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38)
- 2023(20455)
- 2022(17363)
- 2021(16063)
- 2020(13299)
- 2019(30070)
- 2018(29669)
- 2017(56280)
- 2016(30603)
- 2015(33984)
- 2014(33442)
- 2013(33159)
- 2012(30714)
- 2011(27885)
- 2010(28094)
- 2009(26149)
- 2008(24921)
- 2007(22207)
- 2006(19775)
- 2005(17612)
- 学科
- 济(125840)
- 经济(125709)
- 业(88177)
- 管理(81957)
- 企(64212)
- 企业(64212)
- 农(52672)
- 方法(51088)
- 数学(44569)
- 数学方法(44156)
- 中国(39621)
- 农业(35066)
- 地方(32356)
- 业经(31125)
- 财(31084)
- 融(29449)
- 金融(29447)
- 银(28590)
- 银行(28519)
- 行(27503)
- 学(26273)
- 制(26057)
- 贸(23745)
- 贸易(23726)
- 易(22970)
- 技术(19702)
- 环境(19636)
- 务(19283)
- 财务(19207)
- 财务管理(19172)
- 机构
- 学院(430031)
- 大学(426899)
- 济(172964)
- 经济(169259)
- 管理(164991)
- 研究(149505)
- 理学(142428)
- 理学院(140817)
- 管理学(138370)
- 管理学院(137620)
- 中国(117025)
- 科学(93777)
- 京(90910)
- 农(89983)
- 财(78257)
- 所(76199)
- 业大(71309)
- 中心(69747)
- 农业(69740)
- 研究所(69418)
- 江(67425)
- 财经(62117)
- 范(56968)
- 北京(56688)
- 经(56620)
- 师范(56285)
- 院(53456)
- 州(52737)
- 经济学(51460)
- 省(47706)
- 基金
- 项目(293960)
- 科学(229568)
- 研究(212995)
- 基金(211374)
- 家(185918)
- 国家(184281)
- 科学基金(156832)
- 社会(134514)
- 社会科(127206)
- 社会科学(127175)
- 省(116778)
- 基金项目(112262)
- 自然(101755)
- 自然科(99330)
- 自然科学(99305)
- 自然科学基金(97520)
- 划(97464)
- 教育(96552)
- 编号(87283)
- 资助(86235)
- 成果(69952)
- 重点(66189)
- 发(66179)
- 部(63990)
- 创(61011)
- 课题(60258)
- 创新(56919)
- 科研(56150)
- 国家社会(55188)
- 教育部(54075)
- 期刊
- 济(195579)
- 经济(195579)
- 研究(125250)
- 中国(88757)
- 农(87981)
- 学报(74175)
- 科学(66033)
- 农业(59204)
- 管理(57533)
- 财(57306)
- 大学(55739)
- 学学(53060)
- 融(52233)
- 金融(52233)
- 教育(46391)
- 业经(37017)
- 技术(34981)
- 财经(29867)
- 经济研究(29843)
- 业(28760)
- 问题(26287)
- 经(25480)
- 版(22511)
- 科技(21475)
- 图书(20356)
- 业大(20224)
- 技术经济(19953)
- 理论(19852)
- 商业(19585)
- 资源(19269)
共检索到646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丹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金融从自发发展、外部引导,进一步转变为对深化改革的内在需求。浙江作为沿海开放和经济发展较领先的省份,由市场化改革而催生的非正规金融发展一直是其农村金融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并构成引发不稳定因素的某种金融成分。文章实证检验和分析了浙江农村金融发展与其功能表现(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互动关系,为规范农村各类金融成分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农村金融发展 协整关系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胡宗义 唐李伟 苏静
结合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实际,分别构建收入增长模型和收入分配模型来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对农村内部收入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是由于农村非正规金融不能正常发挥其金融功能,从而导致农村非正规金融即使在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率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也不能有效缓解农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农民收入差异 金融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岩 刘中秋
农村金融制度在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上很弱,导致了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市场上迅速发展扩大。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如何规范引导、疏通堵漏是非正规金融进一步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非正规金融 制度供给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大蓉
农村金融生态是指涉农金融机构运行的外部环境,指的是农村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与农村金融业产生与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农村经济环境、农村信用环境、农村市场环境和农村制度环境等方面。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处于金融生态的末端和枝梢,对整个金融生态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农村金融生态是金融生态的一个子系统,它是指为农村经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钱水土 翁磊
本文利用浙江省民间借贷监测网络的各地市民间借贷利率数据,对浙江非正规金融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正规金融相比较,非正规金融能够更加明显地解释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加入社会资本变量,本文发现非正规金融与社会资本变量存在内在关系,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资源,通过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而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此外,与社会结构导向的社会资本相比,社会道德规范导向的社会资本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产业集群 社会资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玉奎 冯乾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及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理论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间长期呈倒U型关系;实证上,综合农村正规金融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指标,利用我国1980—2011年相关数据检验显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符合库兹涅茨效应假说,但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尚不满足倒U型关系,而更倾向正相关关系;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上述结论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农村金融规模较小且效率较低,农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实际,因此二者关系应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鲁钊阳 李树
文章以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为基础,以我国31个省级单位1998-2012年的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且两者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互补效应明显。同时还发现:区域的财政支出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区域人均消费实力均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而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梦缘 宋坤 谌希 汪璐
本文利用2008—2015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收入、教育、医疗等多维度贫困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这三个维度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对收入贫困由不显著负面作用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教育贫困由不显著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医疗贫困的正面作用由较弱发展为显著。此外,财政支农、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正规金融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减贫作用,其中财政支农减贫效果最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梦缘 宋坤 谌希 汪璐
本文利用2008—2015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收入、教育、医疗等多维度贫困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这三个维度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对收入贫困由不显著负面作用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教育贫困由不显著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医疗贫困的正面作用由较弱发展为显著。此外,财政支农、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正规金融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减贫作用,其中财政支农减贫效果最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梦缘 宋坤 谌希 汪璐
本文利用2008—2015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收入、教育、医疗等多维度贫困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这三个维度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对收入贫困由不显著负面作用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教育贫困由不显著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医疗贫困的正面作用由较弱发展为显著。此外,财政支农、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正规金融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减贫作用,其中财政支农减贫效果最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楼裕胜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以农业为主体的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增长。但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农民收入增长出现下滑,并且这种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三农"问题再度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此,2002年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2003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及五个统筹发展;2005年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调查,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达到新农村最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宗义 刘灿 刘亦文
基于2003—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同时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下该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存在空间极化现象,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农村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但是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进而说明农村非正规金融在缩小农村贫富差距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宗义 苏静
本文采用参数和非参数模型对2004年金融"新政"实施以来,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不同区域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不同的收敛态势;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差距主要是由区域之间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差距引起;而各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过大是导致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文章就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文博
"二元金融结构"是农村金融的典型特征。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矫正市场失灵和弥补资金缺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关键,不在于选择何种具体发展模式,而在于如何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比较优势提供宽松环境。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非正规金融 外部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戈
我国的经济结构呈现典型的城乡二元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农村金融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当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仍然存在诸如信贷资金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促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因此,研究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良性发展十分重要。
关键词:
农村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