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83)
- 2023(6901)
- 2022(5667)
- 2021(5048)
- 2020(4239)
- 2019(9355)
- 2018(8934)
- 2017(17484)
- 2016(9139)
- 2015(10211)
- 2014(10041)
- 2013(9772)
- 2012(8892)
- 2011(7919)
- 2010(8389)
- 2009(8529)
- 2008(7515)
- 2007(6911)
- 2006(6221)
- 2005(6029)
- 学科
- 管理(33493)
- 济(33328)
- 经济(33255)
- 业(31453)
- 企(28072)
- 企业(28072)
- 融(25962)
- 金融(25960)
- 银(23344)
- 银行(23339)
- 行(22652)
- 中国(17467)
- 制(16442)
- 财(16124)
- 方法(11492)
- 中国金融(10982)
- 务(10954)
- 财务(10928)
- 财务管理(10907)
- 体(10507)
- 企业财务(10467)
- 业经(10052)
- 数学(9859)
- 数学方法(9785)
- 体制(9283)
- 农(9234)
- 地方(8079)
- 度(7469)
- 制度(7468)
- 农业(6198)
- 机构
- 学院(126091)
- 大学(125554)
- 济(57180)
- 经济(55943)
- 管理(47314)
- 研究(40840)
- 中国(39931)
- 理学(39695)
- 理学院(39341)
- 管理学(38901)
- 管理学院(38661)
- 财(32823)
- 京(25189)
- 财经(24811)
- 经(22368)
- 中心(21456)
- 科学(19926)
- 江(19809)
- 经济学(19358)
- 所(19125)
- 银(18934)
- 财经大学(18596)
- 银行(18304)
- 融(18235)
- 金融(17908)
- 经济学院(17453)
- 行(17135)
- 研究所(16645)
- 人民(16434)
- 农(16170)
- 基金
- 项目(78914)
- 科学(63290)
- 研究(61677)
- 基金(58678)
- 家(48960)
- 国家(48532)
- 科学基金(42842)
- 社会(41690)
- 社会科(39744)
- 社会科学(39738)
- 省(30776)
- 基金项目(30504)
- 教育(27876)
- 划(24905)
- 自然(24881)
- 编号(24567)
- 自然科(24311)
- 自然科学(24307)
- 自然科学基金(23899)
- 资助(23515)
- 制(22419)
- 成果(21157)
- 部(18292)
- 国家社会(17869)
- 重点(17846)
- 创(17648)
- 性(17394)
- 课题(17354)
- 发(17045)
- 创新(16612)
共检索到206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秀江 潘朝顺 陈润华
非正规金融具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金融抑制和信息不对称。非正规金融通过声誉信用度、关联性交易和社会约束等还贷激励机制,形成了运行过程中搜寻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较低的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训东 尹妮娜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一个无限期的模型来分析社会网络对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影响。通过引入一个对借款方不支付还款的社会惩罚函数,我们的模型解释了存在社会网络作用时,在没有抵押品和法律执行力的情况下非正规金融市场如何运行。结论表明,社会关系网络扩大了信贷和还款额度,提升了贷款人的利润和社会总体福利,但是对借款人的效用是不确定的。我们还证明了此无限期信贷模型下对称并且稳定均衡的存在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训东 尹妮娜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一个无限期的模型来分析社会网络对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影响。通过引入一个对借款方不支付还款的社会惩罚函数,我们的模型解释了存在社会网络作用时,在没有抵押品和法律执行力的情况下非正规金融市场如何运行。结论表明,社会关系网络扩大了信贷和还款额度,提升了贷款人的利润和社会总体福利,但是对借款人的效用是不确定的。我们还证明了此无限期信贷模型下对称并且稳定均衡的存在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红丽 李宁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两大资金供给主体,二者长期共存并相互影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演化博弈视角探讨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动态合作机制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双方合作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越大,选择该策略的时间也越短;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创新双赢的合作模式、完善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减少合作投入成本、增大合作收益、避免单方面选择竞争,进而促进二者相互合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华伟
文章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趋势性特征入手,从理论上剖析了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基于我国2008-2016年全国27个省市的经验数据对金融支持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是推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内生动力,正规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相比于传统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升级支持力度更为强烈,而非正规金融仅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存在影响效应。相比较而言,金融支持下城镇居民的消费升级较农村居民更为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继东 丁肇勇
住房金融运行机制初探赵继东,丁肇勇一、问题的提出我国住房金融是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宏伟事业的开展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是构成我国住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住房金融在我国发展较晚,难免会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住房金融的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树梅 董中保
科技与金融结合运行机制研究沈阳市科技领导小组东北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秦树梅,董中保科技与金融结合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加速科技进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高新技术商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亚飞 董景荣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广泛存在非正规金融现象,对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以及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探寻农村正规金融的制度缺失与非正规金融具有的经济效应、制度效应入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并指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应是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关键词:
农村 非正规金融 制度变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牛华勇 彭龙 凌林
非正规金融是正规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但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对金融市场秩序乃至国家宏观调控产生干扰。本文采用博弈矩阵对合会与地下钱庄两种非正规金融组织的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得出非正规金融潜在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规避非正规金融机构潜在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合会 地下钱庄 博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崔百胜
文章通过建立四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二元金融体系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居民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两种情况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主要是互补关系,表现为两部门贷款利率和贷款规模的同向变动;而在货币政策冲击下,两部门短期内呈现相互替代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香梅 朱彩慧
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垂直合作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可以提高农村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农户的期望收益,约束垂直合作的核心变量是正规金融给非正规金融的贷款利率和贷款违约损失的分摊比例,二者此消彼长关系,协调好两者的比例可以实现垂直合作的激励相容。垂直合作模式在具体设计中,非正规金融的选择、激励相容的贷款合约、奖罚机制、利润分配机制及风险控制机制至关重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王国红
简单的价值判断并不能帮助我们认识非正规金融的作用问题,从这种组织本身的机制入手得出的结论可能更具启发性。本文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其政策含义是,压制、取缔非正规金融的行为不可取,强制性地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行为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放松管制,引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履约机制 金融管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新
一直以来,非正规金融处于被打击的状态,但是,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它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在许多地区呈扩大之势。非正规金融的制度优势使其在农村反贫困中发挥了正规金融难以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于反贫困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反贫困 非正规金融 制度安排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顺葆
本文通过分析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各自适应的经济环境、约束机制和利弊,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本质上不存在优劣,它们适合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现实中的企业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以及自身要素禀赋情况,采用比较优势,选择合适的金融方式。本文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金融政策以及现实中的企业制定财务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红 刘兆征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包括信息和信任机制、重复博弈和信誉机制、严厉的惩罚机制、灵活的担保机制、女性市场定位机制等。以湖北农村非正规金融为例,对它的履约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压制、取缔非正规金融的行为不可取,强制性地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行为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放松管制,引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履约机制 金融管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