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91)
- 2023(4813)
- 2022(4007)
- 2021(3648)
- 2020(2905)
- 2019(6577)
- 2018(6184)
- 2017(12717)
- 2016(6836)
- 2015(7401)
- 2014(7363)
- 2013(7058)
- 2012(6606)
- 2011(6039)
- 2010(6252)
- 2009(5732)
- 2008(5591)
- 2007(5163)
- 2006(4728)
- 2005(4251)
- 学科
- 济(26715)
- 经济(26685)
- 管理(21480)
- 业(20750)
- 企(15626)
- 企业(15626)
- 方法(10447)
- 中国(9929)
- 农(9639)
- 数学(9524)
- 数学方法(9380)
- 财(8613)
- 策(7405)
- 贸(6586)
- 贸易(6584)
- 易(6444)
- 农业(6381)
- 业经(5997)
- 制(5820)
- 地方(5516)
- 及其(5306)
- 银(5161)
- 银行(5160)
- 政策(5143)
- 行(4998)
- 税(4905)
- 税收(4789)
- 收(4752)
- 融(4693)
- 金融(4693)
- 机构
- 学院(96480)
- 大学(93816)
- 济(45613)
- 经济(44735)
- 管理(38674)
- 理学(33227)
- 理学院(32934)
- 管理学(32518)
- 管理学院(32324)
- 研究(32252)
- 中国(24999)
- 财(22821)
- 京(18565)
- 财经(17438)
- 科学(17067)
- 经(15929)
- 所(15417)
- 江(15228)
- 中心(15080)
- 经济学(14526)
- 研究所(13738)
- 农(13298)
- 经济学院(13204)
- 财经大学(12820)
- 范(12141)
- 师范(12080)
- 院(11813)
- 北京(11687)
- 州(11632)
- 业大(11447)
- 基金
- 项目(62241)
- 科学(50701)
- 研究(48665)
- 基金(46225)
- 家(38940)
- 国家(38586)
- 科学基金(34084)
- 社会(32386)
- 社会科(30890)
- 社会科学(30887)
- 省(23857)
- 基金项目(23371)
- 教育(22566)
- 自然(20665)
- 自然科(20236)
- 自然科学(20232)
- 编号(19989)
- 划(19948)
- 自然科学基金(19888)
- 资助(19340)
- 成果(16542)
- 部(14587)
- 课题(14028)
- 发(13876)
- 重点(13637)
- 策(13570)
- 国家社会(13543)
- 创(13087)
- 教育部(12986)
- 人文(12859)
共检索到147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乾 原新
我国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非正规部门就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针对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鼓励非正规部门发展等措施促进非正规部门就业。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就业 劳动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乾 原新
我国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非正规部门就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针对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鼓励非正规部门发展等措施促进非正规部门就业。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就业 劳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海波 陈敬良 孟媛
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庞大非正规就业部门日益引起关注,传统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结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解释转型中国的现实。本文运用比较研究、计量经济等方法,对中国独特的四元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梳理了非正规就业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非正规就业部门的形成机理与主要驱动因素,并提出了消解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压力的政策框架。研究表明:中国的非正规就业部门有其独特的形成机理,是多项公共政策综合作用和主动选择的结果。城乡人均收入落差、伪城镇化、经济垄断程度等则是其主要驱动因素。因此,在坚持小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精细化同时推进的同时,要践行去管制政策以释放自由市场力量,建立统一且平权的劳动力市场以推进非正规就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向攀 赵达 谢识予
本文根据是否遵守最低工资标准,将劳动部门分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本文实证研究了2004年以来,最低工资对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工资和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每提高1%,正规部门工资会增加0.5%,非正规部门平均工资下降统计不显著,而处于最低工资线附近的非正规部门劳动者工资下降0.77%;最低工资提高使得失业者向非正规部门流动,而非正规部门劳动者向正规部门流动,最终将有利于劳动者在正规部门就业。因此,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制度时应全面考虑最低工资标准作用效果的部门差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傅京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21世纪一个突出的问题。确立发展非正规就业的战略和采取相应的政策将是缓解就业矛盾、降低转制成本的重要出路之一。 一、非正规就业与劳动力市场调节功能的修复 失业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功能出现了问题,因此如何修复劳动力市场的调节能力就成了治理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修复劳动力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晓颖 闫小培 薛德升
发展中国家城市政府对非正规部门的政策大致有三种倾向,其一为鼓励政策,其二为限制政策,其三为逐步放松并积极引导政策。相对而言,国内除香港城市政府对非正规部门采取分类和规范管理政策外,其他城市的非正规部门政策都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如上海针对"下岗"职工推出的"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政策,深圳针对无证经营的个体经济活动开展的"清无"行动等。无论城市政府采取何种非正规部门政策,其实施效果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方面,这就不仅仅需要从非正规部门本身的政策重新认识,还需要从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其他方面,如城市规划、"城中村"改造等方面进行审视和反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葛莹玉 李春平 葛扬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8年数据,运用ESR模型分析了产业工人教育错配对就业选择和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工人存在教育错配现象,教育错配对产业工人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惩罚和溢出两种效应。更高的教育程度能显著降低产业工人非正规就业倾向,提高其工资收入水平,但同时具有工资惩罚效应;而教育不足会增加产业工人非正规就业倾向,降低其工资收入水平,并同时具有工资溢价效应。相对于岗位需求,产业工人也存在较为普遍的教育过度现象,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职业认知课程,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使人才培养结构更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事实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一刀切的正规化就业政策能提高非正规就业产业工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提高工资收入的作用却不明显,亟须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优化调整产业工人技能结构,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从而开创实现职企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
产业工人 教育错配 工资效应 非正规就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克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萍
The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o the definition of irregular employment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It i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n one hand, and combines to the reality of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就业 非正规就业 国际统计标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中国政府把劳动力市场的正规化当作近年来的政策目标,本文从两个层面评估了这个目标是否正确:非正规就业者是否需要走向正规化?如何走向正规化?从微观层面上看,非正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不低于正规就业者,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高是有效率的;从城市层面看,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化会自动下降。这两个结果意味着,促进劳动力市场正规化未必是一个恰当的政策目标,政府需要设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但不必强迫劳资双方签合同。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工具变量 教育收益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波 李金昌
文章采用乘数和结构化路径方法系统考察了非正规经济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乘数分析发现,1992—2007年非正规经济有效提升了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因其对城镇低收入居民的乘数效应弱于高收入居民从而会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2007年后,这种现象有所缓解。结构化路径分析显示,在非正规经济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诸多路径中,经由非正规劳动力的路径是效果最明显,也是效率最高的;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推进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促进非正规经济提升城镇居民收入的关键。另外,非正
关键词:
非正规经济 居民收入差距 社会核算矩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波 李金昌
文章采用乘数和结构化路径方法系统考察了非正规经济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乘数分析发现,1992—2007年非正规经济有效提升了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因其对城镇低收入居民的乘数效应弱于高收入居民从而会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2007年后,这种现象有所缓解。结构化路径分析显示,在非正规经济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诸多路径中,经由非正规劳动力的路径是效果最明显,也是效率最高的;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推进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促进非正规经济提升城镇居民收入的关键。另外,非正规经济对城镇居民收入传导过程中,劳动要素发挥主导作用,资本要素作用相对有限。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非正规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完善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的协调机制,拓展非正规劳动者获取资本报酬的途径,以充分发挥非正规经济在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非正规经济 居民收入差距 社会核算矩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