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12)
- 2023(15326)
- 2022(13292)
- 2021(12612)
- 2020(10438)
- 2019(23936)
- 2018(23656)
- 2017(46581)
- 2016(25113)
- 2015(27817)
- 2014(27625)
- 2013(26995)
- 2012(24802)
- 2011(22223)
- 2010(22383)
- 2009(20866)
- 2008(19665)
- 2007(17150)
- 2006(15211)
- 2005(13553)
- 学科
- 济(94374)
- 经济(94270)
- 管理(70927)
- 业(68518)
- 企(57550)
- 企业(57550)
- 方法(42546)
- 数学(36932)
- 数学方法(36458)
- 中国(30634)
- 融(28639)
- 金融(28637)
- 财(27618)
- 银(27272)
- 银行(27229)
- 农(26472)
- 行(26235)
- 业经(22164)
- 制(21642)
- 地方(21204)
- 学(19873)
- 贸(19601)
- 贸易(19585)
- 易(19093)
- 务(17994)
- 财务(17922)
- 财务管理(17894)
- 农业(17505)
- 理论(17244)
- 企业财务(17016)
- 机构
- 学院(343230)
- 大学(342101)
- 济(138705)
- 管理(135729)
- 经济(135567)
- 理学(117074)
- 理学院(115843)
- 管理学(113897)
- 研究(113703)
- 管理学院(113299)
- 中国(91549)
- 京(71768)
- 科学(68303)
- 财(66222)
- 所(56303)
- 中心(53622)
- 财经(52729)
- 农(51795)
- 研究所(51087)
- 江(49838)
- 业大(48453)
- 经(47841)
- 北京(45502)
- 范(44844)
- 师范(44422)
- 经济学(41951)
- 院(41366)
- 州(41341)
- 农业(40364)
- 财经大学(39295)
- 基金
- 项目(231403)
- 科学(181845)
- 研究(173178)
- 基金(166937)
- 家(143635)
- 国家(142399)
- 科学基金(122828)
- 社会(107929)
- 社会科(102361)
- 社会科学(102338)
- 省(90527)
- 基金项目(88027)
- 教育(79591)
- 自然(78957)
- 自然科(77097)
- 自然科学(77082)
- 划(75769)
- 自然科学基金(75690)
- 编号(72226)
- 资助(69752)
- 成果(59211)
- 重点(51699)
- 部(51146)
- 发(49854)
- 课题(49508)
- 创(48350)
- 创新(45046)
- 项目编号(44961)
- 教育部(44235)
- 科研(44057)
- 期刊
- 济(150616)
- 经济(150616)
- 研究(104979)
- 中国(63016)
- 学报(49926)
- 财(49525)
- 管理(48962)
- 融(47181)
- 金融(47181)
- 农(46987)
- 科学(46462)
- 教育(38856)
- 大学(38143)
- 学学(35889)
- 农业(31973)
- 技术(28642)
- 业经(25269)
- 财经(25213)
- 经济研究(24857)
- 经(21498)
- 问题(19108)
- 理论(17910)
- 图书(17287)
- 实践(16448)
- 践(16448)
- 技术经济(15787)
- 现代(15770)
- 贸(15708)
- 业(15561)
- 科技(15502)
共检索到508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鑫媛 赵天奕
金融市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使得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和传导具有更加复杂和非可控的微观因素。本文尝试将非正规金融纳入研究框架,建立四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比较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显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且持续时间较短,导致的通货膨胀上升幅度小。在对非正规金融的影响上,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更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宁 康海俐
作为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农村非正规金融有助于农村金融市场形成竞争格局,有助于资产形成更加合理的价格。本文在估算1987—2013年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规模的基础上,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影响渠道及影响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影响能力和效果不同,其中利率传导渠道的影响能力较弱;信贷传导渠道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且给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带来的共生效应要强于替代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进一步规范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建立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合作互补联结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顺葆
本文通过分析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各自适应的经济环境、约束机制和利弊,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本质上不存在优劣,它们适合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现实中的企业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以及自身要素禀赋情况,采用比较优势,选择合适的金融方式。本文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金融政策以及现实中的企业制定财务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彬 王去非 金雯雯
本文从时变视角研究了非正规借贷利率的货币政策反应,试图为二元金融结构下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参考。基于修正的IS-IM模型的研究表明,非正规借贷利率的货币政策反应受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市场间的替代性等因素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非正规借贷利率的货币政策反应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表现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短期能够有效引导非正规借贷利率走势,但长期来看政策效果有所弱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期出现暂时"失灵",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政策效果有明显改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市场间替代性的动态演化能够为以上结论提供合理解释。本文研究还发现,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间存在时变的同向变动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随滞后期数增加而衰减。
关键词:
非正规借贷利率 货币政策 时变参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森春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非正规金融在最近引起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普遍关注。非正规金融存在的根源及其表现的特点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它在我国并不是一项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政府对非正规金融的压制可能带来更为不利的结果,通过正规金融制度安排来挤压或取代非正规金融也不是最佳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基本的政策主张。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正规金融 制度安排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叶馨蔚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并采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在稳定物价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本文重点比较了中国和日本两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货币政策的变化和两国采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差异,分析了两国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并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宋清华 谢坤 邓伟
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会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本文将金融科技纳入微观银行学框架,从理论层面剖析了金融科技影响货币政策的微观机理,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并比较了金融科技影响下的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增强了贷款规模和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提升了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的货币政策效果,但削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相比金融科技低发展区制而言,高发展区制下价格型工具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在逐渐增强,数量型工具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呈弱化趋势,即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价升量减"效应。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本文提出应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迅速,货币资金借贷规模呈现出扩张态势。我国所有制结构不断改革,不断提高了市场化机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从区域差异性分析来看,非公有制经济、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特点。在国内外有关所有制结构、非正规金融相关文献基础上,通过构建模型,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所有制结构变迁与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动态发展趋势与差异性特征,呈现出从东到西减弱的发展特征,以动态面板模型、广义矩估计法实证认为所有制结构变迁对非正规金融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态势;收入水平、经济货币化对非正规金融发展作用积极,东部地区收入水平与经济货币化程度对非正规金融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国红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管制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打不死"的非正规金融,越是打压,规模越大。这一管制悖论不仅在中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泰国、菲律宾等)为了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瓶颈"状况,降低农村金融风险,一方面取缔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另一方面强迫正规金融组织加强对农村的资金供给。但事与愿违,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顽强地生存下来;正规金融组织也并未如政府所料,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瓶颈"状况,反而加重了农村经济的"贫血";广大中小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不仅依旧,反而贷款流入了那些资金并不缺乏的人手中(Aleem,199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青庚
关于非正规金融时正规金融的影响相关文献分析的不多。本文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成因与特征,还分别从整体上和个体层面上分析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信用风险管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正规金融 信贷配给 信用风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亮 邓明
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Logistic共生成长模型,估算了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环境容量;然后对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共生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影响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环境容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生单元的种群密度对对方的环境容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环境容量会显著地受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生态金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共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红丽
采用Moran’s I指数等空间分析工具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逐年扩大;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增大,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显著降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13年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05年则不存在空间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文博
"二元金融结构"是农村金融的典型特征。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矫正市场失灵和弥补资金缺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关键,不在于选择何种具体发展模式,而在于如何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比较优势提供宽松环境。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非正规金融 外部环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宏海
本文在普尔基本模型基础上引入金融创新因素,并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依据1999—2014年月度数据,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势更趋明显。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考虑将利率作为今后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从而更好地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同时,为防止今后中国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减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