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0)
- 2023(14267)
- 2022(12177)
- 2021(11291)
- 2020(9594)
- 2019(21642)
- 2018(21586)
- 2017(41919)
- 2016(22717)
- 2015(25566)
- 2014(25282)
- 2013(25446)
- 2012(23202)
- 2011(20693)
- 2010(20705)
- 2009(19389)
- 2008(19090)
- 2007(17059)
- 2006(15160)
- 2005(13284)
- 学科
- 业(96473)
- 济(95553)
- 经济(95435)
- 企(78694)
- 企业(78694)
- 管理(75374)
- 农(47486)
- 方法(42729)
- 数学(33692)
- 数学方法(33368)
- 业经(32051)
- 农业(31695)
- 财(28163)
- 中国(22465)
- 务(20832)
- 财务(20773)
- 财务管理(20752)
- 企业财务(19647)
- 技术(19273)
- 制(18914)
- 学(17791)
- 地方(17469)
- 和(17348)
- 理论(16937)
- 策(16517)
- 贸(16427)
- 贸易(16418)
- 易(15967)
- 划(15947)
- 体(14651)
- 机构
- 学院(331315)
- 大学(325199)
- 管理(137899)
- 济(133763)
- 经济(131096)
- 理学(119690)
- 理学院(118482)
- 管理学(116734)
- 管理学院(116150)
- 研究(106664)
- 中国(82084)
- 农(69770)
- 京(68902)
- 科学(67141)
- 财(58734)
- 业大(55554)
- 所(54129)
- 农业(53839)
- 研究所(49364)
- 江(49252)
- 中心(48888)
- 财经(47416)
- 经(43148)
- 北京(42764)
- 范(40507)
- 师范(40190)
- 州(39500)
- 经济管理(37952)
- 院(37914)
- 经济学(37868)
- 基金
- 项目(226657)
- 科学(178971)
- 研究(166527)
- 基金(164960)
- 家(143624)
- 国家(142292)
- 科学基金(123051)
- 社会(105028)
- 社会科(99144)
- 社会科学(99113)
- 省(90111)
- 基金项目(88791)
- 自然(80746)
- 自然科(78859)
- 自然科学(78839)
- 自然科学基金(77450)
- 划(74354)
- 教育(73554)
- 编号(69291)
- 资助(66335)
- 成果(53944)
- 重点(50118)
- 部(49555)
- 发(49286)
- 创(49194)
- 业(45744)
- 课题(45518)
- 创新(45281)
- 科研(43091)
- 国家社会(42530)
- 期刊
- 济(154332)
- 经济(154332)
- 研究(92600)
- 农(70299)
- 中国(59864)
- 学报(52179)
- 管理(50826)
- 科学(49839)
- 农业(47764)
- 财(45593)
- 大学(39667)
- 学学(37939)
- 业经(31741)
- 教育(29507)
- 融(28791)
- 金融(28791)
- 技术(28683)
- 业(24713)
- 财经(22502)
- 经济研究(21678)
- 问题(20567)
- 经(19170)
- 技术经济(18101)
- 版(16770)
- 科技(16712)
- 现代(16436)
- 资源(15790)
- 理论(15486)
- 世界(15396)
- 商业(15320)
共检索到480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文娇 陶福禄
非洲是全世界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地区,而非洲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为敏感。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非洲农业和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提高气候变化对非洲作物产量影响的理解,揭示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及时、正确和有效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本文综述了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作物机理模型、统计模型和经济模型目前研究这一问题的三大主要方法,系统阐述了非洲农业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及适应措施。未来气候变化对非洲农业的可能影响,不同的研究在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随着气候情景、研究方法和作物种类的不同,影响程度的结论差异性较大:作物机理模型方法显示的影响范围是-84%...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彦茜 肖登攀 柏会子 陶福禄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作物物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常气温升高会导致作物生长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从而造成作物产量下降,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作物物候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气候变化情况,对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作物物候的研究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进步以及农业产量提高都极为关键。随着全球地表气温的持续升高,作物物候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关注。论文结合作物物候的主要研究方法,综述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主要的驱动因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在研究方法上,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最为普遍,其他几种方法都需要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使用。另外,作物机理模型模拟方法易于操作、可行性强,在物候研究中应用也比较多。遥感反演方法对作物生育期的特征规律要求较高,一般主要关注作物返青期。②整体上,小麦全生育期主要呈缩短趋势,而玉米和水稻全生育期以延长趋势为主。③作物物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气候变化和农业管理措施改变,其中,气候变化是主导驱动因子,对作物物候变化起决定作用,而调整农业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对作物生育期的不利影响。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永伟 杜聪慧 侯麟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如何制定本国的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分析各国现状和农业适应行为进展的基础上,梳理了农业适应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模型,总结了目前对中国农业适应行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中国的农业适应政策建议。研究表明:社会认知因素对农户是否会采取行动至关重要,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3大粮食作物总体上是负面影响,中国应该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开展地区性适应项目的研究,促进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露 张俊飚 童庆蒙
以水稻作物为特定对象,围绕气候变化与作物生产,梳理和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产业影响的研究动态,以及基于"减排"和基于"适应"的水稻生产分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学术观点。分析发现:在当前的相关研究中,包括水稻作物在内的关于中国农作物碳排放核算体系存在着标准模糊和范围偏窄的问题,关于"减排"与"适应"协同的响应策略的研究较为缺乏。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和完善农业或作物与气候变化双向互动机制的研究成果。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洁红 唐利群 李凯
以增温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在对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转型的内涵、路径和农业产业链上不同主体参与农业生产转型行为的研究及其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和述评,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学科隔阂较为明显,导致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估存在偏差;未区分不同主体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差异,缺少微观与宏观数据的有效对接;定性研究农户应对气候变化行为的文献居多,量化分析及其方法研究不足;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少农业生产转型视角的研究。本文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做出了展望:第一,探索更全面的分析路径,优化模...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转型 农业产业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建新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生产系统。研究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治理问题,解析农业脆弱性的生成机制、探索降低脆弱性的制度化途径、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是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问题涉及多学科交叉问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织的系统。对农业气候脆弱性治理的研究经过了从单一自然科学领域的直观评价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融合互补研究的过程。农业脆弱性的治理除了政府实施直接激励政策或约束机制外,转变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调动农村微观主体和社区组织资源的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脆弱性 治理模式 自主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阳洁 仇焕广 陈晓红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正成为气候变化经济学前沿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于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和其他部门影响的经济学探索是过去十多年新兴的一项研究,因而无论在理论方法、模型设计、数据使用还是在研究结果上均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旨在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归纳。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个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基本经济学理论框架和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计量经济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通过拓展基本模型和假设,探讨了不同模型方法的差异和特点,分析了导致不同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本文发现,是否考虑农民的适应行为是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结果争议的焦点。最后,...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影响 研究进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文献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特别是对农业的影响评估研究更为重要。本文基于李嘉图模型的分析视角,系统回顾了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评论,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 李嘉图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立勇 郭明顺 刘恩财 张雯
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尤为重要和紧迫。文章分析了我国在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行动与具体措施,并进行了相关评述。提出了未来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方向与措施,包括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用示范,增强公众意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农业 气候变化 适应行动 适应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士杰 王庆贵
北方森林是地球上第2大生物群区,约占陆地森林面积的30%,提供了从局地到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850年以来,全球性持续升温不断显现,2000—2050年全球至少升高2℃,甚至更高。预计到2100年,北方森林区冬季平均温度将升高1.3~6.3℃。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都将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该区域发生了很多与温度升高相关的潜在生态响应。本文从碳循环、生物多样性、干旱化和林火发生频率以及冻土变化等方面具体综述了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响应结果如下:1)气候变化对于北方森林碳循环动态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迄今为止并没有达成共识;分解对于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孝良 车荣晓 段兴武 刘开放 宋清海 张一平 沙丽清 周文君
土壤胞外酶在驱动生态系统碳、氮、磷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揭示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促进有关碳、氮、磷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但目前不同生态系统碳、氮、磷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认识程度仍需加强。本研究综述了参与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土壤胞外酶的来源、分类及调控因子,并且对土壤胞外酶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氮沉降、增温、降水及二氧化碳(CO_2)变化的响应规律及机制。总结了生态酶化学计量对常见全球变化因子的响应机制,基于近年来对完善生态酶化学计量理论的探讨,提出了此理论发展的新角度。为此,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需结合代谢组与分子生物学加强土壤胞外酶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研究。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土壤胞外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参112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覃志豪#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唐华俊 李文娟 赵书河
农业是以作物生长为基础,因此,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和南北之间气候差异显著。气候变化将直接导致我国主要农区水资源和热量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变化。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壤肥力和作物品种资源及其抗逆性也会在气候变化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气候变化直接导致局部地区农业气候灾害和农业病虫害频度与强度加剧。在气候变化作用下,我国农业作物种植制度、农业生产结构和地区布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变化,甚至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围绕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开展了很多研究。综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兆波 董文 霍治国 张正斌 陈霞 李茂松 杨晓光 陈银基
应对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是全球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中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采取了积极政策和科学措施,在保障粮食九连增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气候变化在中国农业影响事实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等有关项目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研制和推行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并相继建立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评估模型和方法,指明了今后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 适应 减缓 研究进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瑞芝 明博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持续增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02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12×10~8 hm~2,总产达到2.61×10~8 t。然而,气候变化是全球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LOBELL等~([2])研究认为气温每升高1℃作物产量减少10%,过去数十年全球增温对全球玉米生产造成了约3.8%的减产影响~([3])。气候变化使气候因子超过"波动阈值"(如高温、低温、暴雨、干旱事件)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未来气候变化(RCP8.5)情景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卓淳 方齐云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问题之一。气候变化经济学就是试图为该问题提供经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支持,并对问题的解决(如减少、避免或适应气候变化)做肯定和规范的政策分析。本文对近年来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结果及相应的政策分析进行梳理,并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政策合作的进展做出简单介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减排 全球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