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7)
- 2023(10655)
- 2022(8627)
- 2021(7800)
- 2020(6447)
- 2019(14706)
- 2018(13933)
- 2017(27614)
- 2016(13869)
- 2015(15553)
- 2014(15384)
- 2013(15729)
- 2012(15026)
- 2011(13701)
- 2010(13925)
- 2009(13465)
- 2008(12213)
- 2007(10775)
- 2006(9945)
- 2005(9488)
- 学科
- 济(90210)
- 经济(90155)
- 业(37607)
- 管理(36129)
- 方法(29913)
- 企(29056)
- 企业(29056)
- 中国(28387)
- 数学(27101)
- 数学方法(27017)
- 融(26483)
- 金融(26483)
- 银(23779)
- 银行(23768)
- 地方(23446)
- 行(23128)
- 农(18517)
- 业经(17667)
- 财(17348)
- 制(16691)
- 贸(15621)
- 贸易(15606)
- 易(15197)
- 地方经济(14990)
- 产业(14029)
- 学(13528)
- 农业(13023)
- 体(12603)
- 中国金融(11391)
- 环境(10943)
- 机构
- 学院(208525)
- 大学(208237)
- 济(115057)
- 经济(113448)
- 研究(80384)
- 管理(76228)
- 中国(68664)
- 理学(64762)
- 理学院(64078)
- 管理学(63457)
- 管理学院(63071)
- 财(49393)
- 京(43347)
- 科学(41166)
- 经济学(39949)
- 财经(39516)
- 所(39347)
- 中心(36363)
- 经(36012)
- 经济学院(35996)
- 研究所(35448)
- 财经大学(29443)
- 江(29321)
- 院(28351)
- 农(28300)
- 北京(28295)
- 融(24982)
- 金融(24590)
- 科学院(24500)
- 范(23969)
- 基金
- 项目(131437)
- 科学(105588)
- 基金(99435)
- 研究(98843)
- 家(85314)
- 国家(84716)
- 科学基金(72851)
- 社会(69734)
- 社会科(66749)
- 社会科学(66739)
- 基金项目(51162)
- 省(47997)
- 教育(42093)
- 自然(41737)
- 资助(41418)
- 自然科(40790)
- 自然科学(40781)
- 自然科学基金(40147)
- 划(39719)
- 编号(36213)
- 发(32139)
- 国家社会(31350)
- 部(30858)
- 重点(29984)
- 成果(29259)
- 中国(28579)
- 发展(27701)
- 创(27667)
- 展(27328)
- 教育部(27309)
- 期刊
- 济(130449)
- 经济(130449)
- 研究(73255)
- 中国(39942)
- 财(36477)
- 融(35878)
- 金融(35878)
- 管理(30475)
- 科学(26859)
- 农(26364)
- 学报(25507)
- 经济研究(24029)
- 财经(21670)
- 大学(20619)
- 学学(19885)
- 经(19086)
- 业经(17456)
- 问题(17365)
- 农业(17286)
- 技术(16806)
- 贸(15871)
- 国际(14763)
- 世界(14654)
- 技术经济(13003)
- 统计(11577)
- 教育(11058)
- 经济问题(10897)
- 策(10024)
- 商业(9896)
- 经济管理(9669)
共检索到333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聂高辉 邱洋冬
本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年均增速高达24.6%,超过正规金融规模增速17%;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经济增长表现出边际递减效应;进一步探索非正规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升级传导机制,发现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婷婷 潘宇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迈入"结构性减速"时代。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市)的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于邻近区域具有较强辐射作用,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开放的市场、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政府行为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抑制性;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的联动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且辐射作用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红丽
采用Moran’s I指数等空间分析工具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逐年扩大;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增大,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显著降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13年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05年则不存在空间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婷婷 刘锦华
基于中国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显示: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且金融集聚增强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水平、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致使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越强 蔚立柱 沈迎春 雷建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以及面板门槛模型详细检验了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两者具有协同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门槛效应",即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一个最优调整区间,呈现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因此在协调不同政策时,应注重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和门槛效应,发挥"1+1>2"的政策效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正 张琳 肖锐
在对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发现了国企在产业跃升中的先导作用,并据此构建了一个包含国有部门与信贷摩擦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证明了在金融市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国有体制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其基本逻辑是:产业的不断跃升需要大量进入成本和更多资本投入,这会导致企业面临跃升阶段早期亏损而后期盈余的跨期预算约束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普遍不完善,所以民企很难在短期内克服信贷约束完成产业自然跃升,而国有企业则可以通过国有银行有效动员储蓄和分配资本绕开跨期预算约束,推动产业跃升进程,实现赶超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这一效应会逐渐被国有部门对增长的阻碍效应所抵消,导致经济最终落入较低的均衡。在现实中国企过度跃升与延迟退出、跃升不确定性以及国有银行严重的代理问题都可能会加速这一进程。减少后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内生了赶超中的金融结构,即为了克服国有银行体制缺陷,通过发展民营银行减少其代理成本,以及引入资本市场硬化其跨期预算软约束,分别产生了与相应增长阶段匹配的均衡银行业所有制结构和银行与资本市场比例。本文的结论对于重新认识国企作用、当前国企改革定位以及金融系统变革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跃升 金融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柯军
文章采用结构层次系数来描述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并通过它对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联动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则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徐璋勇
本文从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机理出发,构建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多方程模型,利用1993~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系统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互相影响,但作用方向具有差异性。金融发展规模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因素,但金融效率严重制约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发挥。金融产业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经济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升级,快速发展的金融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发展起着巨大的拉动效应,金融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外部支撑条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强身 彭伟华
在我国渐进式的转轨经济过程中,呈现出金融低效与经济高增长的共存现象。该文认为这是由于在我国强控制金融政策与特有的高额居民储蓄条件下,公有体制内经济体发生金融漏损并由体制外非公有经济体顺守,对金融配置效率加以非规范的修正,导致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的并存。该文从金融的非正规漏损角度分析了我国转轨经济过程中的经济增长,提出了金融效率改进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转轨经济 金融漏损 金融效率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鲁钊阳 李树
文章以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为基础,以我国31个省级单位1998-2012年的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且两者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互补效应明显。同时还发现:区域的财政支出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区域人均消费实力均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而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丽峰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能源消费量也逐年增加。运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三次产业及工业内部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能源密集型产品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2003—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2006年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0.87,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单位产值能耗在逐渐降低,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国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能源消费特点,工业是主要的能源消费者,其中高耗能行业又是耗能大户;能源密集型产品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基于以上分析,主要从工业方面提出了节能降耗措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能源消费 节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俞晓晶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沿海较发达地区。因此,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入手,分析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效应,以我国1978-2011年的数据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导致1978-1992年以及1993-2011年两个阶段产业发展的结构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即基于制度创新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比基于渐进改革的产业结构适应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更显著。随着经济系统向更高层次的转变,战略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在逐渐减弱。
关键词:
转型期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擎 田娇
本文基于1997—2012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小额贷款公司样本,在随机前沿模型下研究了非正规金融活跃程度对省际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样本期内,催生于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抑制并存环境下的非正规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以金融中介为代表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有促进作用,但力度不大;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不显著;新型金融机构的出现有利于民间金融阳光化,并显著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结果支持引导民间金融以规范化形式参与经济建设。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经济增长效率 新型金融机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沈晓栋 李金昌
文章基于2008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框架,利用统计指数理论和综合评价技术从投资、消费、就业、金融四个方面设计并测算我国非正规部门指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非正规部门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非正规部门年均增长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非正规部门的"低抗风险性、低政府规制"的特征增加了非正规部门增长的不稳定性;非正规部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不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当期非正规部门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正向关系,但影响程度较弱。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指数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