582)
2014(3487)
2013(3419)
2012(3128)
2011(2710)
2010(2720)
2009(2733)
2008(2998)
2007(2421)
2006(2058)
2005(1965)
作者
(9002)
(7537)
(7290)
(6936)
(4755)
(3565)
(3288)
(2751)
(2718)
(2672)
(2612)
(2539)
(2354)
(2331)
(2272)
(2247)
(2188)
(2172)
(2160)
(2032)
(1839)
(1792)
(1767)
(1727)
(1687)
(1654)
(1602)
(1586)
(1484)
(1470)
学科
(15300)
(15008)
经济(14991)
管理(14436)
(14235)
企业(14235)
方法(8279)
(7762)
数学(7330)
数学方法(7292)
(6910)
财务(6907)
财务管理(6907)
企业财务(6683)
(3722)
业经(3638)
(3197)
(3164)
体制(2793)
中国(2628)
环境(2606)
(2428)
(2312)
市场(2146)
(2130)
贸易(2129)
(2110)
商品(2074)
理论(1995)
流通(1920)
机构
学院(50200)
大学(49232)
(21236)
经济(20935)
管理(20455)
理学(18056)
理学院(17915)
管理学(17620)
管理学院(17523)
研究(13592)
(12347)
中国(11248)
财经(9885)
(9729)
(9031)
财经大学(7527)
商学(6836)
商学院(6783)
科学(6737)
经济学(6714)
(6546)
北京(6400)
(6266)
中心(6076)
经济学院(6075)
(5491)
(5368)
师范(5331)
研究所(5329)
(5329)
基金
项目(30861)
科学(25357)
基金(23877)
研究(22956)
(20170)
国家(19985)
科学基金(18192)
社会(15879)
社会科(15084)
社会科学(15079)
基金项目(12404)
自然(11947)
自然科(11702)
自然科学(11699)
自然科学基金(11541)
(11202)
教育(10777)
资助(9841)
(9466)
编号(9157)
(7314)
成果(6826)
人文(6798)
教育部(6704)
重点(6693)
(6675)
国家社会(6570)
(6345)
项目编号(6150)
创新(6083)
期刊
(23540)
经济(23540)
研究(16450)
(12254)
中国(8153)
管理(8088)
学报(6019)
(5960)
金融(5960)
经济研究(5907)
业经(5527)
财经(5354)
科学(5329)
大学(4907)
商业(4806)
学学(4663)
(4418)
财会(4357)
教育(3924)
(3855)
会计(3696)
商业经济(3458)
技术(3187)
通讯(2837)
会通(2835)
统计(2760)
问题(2539)
理论(2483)
农业(2431)
(2407)
共检索到72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常进雄  
本文以2002—2006年A股非ST类上市公司的388笔非流通股交易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非流通股转让价格仅仅是当日非流通股交易价格的0.336;非流通股转让价格相对于流通股价格的比率受非流通股比例的负面影响;第二,此轮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大多集中于"10送3.07股",远低于合理送股对价水平,实际送股数量难以保证流通股股东的合理经济利益。进一步的分析也表明,股改前非流通股比例、非流通股转让价格比例是影响大小非套现回报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英利  
在股权分置改革实践中,存在着“股改后非流通股份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的政策限制。本文认为这一设置不符合新的《证券法》、《公司法》的有关要求,还有可能影响部分上市公司股改进程,并导致部分上市公司错失提升自身质量的机会,对“禁转期”应予解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大刚,张羚  
The paper presents a practical design to reform the non liquidity shares in the security market of China.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耿锁奎  段正梁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非流通股流通方案。这种方案首先依据非流通的投入成本与对应流通股的市场价格计算出非流通股价值,然后据此进行非流通股的流通转换。作者同时分析了此方案的优点与局限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凤莲  
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其中的对价支付会计处理问题,财政部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本文对《暂行规定》中的一些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也指出了其中的不完善之处,并尝试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正洪  李飞  
本文结合有关各国(地区)公司立法例关于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有关规定,分析了类别股份的区分标准和建立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合理性,从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的流通股份和非流通股份是否构成类别股份、流通股股东单独表决是否构成对《公司法》上股份平等原则的违背等方面,探讨建立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份类别表决制度的合法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学强   张韶辉  
要实现国有股成功减持,在认识上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减持与流通的关系问题;二是非流通股转流通的定价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唐利民  冯玉明  何旭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敏  干胜道  
邯郸钢铁股票回购是我国首例流通股回购,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市场的反应,分析了回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邯郸钢铁股票回购公告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市场对回购的反应经历了先积极,然后振荡调整,最终大幅下滑的过程,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对公司回购流通股的真正目的难以辨认。邯郸钢铁此次回购并没有增加企业的价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黎杰生  罗荣华  
从股票市场的微观层面入手,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筹资额、大小非解禁和减持量以及货币供应量对股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票收益率同时受到筹资额、大小非解禁和减持量、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但主要影响因素是大非的减持量和货币供应量,并且它们对收益率的影响均为正向影响。同时,以上因素对股票收益率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短期内,除大非解禁量和小非减持量造成的冲击趋于收敛外,其他因素冲击较大,并且没有收敛的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力一  温权  
文章对2006年以来限售股解禁和减持现状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发现限售股的解禁日之前市场效应明显,而解禁当日的市场效应不强。相比于"大非"来说,"小非"减持力度更强,这与"大小非"的构成及持有动机有关,"小非"中的个人股及风险投资基金的投机套利行为加剧了市场波动,主要原因是股票一级和二级市场价格割裂、股票定价机制不健全、投资收益的获利途径单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萌  鲁桂华  张永珅  
本文以我国A股2012—2018年解禁股减持为研究事件,对"大非"和法人股东减持前后机构投资者的异常交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减持之后,机构投资者在减持之前的超常净卖出显著更高;减持规模与机构投资者的超常净卖出显著正相关;相对于小规模减持,机构投资者对大规模减持会表现出更明显的择时行为;减持股票的未预期盈余与机构投资者的超常净买入显著正相关;相对于减持后,减持前股票的未预期盈余与机构投资者超常净买入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以上结果说明解禁股减持期间,机构投资者的异常交易是因为具有信息优势。进一步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在解禁股减持期间的收益显著为正,且信息优势与其收益显著正相关;当分析师关注度较低时,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优势将更显著。基于上述结果,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信息传递中所扮演的角色,为监管机构制定公平披露准则提供有效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旻  杨朝军  廖士光  
文章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前的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样本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限售股票转让样本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流通性价值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性存在价值,股权分置改革前,股票流通性价值水平均值约为66%,流通股市场的流动性显著影响股票流通性价值,但流通股的流动性与流通股价格波动率对股票流通性价值没有显著影响;股改后的股票流通性价值水平约为56%,流通股的流动性与波动性水平显著影响流通性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潘婉彬  陶利斌  
本文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确定上是否发挥了积极的议价作用。与已有的研究一致,发现了机构持股与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补偿为显著的负向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研究机构持股和对价调整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机构持股与股改预案调整的对价也为显著的负向关系。这说明,机构投资者并没有起到为股东争取权益的积极作用。最后,用标准的事件研究法,对机构持股比例变量与机构持股哑元变量对董事会预案公告日当天的股票超额回报及三天累积超额回报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机构是否持股对股票超额回报的显著负向关系,并且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后仍然显著成立。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市场预期机构投资者将有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进而"用脚投票",使得...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郑祖玄  周晔  李达  赵涛  
本文考虑中国已上市公司受到特有股权结构影响下的再次融资行为。中国股市中 ,流通股的价格取决于公司未来不确定现金流期望值的折现 ;非流通股的价格则依据每股净资产来制定。流通股股东关注的是企业的市场价值 ,非流通股股东关注的是每股净资产值。通常非流通股股东拥有公司的控制权 ,因此公司的投融资决策体现了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非流通股的定价制度有违资本市场对资产定价的基本原理 ,所以公司的投融资决策也偏离了公司财务理论所确定的净现值标准 ,导致上市公司存在过度股权融资问题。证监会对股权融资实行的限制性政策虽然可以缓解过度股权融资的危害 ,但并不能有效地校正这种偏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