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7)
- 2023(1993)
- 2022(1662)
- 2021(1517)
- 2020(1319)
- 2019(2852)
- 2018(2819)
- 2017(4662)
- 2016(2721)
- 2015(3116)
- 2014(2983)
- 2013(2989)
- 2012(2889)
- 2011(2639)
- 2010(2591)
- 2009(2182)
- 2008(2320)
- 2007(1863)
- 2006(1641)
- 2005(1460)
- 学科
- 济(9167)
- 经济(9157)
- 学(4738)
- 业(4175)
- 管理(4089)
- 税(3020)
- 方法(2888)
- 企(2830)
- 企业(2830)
- 税收(2797)
- 中国(2780)
- 收(2767)
- 数学(2558)
- 数学方法(2497)
- 农(2346)
- 地方(2050)
- 世界(1903)
- 财(1794)
- 农业(1709)
- 业经(1584)
- 和(1475)
- 贸(1474)
- 贸易(1471)
- 融(1437)
- 金融(1436)
- 易(1396)
- 水产(1338)
- 理论(1324)
- 制(1290)
- 发(1289)
- 机构
- 大学(38479)
- 学院(37919)
- 研究(19441)
- 科学(14710)
- 中国(13841)
- 济(12048)
- 经济(11707)
- 所(11689)
- 农(11062)
- 研究所(11051)
- 管理(10541)
- 京(9139)
- 农业(9006)
- 理学(8904)
- 理学院(8708)
- 管理学(8322)
- 管理学院(8264)
- 中心(8084)
- 业大(7765)
- 院(7529)
- 室(7033)
- 实验(6632)
- 范(6549)
- 科学院(6454)
- 师范(6450)
- 省(6450)
- 实验室(6395)
- 江(6370)
- 研究院(6236)
- 重点(6097)
共检索到59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尹国蔚
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为主要类型,通过图表分析和计算密度,分全洲、地区和国家3个尺度,研究非洲世界遗产的分布特征。从全洲看,非洲大陆沿海和海岛地区、中等河流流域与非洲东部局部区域世界遗产分布相对集中。不同地区中,东部、北部和西部非洲比较稠密,其中东部非洲密度最高。各国中,塞内加尔、突尼斯、冈比亚、佛得角、毛里求斯和塞舌尔密度最高,其次为科特迪瓦、摩洛哥、多哥、肯尼亚、乌干达、马拉维和津巴布韦等国。世界文化遗产在东部、北部和西部非洲同样密集,密度较高的有埃及、摩洛哥、突尼斯、贝宁、加纳、塞内加尔、多哥、冈比亚、佛得角、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毛里求斯和津巴布韦等国。世界自然遗产以东部非洲密度最高,主要分布在突尼斯、尼日尔、几内亚、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喀麦隆、中非、民主刚果、坦桑尼亚、肯尼亚、塞舌尔、乌干达、马达加斯加、南非、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等国。
关键词:
世界遗产 分布特征 非洲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正军 田祥利 陈娅玲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分析我国世界遗产的分布状况,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能够为我国世界遗产的申报、管理和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论文运用Excel及GIS软件,详细分析了我国世界遗产的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形成各种空间分异规律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世界遗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趋势;各类型世界遗产在东中西部、南北地区、三级阶梯等地理区域上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世界遗产的分布受到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数量特征 空间分布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卫华 王之禹 徐博
对已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进行类型甄别,确认了72项世界工业遗产。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结构分析和时空二维分析方法,揭示出世界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世界工业遗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且一极集中态势明显的特征;分布区域呈组团状分布,借助网格索引法显示主要分布于四大版块,包括除东欧的欧洲大部、亚洲的东北亚和南亚、南美洲的巴西及周边和北美洲的墨西哥。欧洲和亚洲的世界工业遗产在不同时期的登录数量波动大,其中近年来亚洲地区的世界工业遗产登录项数呈大幅递增态势。最后通过世界工业遗产空
关键词:
世界工业遗产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卫华 王之禹 徐博
对已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进行类型甄别,确认了72项世界工业遗产。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结构分析和时空二维分析方法,揭示出世界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世界工业遗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且一极集中态势明显的特征;分布区域呈组团状分布,借助网格索引法显示主要分布于四大版块,包括除东欧的欧洲大部、亚洲的东北亚和南亚、南美洲的巴西及周边和北美洲的墨西哥。欧洲和亚洲的世界工业遗产在不同时期的登录数量波动大,其中近年来亚洲地区的世界工业遗产登录项数呈大幅递增态势。最后通过世界工业遗产空间分布动态的研究,总结出世界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受近代工业革命、工业遗产保护理念和国家话语权等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影响。
关键词:
世界工业遗产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卫华 宫丽娜
通过对《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工业遗产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目前50个世界工业遗产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阶段性递增的特征;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大部分集聚于欧洲、整体分布不均衡的特征;产业分布上呈现出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比重大的特征;从登录标准来看呈现出具有较强的科技价值的特征。从世界遗产的视角分析世界工业遗产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以期为我国工业遗产的识别、认定和保护性再利用等方面提供借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董晓晴
基于百度指数获取广东省丹霞山2011—2017年网络关注度日搜索量,采用相关指标分析丹霞山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回归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变化上,丹霞山网络关注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内季节性波动较大,网络关注度高峰期集中在4月、9月和10月,较低关注度分布在1月、2月和12月。"五一"和"十一"假期网络关注度在节前的1~2天达到最高峰,前兆效应明显;空间分布上,丹霞山网络关注度在全国31个省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丹霞山网络关注度影响因素主要有:目的地网络普及率(影响系数为0.587)、人口数量(影响系数为0.510)和空间距离(影响系数为-0.449)。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覃建雄
世界自然遗产作为被UNFSCO确认和全球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截至2019年年底数量达到252处(含双重遗产39处)。针对目前缺乏基于旅游地学的世界自然遗产型景区空间分布规律方面研究的现状,本文从成因背景、全球时空及系统动力学视角,运用成因旅游、旅游学理论,结合文献研究法、频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通过世界自然遗产型景区在全球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提出环太平洋型、欧亚型、大洋中脊型、板块边缘型、板块内部型等五类世界自然遗产型景区全球空间分布成的因组合类型。并此基础上,对每一种成因组合类型自然遗产型景区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行研究,不仅为全球自然遗产型景区地质安全性及旅游风险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为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评定、保护与管理以及旅游规划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新红 杨玉欢 刘奔腾
综合时空分布特征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既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保护各地建成遗产的基本内涵,也是修复国家文化空间基因的必要举措。选取中国342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网络属性特征和空间整合保护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工业遗产发展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6个阶段的数量与门类构成差别大。(2)工业遗产空间分布不均,具有较强的“核心—边缘”特征,揭示出以胡焕庸线为界的宏观区域差异。(3)工业遗产网络的社会关联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着显著的分层集聚现象,遗产集群也表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和流域集聚特征。(4)工业遗产的空间整合保护应构建“井字轴、九节点、多集群”的网络化结构,并重点分级保护16个遗产集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卫华 胡玉坤 王之禹
作为我国跨区域、大尺度线性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中东铁路建于19世纪末,跨越我国东北四省区,对我国东北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百年发展史上留下了众多的珍贵遗产。通过查阅近代史、地方志并结合实地调研等方法整理遗产信息,基于类型学的视角对中东铁路遗产进行功能分类,分析了中东铁路遗产的地理分布特征,发现中东铁路共经历五个历史阶段,现存遗产多数始建于东清铁路时期(1903—1912年);以保护为目标导向的遗产功能分类包括主要功能型遗产和辅助功能型遗产;黑龙江和辽宁为中东铁路遗产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遗产的总体分布表现出层次化的特征;遗产分布主要受城市区位战略性、资源储备和交通网络性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长松 李舒涵 王亚男
水文化遗产属于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物质类文化遗产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其中水利工程遗产是水文化遗产的主体内容。北京水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北京城市在历史上的发展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水利工程遗产也是北京水文化遗产的主体部分,并衍生出了丰富的非物质水文化遗产。北京物质类水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以河流为骨架,主要分为五个遗产集聚区域。在时间分布上,清代最多,次之为明代和元代。北京水资源变化巨大,众多水文化遗产的功能也发生了转变或消失,亟需进行高效的保护和管理。
关键词:
水文化遗产 时空分布 保护与管理 北京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保尔 张朝枝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和"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是内涵和外延不同的两个专有名词和各有评价标准的两种遗产类型,共同点只在于,它们是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宣布、在国际层面上加以保护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作为热门词汇,比较容易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是一种统一的世界级的遗产;所以在讨论学术问题时,宜谨慎使用"世界遗产"汉译词通称World Heritage和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这两种遗产类型
关键词:
世界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与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卫华 余盼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为研究区域,以近代史、经济史、地方志等文献典籍为资料来源,采用文献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筛选和分析,理清了辽宁工业遗产在产业上呈现出采矿业、制造业比重较大的特征,在地理上呈现出集中程度高、辽中南地区占有较大比例的特征,基本上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沿铁路沿线向外辐射的工业遗产廊道分布格局。
关键词:
工业遗产 近现代化进程 辽宁 分布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蕊蕊 赵伟 陈静
运用定量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结构、类型结构、宏观区域分布、行政市域分布以及流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地理环境分析和基于市域尺度的空间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等级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形;类型结构以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项目为主;空间结构特征在数量上,以闽南地区为主,闽中地区次之,闽东、闽北、闽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较少。传统医药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区位熵福州比较高,曲艺则是高度集中于厦门,民间文学集中分布于泉州,传统舞蹈与传统音乐则分别集中于三明和龙岩;在密度上表现为厦门、莆田、泉州三地市较高。此外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具...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区位熵 空间分布 福建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进 冷志明 刘建平 肖辉军 尹怡诚 陈勇
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农耕文化的精髓,地方性特征明显,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区域内农耕文明的发展程度。基于GIS对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聚集区域、省域空间分布特征,旨在发现其与旅游耦合性及其响应程度,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实证参考。研究表明:(1)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空间分布差异化特征明显,浙江省最多,其次为四川、湖南、云南、江苏、江西和山东等省份。(2)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3)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时序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不同特征。2015年以前的批次主要以南方省份为主,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南、云南和四川等6个省份。(4)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