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03)
2023(20755)
2022(17470)
2021(16193)
2020(13589)
2019(30744)
2018(30286)
2017(57842)
2016(31222)
2015(34586)
2014(34165)
2013(33917)
2012(30983)
2011(27833)
2010(28229)
2009(26730)
2008(25969)
2007(23499)
2006(21005)
2005(18774)
作者
(91016)
(75969)
(75366)
(71359)
(47847)
(36440)
(33930)
(29505)
(28768)
(27065)
(25806)
(25618)
(24056)
(24011)
(23554)
(23114)
(22559)
(22420)
(21734)
(21657)
(19003)
(18701)
(18455)
(17410)
(17058)
(17050)
(16948)
(16827)
(15297)
(15013)
学科
(123678)
经济(123493)
(112493)
管理(100086)
(93224)
企业(93224)
(52334)
方法(52032)
数学(41916)
数学方法(41517)
(38936)
业经(38588)
中国(37000)
农业(34840)
(31048)
(29451)
金融(29448)
(28626)
银行(28558)
(27462)
(26178)
财务(26107)
财务管理(26066)
地方(25066)
企业财务(24759)
(23998)
技术(23853)
(22761)
贸易(22741)
理论(22412)
机构
学院(443882)
大学(440703)
(179449)
管理(175842)
经济(175663)
理学(151188)
理学院(149587)
研究(147408)
管理学(147253)
管理学院(146456)
中国(117899)
(93531)
科学(90473)
(87999)
(85532)
(74158)
业大(71399)
中心(68870)
农业(68036)
(67402)
财经(67195)
研究所(67098)
(61121)
北京(58478)
(54794)
师范(54189)
(53796)
经济学(53352)
(52519)
财经大学(49579)
基金
项目(297954)
科学(233946)
研究(217391)
基金(216054)
(189359)
国家(187502)
科学基金(160707)
社会(138495)
社会科(131053)
社会科学(131015)
(117892)
基金项目(114919)
自然(103897)
自然科(101442)
自然科学(101412)
自然科学基金(99656)
(97858)
教育(97657)
编号(88092)
资助(87211)
成果(71110)
重点(66375)
(65137)
(65052)
(63915)
创新(60330)
课题(60206)
国家社会(57071)
(57067)
科研(56480)
期刊
(205908)
经济(205908)
研究(129922)
中国(91265)
(86567)
学报(73779)
(67978)
科学(66869)
管理(66765)
农业(57979)
大学(56471)
学学(53836)
(51913)
金融(51913)
教育(43902)
业经(38155)
技术(36977)
财经(33408)
经济研究(30547)
(30237)
(28637)
问题(27027)
(23593)
科技(22914)
技术经济(22185)
现代(20878)
理论(20615)
世界(20041)
业大(20008)
商业(19870)
共检索到669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祎雯  张兵  
本文基于内生性金融的视角阐述了非正规金融通过缓解信贷约束进而影响家庭创业决策和创业动机的微观作用机制,并使用江苏省农村家庭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非正规金融基于信息获取、契约执行和交易成本优势,通过缓解供给型与需求型信贷约束进而影响了农村家庭创业决策,并促进其发现创业机会和资源进而成为机会型创业者,从而为我国农村家庭为何能在面临信贷约束和缺乏正规金融支持的背景下识别创业机会并进行创业活动提供一种机理解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祎雯  张兵  
本文从创业融资风险特征和资金需求特征出发,阐述了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家庭创业成效的促进机理,并使用865户农村家庭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非正规金融市场特征能够与创业活动风险特征相匹配,并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于创业资金可得性和及时性的限制,从而促进农村家庭创业活动的经营运转和后续发展。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非正规金融对创业成效的影响主要通过促进创业实体资产规模的增长以及创业收入的提高而实现;并且相对于非农工商业领域的创业活动,农业创业活动的经营运转和初期发展更依赖非正规金融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伟  杨海芬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宏观层面上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及机会平等效应有效改善农村家庭创业的外部环境;微观层面上通过信息传递效应、社会网络效应及信贷资源获取效应有效提升农村家庭创业能力。未来我国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创业农村家庭提供精准化数字金融产品,让数字普惠金融成为促进农村家庭创业财富提升的有效渠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王慧翔  
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7),通过构建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建立Probit及T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普惠金融水平的改善能显著增加农村家庭创业的概率,并有效提升创业绩效;并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在区域、群体、企业这三个维度上存在差异,普惠金融对于中部地区、低收入群体、生存型创业及个体户、工商户等弱势群体的边际效应更为显著,这进一步体现了“普惠性”特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永奇  单德朋  
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深入剖析农户创业与家庭金融投资的内联关系意义重大。首先采用数据调查、Probit等多种命题研究分析方法,对农户创业与家庭金融投资间的影响渠道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其次采用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联立方程等多种回归检验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户创业与家庭金融投资间存在正向驱动关系,农户创业水平的提高引致家庭金融投资的新增。异质性分析显示,农户创业对于低收入、高房价及教育程度(初中)的农户而言,促进家庭金融投资的作用更加明显。根据解释机制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农户创业有利于提升财产收入、增加要素投入、刺激金融信贷,进而提升家庭金融投资意愿,社会资本则显著削弱了农户创业对家庭金融投资的正向影响。根据Shapley分解结果,发现生存型自我雇佣对农户家庭金融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农户创业意愿,对于破除农户家庭金融市场的"有限参与"之谜、减缓农村"金融排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正成  
温州综合金融改革中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问题不可忽视。从参与者的微观视角,以瑞安250农户家庭作为样本,对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参与主体广泛众多且主动参与意愿强烈,而参与主体的个体差异并不明显;生产经营已成为农村非正规金融重要的筹资用途;参与主体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措施不足。政府应该遵从"从核心到外围"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非正规金融的合法性边界进行明确界定;积极规范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借贷方式,培育信用文化;积极搭建各类非正规金融的信息共享平台,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红丽  李宁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两大资金供给主体,二者长期共存并相互影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演化博弈视角探讨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动态合作机制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双方合作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越大,选择该策略的时间也越短;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创新双赢的合作模式、完善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减少合作投入成本、增大合作收益、避免单方面选择竞争,进而促进二者相互合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卢亚娟  张龙耀  许玉韫  
本文选取CHARLS调查数据中806个农户样本对金融可得性与农户创业选择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家庭的创业选择行为与其家庭金融资源可得性、拥有的资产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对我国的农村家庭而言,金融约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非农领域的创业活动,提高家庭金融可得性对于提高创业概率有显著的正向边际效应。此外,农村社区层面金融资源可得性对于社区内部家庭创业水平也存在重要影响。因此,未来促进农村地区家庭创业水平提高的政策重点是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准入门槛,增加乡镇尤其是农村社区层面的正规金融供给。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靳欣婷  孟志兴  
在"双创"背景下,农村家庭创业对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农业补贴对农村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和路径机制。结果表明:农业补贴会显著抑制农村家庭创业,相较于雇主型创业,对自雇型创业的抑制作用更大;从差异性分析来看,农业补贴会明显降低弱社会网络和粮食主产区家庭创业的概率;从区域差异性来看,西部地区的农业补贴对创业的抑制作用最明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影响程度较弱。进一步的路径分析表明,农业补贴通过增加家庭收入、抑制土地流出、促进土地流入和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来改变家庭的农业生产经营决策,从而削弱农村家庭创业的意愿。据此,本文提出应逐步由普惠型农业补贴向差异化补贴转变,鼓励年轻人参与创业;活跃农村金融市场,缓解信贷约束;共享社会网络资源,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循环,以此提升农村地区的创业活力。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杏头  
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二次创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作用形式主要是内源性融资、各种募股融资和借贷融资。中小企业一般在经济形势较好时进行二次创业,此时非正规金融的利率也较低,非正规金融是通过社会关系机制来进行风险控制的。为了更好地发挥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二次创业中的作用,政府应该调整经济政策,改革考核机制,区别对待非正规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发展关系型贷款;中小企业自身也要审慎选择非正规金融形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官兵  
本文构造了一个“企业家——组织”框架来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的替代与互补问题。本文认为: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面临着不同的制度结构。在不同的制度结构里,金融企业家以组织方式来实现其理性行为,因此就表现为不同市场里的不同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王国红  
简单的价值判断并不能帮助我们认识非正规金融的作用问题,从这种组织本身的机制入手得出的结论可能更具启发性。本文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其政策含义是,压制、取缔非正规金融的行为不可取,强制性地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行为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放松管制,引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红  刘兆征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包括信息和信任机制、重复博弈和信誉机制、严厉的惩罚机制、灵活的担保机制、女性市场定位机制等。以湖北农村非正规金融为例,对它的履约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压制、取缔非正规金融的行为不可取,强制性地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行为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放松管制,引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强  张全红  
资产扶贫具有重要的主体培育和增能作用。本文在多维贫困理论和测度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多维资产贫困指数,运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资产贫困的特征事实和非正规金融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资产缺乏现象较为普遍,无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的资产积累都不理想;农村土地与住房的资产效应太弱导致高收入家庭将财富转化为住房资产时遭受了更严重的"隐性剥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家庭收入与资产积累产生了显著的逆向分配作用,其更多地有利于中高收入家庭而不利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的减缓,由此扩大了农村中高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不平等程度。据此,应着手构建资产扶贫的政策体系,这对于乡村振兴及资产扶贫赋予脱贫人口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明婉  张乐柱  颜梁柱  
基于家庭禀赋视角,利用2015年浙江大学(CFD)的调研数据,运用选择二值probit模型研究当前中国农户家庭非正规金融借贷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社会资本通过家庭其他经济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综合作用下显著正向影响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正规金融对农户家庭有形资产如固定资产、耕地、收入要求高,这些因素对非正规金融并无显著影响;非正规金融主要面对的群体是穷人、教育程度低且身体状况较差的农户,而这部分人被正规金融机构所排斥;农户家庭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在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存在异质性差异。建议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将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允许与引导非正规金融的有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