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87)
2023(19182)
2022(16275)
2021(15099)
2020(12672)
2019(29283)
2018(28505)
2017(55032)
2016(29134)
2015(32766)
2014(32304)
2013(31989)
2012(29338)
2011(26450)
2010(26405)
2009(24650)
2008(23036)
2007(19937)
2006(17568)
2005(15800)
作者
(81450)
(67840)
(67239)
(64316)
(43158)
(32379)
(30706)
(26504)
(25932)
(23978)
(23056)
(22962)
(21353)
(21258)
(21149)
(20765)
(20046)
(19487)
(19464)
(19424)
(16813)
(16445)
(16175)
(15479)
(15286)
(15197)
(14796)
(14435)
(13639)
(13200)
学科
(134725)
经济(134590)
管理(83683)
(79351)
(64975)
企业(64975)
方法(58287)
数学(51668)
数学方法(51090)
中国(37980)
(32494)
(32164)
(29425)
金融(29423)
地方(28593)
业经(27814)
(27685)
银行(27645)
(26576)
(25016)
(24402)
(23690)
贸易(23671)
(22997)
农业(22122)
(20634)
财务(20560)
财务管理(20517)
企业财务(19536)
理论(19039)
机构
大学(413189)
学院(410080)
(180960)
经济(177538)
管理(163106)
理学(141421)
研究(139975)
理学院(139970)
管理学(137631)
管理学院(136911)
中国(111302)
(87127)
科学(81607)
(81306)
(68230)
财经(65785)
中心(64825)
研究所(62096)
(60697)
(60015)
(57371)
业大(57337)
经济学(56980)
北京(55332)
(51301)
经济学院(51283)
师范(50860)
(50808)
财经大学(49172)
农业(47118)
基金
项目(279680)
科学(221604)
基金(206427)
研究(205304)
(178931)
国家(177520)
科学基金(153784)
社会(133362)
社会科(126775)
社会科学(126741)
基金项目(108444)
(105691)
自然(98104)
自然科(95904)
自然科学(95883)
自然科学基金(94188)
教育(93303)
(89031)
资助(85895)
编号(82318)
成果(66098)
(62706)
重点(62179)
(59674)
(57772)
国家社会(56388)
课题(55572)
教育部(54666)
创新(54042)
科研(53392)
期刊
(192850)
经济(192850)
研究(125040)
中国(75278)
(61694)
学报(60145)
管理(60009)
科学(56817)
(54228)
(47369)
金融(47369)
大学(46988)
学学(44310)
教育(38348)
农业(37135)
技术(35775)
经济研究(32950)
财经(32886)
业经(28583)
(28253)
问题(24688)
技术经济(21082)
统计(20816)
(20804)
理论(20005)
图书(19608)
(19279)
世界(19192)
(18406)
国际(18314)
共检索到608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擎  田娇  
本文基于1997—2012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小额贷款公司样本,在随机前沿模型下研究了非正规金融活跃程度对省际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样本期内,催生于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抑制并存环境下的非正规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以金融中介为代表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有促进作用,但力度不大;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不显著;新型金融机构的出现有利于民间金融阳光化,并显著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结果支持引导民间金融以规范化形式参与经济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茶洪旺  左鹏飞  
本文在利用熵权法构建互联网资源指数的基础上,应用扩展的CobDouglas生产函数,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互联网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资源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互联网资源对于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劳动力因素,而弱于资本因素;(3)资本、劳动力与互联网资源三种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规模报酬递增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聂爱云  陆长平  
本文从东道国制度环境入手,创新地将FDI吸收能力理论、溢出理论与制度环境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内,探讨制度质量对东道国吸收能力、FDI溢出效应的具体影响机制与效应。采用中国各省区1990~2010年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市场化程度的情况下,FDI的增长效应不再为正,甚至转变为显著的负效应。这表明,FDI在东道国的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制度门槛"效应特征。FDI对东道国的产业增长效应是通过当地制度环境改善来实现的,随着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FDI在该地区的产业增长效应显著增强。本文的研究表明,改善制度质量的国内改革是提升对外开放质量的先决条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昱燃  熊德平  
基于中国200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城乡金融发展划分为农村金融发展与城镇金融发展,实证研究中国城乡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效应,研究发现,从全国整体上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与效率的提高均有助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城镇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制约了包容性增长的实现,但城镇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进一步探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发展效率的提高均有助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东部地区城镇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但城镇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却制约了包容性增长的实现;中部地区城镇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效率的提高均有助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西部地区城镇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制约了包容性增长的实现,但城镇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却有助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杜金向  董乃全  
借鉴Cobb 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农户信贷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1986-2009年的微观面板数据(Panel Data),运用个体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户信贷投入与农户人均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正规金融的信贷和非正规金融的借贷的投入与农户收入增长效应,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促进了农户收入的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却是负效应。民间借贷对东中西部农户的收入均为负效应。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对收入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表明农村金融在信贷资金转换为投资配置效率上...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斌涛  肖辉  陈寰琦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提升,逐渐成为领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理论上看,服务业开放能通过促进服务领域的改革,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有效地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央政府先后推出了"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改革,但地方政府对促进服务业开放的积极性不高,在此情形下,中国服务业开放举措究竟能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值得探究。本文建立了测量省级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指标,进而检验不同地区服务业开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省服务业的逐步开放会使各省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斌涛  肖辉  陈寰琦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提升,逐渐成为领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理论上看,服务业开放能通过促进服务领域的改革,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有效地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央政府先后推出了"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改革,但地方政府对促进服务业开放的积极性不高,在此情形下,中国服务业开放举措究竟能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值得探究。本文建立了测量省级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指标,进而检验不同地区服务业开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省服务业的逐步开放会使各省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特别是对工业、服务业的经济增长带来显著负面影响;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各省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提高,会明显地降低各省的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各省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提高,对各省的经济增长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应向阳  张捷  
为了验证我国近年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结果,采用了一个普通的面板数据模型,收集1985~2006年中国各省份的数据,所用的估计手段既包括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方法(FE)和随机效应方法(RE),还包括广义矩估计(GMM)和极大似然估计(MLE),从而大大提高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实证结论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这些正向影响基本上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实物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始终都是显著为正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显著为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辉煌  苏基溶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析显示,FDI只是通过要素投入机制而并没有通过TFP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我国的金融发展并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金融发展也并没有显著地提高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友才  王希  孙亚男  
为了探究金融资源配置效率、TFP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质量水平的演进发展,本文利用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对四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均存在着自我加强机制,这种自我加强机制在经济质量水平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对于经济增长速度而言,对其贡献最大的变量依次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TFP增长和经济质量水平;对于经济质量水平而言,对其贡献最大的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小的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于TFP而言,经济质量水平对其贡献率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二者之和。从长期来看,经济质量水平和TFP对经济增长速度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增长。因此,通过提升经济质量水平和TFP增长率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基于1990年-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就金融发展水平决定的FDI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样本期内FDI通过其资本积累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有随时间而强化的趋势;金融发展具有放大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并由此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但目前来看这一影响还比较小;"金融抑制"现象依然存在并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在经历了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之后,"金融抑制"现象已有所减轻,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金宏平  周晓博  张倩肖  
1993年以来,进入中国FDI呈现不断独资化的倾向,不同的进入模式FDI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差异性引起了不少学者的讨论,但很少有研究实证分析不同进入模式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在理论上区分了合资型FDI的溢出效应和独资型FDI的竞争力优势,并运用199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不同进入模式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合资型FDI主要通过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独资型FDI主要通过其竞争力优势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合资型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大于独资型FDI。但是合资型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赖于中国对外资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而独资型FDI的作用不依赖于对技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聂正彦  李帅  
基于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物流业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物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对西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此外,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区样本均表明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加。研究结论对于各地在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引领新常态以及"一路一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尹银  周俊山  
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转变带来的较轻人口负担,在中国现在的政策体制下,得到了充分利用,可以说人口红利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抚养比的加大在1990—2007年间甚至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带来了第二人口红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伟  任保平  刚翠翠  
从文化资本异质性视角来看,中国儒教伦理文化资本、商业精神文化资本以及两者之间的非协同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中国199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在随机前沿模型(SFA)基础上进行经验研究,结论表明:儒教伦理文化资本和商业精神文化资本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组织效率以及市场效率等途径,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有利因素,但因异质性形成的非协同效应降低了市场交易效率,限制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因此,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不仅需要提高文化资本水平,还需要促进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融合,充分发挥儒教伦理与商业精神的协同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