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1)
- 2023(4370)
- 2022(3911)
- 2021(3688)
- 2020(3215)
- 2019(7425)
- 2018(7498)
- 2017(13974)
- 2016(7968)
- 2015(8958)
- 2014(9004)
- 2013(9113)
- 2012(8857)
- 2011(8166)
- 2010(8459)
- 2009(8009)
- 2008(7832)
- 2007(7267)
- 2006(6762)
- 2005(6187)
- 学科
- 济(36843)
- 经济(36796)
- 管理(20734)
- 业(19672)
- 企(15540)
- 企业(15540)
- 方法(13166)
- 数学(11337)
- 数学方法(11166)
- 地方(10287)
- 农(10035)
- 中国(9748)
- 学(9099)
- 制(8112)
- 财(7550)
- 农业(6939)
- 业经(6674)
- 体(6270)
- 贸(5912)
- 贸易(5902)
- 地方经济(5787)
- 易(5590)
- 融(5393)
- 金融(5388)
- 银(5355)
- 关系(5332)
- 银行(5327)
- 理论(5307)
- 教育(5284)
- 行(5137)
- 机构
- 大学(117687)
- 学院(114806)
- 研究(46834)
- 济(45300)
- 经济(44171)
- 管理(38664)
- 中国(34949)
- 理学(32465)
- 理学院(31961)
- 管理学(31192)
- 管理学院(31014)
- 科学(30041)
- 京(26325)
- 农(25570)
- 所(25555)
- 研究所(23152)
- 财(21095)
- 中心(21042)
- 农业(20155)
- 江(20102)
- 业大(18940)
- 范(17203)
- 北京(16977)
- 师范(16953)
- 省(16806)
- 院(16744)
- 州(16089)
- 财经(15987)
- 经(14324)
- 科学院(14100)
- 基金
- 项目(74044)
- 科学(56973)
- 基金(52973)
- 研究(51287)
- 家(48546)
- 国家(48115)
- 科学基金(38921)
- 社会(31682)
- 社会科(29590)
- 社会科学(29581)
- 省(27970)
- 基金项目(27344)
- 自然(26333)
- 自然科(25701)
- 自然科学(25686)
- 自然科学基金(25262)
- 划(25191)
- 教育(24446)
- 资助(22593)
- 编号(20186)
- 成果(18525)
- 重点(17555)
- 部(16523)
- 发(16449)
- 课题(15368)
- 创(14732)
- 计划(14454)
- 科研(14402)
- 创新(13857)
- 教育部(13665)
共检索到192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婷
非洲民族主义的本质体现是泛非主义。泛非主义思潮是指导非洲民族实现"非洲梦"的思想内涵。非洲地区主义是非洲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构性压力的政策选择和"抱团取火"的集体发展战略。非洲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存在一种天然的联系和互动的关系。从积极互动角度看,地区主义是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参与进全球化进程的桥梁。从消极互动角度看,民族主义对地区主义发展的忌惮,担心地区主义的过度发展会弱化甚至消解民族主义。特别是对非洲国家而言",先国家后民族"的民族国家构建错乱次序让非洲国家在处理主权问题上更加敏感。非洲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对中非合作产生互动关系影响:一方面彰显了中国对非合作理念符合泛非主义的实质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非洲对中国的国际支持符合泛非主义的精神逻辑。
关键词:
非洲民族主义 非洲地区主义 中非合作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涂志明 张凯
随着国际政治中"地区"的崛起,中国与"地区"的互动日益呈现机制化的趋势。其中,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便是"中国—地区"互动的具体体现。中非首次现代意义上的接触和互动始于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但真正制度化的跨区域整体合作则是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之后。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以中非合作论坛为核心的多边机制、中国与非盟的互动以及中国与非洲次地区组织之间的互动。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以及"中国因素"的导入对非洲地区主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展望未来,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应优先关注中非发展合作,积极引导
关键词:
中非 跨区域 整体合作 非洲地区主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涂志明 张凯
随着国际政治中"地区"的崛起,中国与"地区"的互动日益呈现机制化的趋势。其中,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便是"中国—地区"互动的具体体现。中非首次现代意义上的接触和互动始于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但真正制度化的跨区域整体合作则是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之后。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以中非合作论坛为核心的多边机制、中国与非盟的互动以及中国与非洲次地区组织之间的互动。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以及"中国因素"的导入对非洲地区主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展望未来,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应优先关注中非发展合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提高安全治理合作在中非多维合作框架中的地位,强化中国与非盟及非洲次地区组织之间的互动,着力打造中国对非合作的"战略支点"国家。
关键词:
中非 跨区域 整体合作 非洲地区主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擎
本文分析了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理论冲突的原因。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不仅是一个政治哲学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于如何界定和理解“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这两种理念。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社群主义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姜利民 于宏源
本文试图以全球化进程中因特网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分析因特网与全球化、民族主义关系,阐述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这一对悖论关系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主义 因特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育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非洲优先”事项得到成员国的认可。职业教育是“非洲优先”事项的基本内容,需求导向是选择“非洲优先”事项的出发点,性别平等与“非洲优先”并行并贯穿于“非洲优先”所有事项。加强中非职教合作,需关注非洲差异化需求,将提升女性能力和促进女性就业作为重要评估指标;打造与“鲁班工坊”国际合作品牌相配套的中国特色职教品牌;扩大国际网络并参加非洲重要职教活动;明确国内外不同部门职责,加强相互支持与配合,以提升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效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严冰 方光华
西北联大在抗战时期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学术与教育成就,而且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民主观念。联大学人彰显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倡导民族精神;号召广大国人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主张建立广泛而全面的国内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北联大的民主观念不仅体现在学校管理与办学实践中,而且联大学人自觉秉承与坚守"五四"以来的学术民主与自由传统,同时主张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统一与结合。
关键词:
西北联大 民族主义 民主观念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夏鸣
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新民族主义开始在日本兴起。其表现形式为美化侵略历史、鼓吹皇国史观、放弃和平宪法和拒绝国外批评。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兴起有着国内和国际的原因 ,但日本年轻一代的政治家、学者的“超越战后”意识及改革日本经济的求变惯性是日本新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在新民族主义的影响下 ,日本的内外政策会趋于强硬 ,但新民族主义并不等于军国主义。
关键词:
日本 新民族主义 表现形式 兴起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黎阳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具有天然的联系,但一个国家的相关政策可以对民族主义发挥引导和调控的作用。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一种适度的民族理念作为精神动力。健康的、理智的、适度的民族主义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某种积极的作用;而极端民族主义则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有害,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本文指出,民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研究是当代世界和学术研究中引人注目的领域,作者对西方教育史和比较教育研究中关于民族主义与教育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对相关问题研究,如民族主义、民主和教育的关系研究、教育和民族认同的研究、教科书与民族主义研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西方 民族主义 教育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锐 凌胜利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感归属和价值诉求,大多兴起于社会转型与断裂时期,以其模糊性赢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其黏合性彰显了巨大的工具价值。现代化推动了当前韩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其主要采取宣扬民族文化优越性、寻求历史荣光与付诸现实政策等建构方式。其间,经过诸多危机事件的碰撞,韩国民族主义逐渐形成了从民族情感到民族意识形态的广泛领域,在现实政策中不断得以强化,并通过对外交决策机制的介入、社会氛围的营造、意识形态的塑造等深刻影响着韩国外交政策。
关键词:
韩国民族主义 韩国外交政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富兴
本文就比较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民族主义悖论问题进行了简略的探讨,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主义悖论在现代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合理性及其提出的意义,并特别指出,现代比较教育研究仍然应该正确认识和遵循民族主义悖论,在国际视野和民族主义立场的统一的、高层次的视野上来把握该悖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应琛
全球化要求构建全球层面的治理机制,而民族主义意识形态阻碍着这一进程。民族主义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发挥过革命动员、民权扩张和政治统合的历史功能,然与当今世界潮流不相契合。将"民族之爱"扩展为"世界之爱",而非将两者对立起来,是人类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世界主义思想在东西方均有着深厚传统,但也各有其逻辑优势和困境。近代西方以康德为代表的世界主义作出了关于永久和平的初步构想,并在国际政治中有所应用,然其进展并不顺利。中国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与实践,是对东西方世界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当前民粹主义甚嚣尘上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库夸·莱顿 闾小波
一、对民族主义的一般评说C·海耶士在《民族主义一种宗教》(1960年纽约)中对民族主义所作的各种论述同样适用于中国,有助于阐述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主义的形成。人类所具有的基本的、局部的忠诚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之中(文化人类学家称其为原始的束缚),这种忠诚表现为对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熟悉的观念和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