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41)
2023(13450)
2022(11176)
2021(10338)
2020(8678)
2019(19926)
2018(19406)
2017(37289)
2016(20217)
2015(22803)
2014(22743)
2013(22669)
2012(21090)
2011(19096)
2010(19625)
2009(19063)
2008(18371)
2007(16941)
2006(15003)
2005(13672)
作者
(58376)
(49533)
(49120)
(46814)
(30762)
(23656)
(22320)
(19134)
(18595)
(17414)
(16842)
(16523)
(15500)
(15494)
(15453)
(15269)
(14902)
(14267)
(14258)
(14240)
(12289)
(12194)
(12013)
(11310)
(11271)
(11180)
(11061)
(10863)
(10024)
(9956)
学科
(86357)
经济(86246)
(66828)
管理(57366)
(50960)
(45070)
企业(45070)
方法(34093)
农业(33877)
数学(30270)
数学方法(29998)
中国(28032)
(27941)
金融(27937)
(26593)
银行(26565)
(25860)
(25632)
业经(25143)
(24657)
地方(19610)
(16425)
(16027)
贸易(16016)
(15907)
财务(15868)
财务管理(15826)
(15649)
(15367)
企业财务(15068)
机构
学院(293730)
大学(289501)
(126038)
经济(123361)
管理(110627)
研究(99079)
理学(94775)
理学院(93795)
管理学(92327)
管理学院(91798)
中国(83310)
(66981)
(60600)
(59607)
科学(58394)
农业(51429)
(50458)
中心(48999)
业大(47898)
财经(46984)
(46059)
研究所(45253)
(42540)
经济学(39096)
北京(37071)
(36454)
(36311)
师范(35958)
经济学院(35478)
财经大学(34424)
基金
项目(190236)
科学(149376)
研究(142334)
基金(137759)
(118928)
国家(117825)
科学基金(100522)
社会(91842)
社会科(86771)
社会科学(86744)
(75983)
基金项目(73264)
教育(63699)
(62174)
自然(62000)
自然科(60495)
自然科学(60478)
自然科学基金(59425)
编号(59077)
资助(55001)
成果(48191)
(42845)
重点(42792)
(42443)
(40369)
课题(40229)
(39935)
国家社会(38264)
创新(37415)
(37241)
期刊
(145438)
经济(145438)
研究(86299)
(70175)
中国(62303)
(48006)
农业(46809)
学报(45599)
(44494)
金融(44494)
科学(42333)
管理(36137)
大学(35729)
学学(34205)
业经(28833)
教育(25821)
技术(23914)
财经(23507)
(22266)
经济研究(20777)
问题(20400)
(20077)
(16871)
农村(16302)
(16302)
农业经济(15347)
世界(15303)
技术经济(14563)
理论(14544)
经济问题(14027)
共检索到450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亚飞  董景荣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广泛存在非正规金融现象,对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以及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探寻农村正规金融的制度缺失与非正规金融具有的经济效应、制度效应入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并指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应是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乐芬  林彬乐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产生源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缺口。本文着重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形成特点,形式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对非正规金融的疏导策略———即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时期适当放宽对农村金融业的限制和农村市场准入,完善监控体系和法制结构,发展民间中小金融机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汉锋  
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发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标志着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启动。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各地诞生和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俞建荣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以及非正规金融与政府管制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阐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形式的变迁过程及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的演进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引导和规范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宏霞  史林东  
长期以来,中国设计的农村金融制度没能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着较高的信息传递成本问题,致使金融机构缺乏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激励,而农村金融新政则实现了对原有制度变迁的路径突破,也有效破解了金融机构和农村借贷者之间信息传递成本过高问题。制度的激励相容机制能够使经济参与主体在实现自身利益追求的同时实现新政既定的社会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成颂  
本文在对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联接的必要性以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联接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进行水平联接和垂直联接的几种模式构想,在相关的制度安排上建议让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服务体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新  
一直以来,非正规金融处于被打击的状态,但是,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它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在许多地区呈扩大之势。非正规金融的制度优势使其在农村反贫困中发挥了正规金融难以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于反贫困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荣艺华  
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破之题。由于较弱的农村经济素质、缺乏激励的制度环境、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金融组织角色转换迟缓、金融组织职能定位趋同和业务同质化,及外部效应与搭便车可能性的存在束缚着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为此,本文认为应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实行强制性变迁,从减少变迁成本、增进激励机制、形成多种产权相互竞争和功能互补的组织体系、以及采取配套措施四个方面,重构农村金融制度,消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非均衡状态,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绩效,支持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荣艺华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着制度性缺陷、严重的金融抑制、潜在收益无法内在化的弊端 ,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影响着金融制度整体绩效的提高。为此 ,应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实行强制性变迁 ,从减少变迁成本、增进激励机制、形成多种产权相互竞争和功能互补的组织体系、及采取配套措施四个方面 ,重构农村金融制度 ,消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非均衡状态 ,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绩效 ,支持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曙光  郭欣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行为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对LD农村信用联社的案例研究表明,农村信用社一方面需要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拓展业务领域,同时也必须适应农村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必要的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本文详尽解析了LD联社的存贷款业务创新和贷款风险控制与信用评估体系,并揭示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行为与农民信用意识培育之间的深刻内在联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建华  
本文把灰色金融业界定为处于国家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和人民银行监管之外的一切自发性的金融活动,这种金融活动在正式金融体系的会计帐目中得不到反映,也不向政府有关部门申报和纳税。它是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经济现象,与地下金融业(黑色金融业)不同,它基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洪斌  熊德平  冉光和  谢丹  
通过对我国农村经济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过程的考察,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农村经济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与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及基本特征进行相关比较研究,最后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总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应良  
本文指出了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制度缺陷,提出了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几点设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殷俊华  
本文借助一个对沈阳地区农村民间借贷情况的问卷调查,研究了民间借贷这种农村普遍存在的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并进而探讨了民间借贷与农村金融改革的相互关系问题。本文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是,强化和完善农村正规金融并不一定以要限制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为条件;相反,强化和完善农村正规金融还需要非正规金融的支撑。因此,对于农村民间借贷,任其自然发展是一个比较好的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