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38)
2023(16122)
2022(13702)
2021(12579)
2020(10374)
2019(23431)
2018(23035)
2017(44471)
2016(24034)
2015(26713)
2014(26520)
2013(26271)
2012(23810)
2011(21651)
2010(21394)
2009(19590)
2008(18565)
2007(16303)
2006(14343)
2005(12409)
作者
(71276)
(59713)
(59119)
(56251)
(37723)
(28655)
(26535)
(23432)
(22613)
(20926)
(20286)
(19964)
(18910)
(18728)
(18254)
(18198)
(17809)
(17712)
(17088)
(16766)
(15022)
(14454)
(14347)
(13542)
(13503)
(13181)
(13042)
(12898)
(12067)
(11697)
学科
(113248)
经济(113137)
管理(66681)
(62735)
(49885)
企业(49885)
方法(46130)
数学(40557)
数学方法(40209)
(28044)
中国(27039)
地方(25267)
(24910)
(23658)
业经(22970)
农业(19593)
(17606)
贸易(17598)
(17008)
(16720)
环境(16709)
(15204)
地方经济(14919)
理论(14797)
技术(14577)
(13892)
(13855)
金融(13852)
银行(13829)
(13522)
机构
大学(346835)
学院(346306)
(146729)
经济(143851)
管理(135415)
研究(119752)
理学(118540)
理学院(117215)
管理学(115237)
管理学院(114633)
中国(85311)
科学(75512)
(72415)
(62733)
(61307)
(60576)
研究所(55801)
业大(55628)
中心(52572)
财经(51301)
(48937)
农业(48209)
(46763)
经济学(45515)
北京(45240)
(44290)
师范(43792)
(43107)
经济学院(40938)
(39217)
基金
项目(243968)
科学(190879)
基金(177391)
研究(173398)
(156754)
国家(155472)
科学基金(132472)
社会(111650)
社会科(105874)
社会科学(105845)
(95323)
基金项目(94828)
自然(86520)
自然科(84479)
自然科学(84455)
自然科学基金(82926)
(80255)
教育(78216)
资助(72033)
编号(68937)
重点(54648)
成果(54253)
(52960)
(52911)
(50618)
课题(47359)
创新(47261)
科研(46700)
国家社会(46466)
教育部(45125)
期刊
(161122)
经济(161122)
研究(101329)
学报(60422)
中国(59369)
(56003)
科学(53532)
管理(47979)
(45071)
大学(44830)
学学(42938)
农业(38276)
教育(31366)
技术(27975)
经济研究(27483)
(26322)
金融(26322)
业经(25625)
财经(25237)
(21699)
问题(20990)
(18532)
技术经济(17825)
科技(17354)
(16453)
商业(16070)
理论(15924)
业大(15792)
现代(15197)
图书(14974)
共检索到493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波  李金昌  
文章采用乘数和结构化路径方法系统考察了非正规经济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乘数分析发现,1992—2007年非正规经济有效提升了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因其对城镇低收入居民的乘数效应弱于高收入居民从而会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2007年后,这种现象有所缓解。结构化路径分析显示,在非正规经济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诸多路径中,经由非正规劳动力的路径是效果最明显,也是效率最高的;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推进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促进非正规经济提升城镇居民收入的关键。另外,非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波  李金昌  
文章采用乘数和结构化路径方法系统考察了非正规经济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乘数分析发现,1992—2007年非正规经济有效提升了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因其对城镇低收入居民的乘数效应弱于高收入居民从而会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2007年后,这种现象有所缓解。结构化路径分析显示,在非正规经济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诸多路径中,经由非正规劳动力的路径是效果最明显,也是效率最高的;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推进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促进非正规经济提升城镇居民收入的关键。另外,非正规经济对城镇居民收入传导过程中,劳动要素发挥主导作用,资本要素作用相对有限。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非正规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完善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的协调机制,拓展非正规劳动者获取资本报酬的途径,以充分发挥非正规经济在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过程中的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雅楠  孙业亮  朱镜德  
本文利用1991~2009年的CHNS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法及基于反事实分析的FFL分解法分析非正规就业比重及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的收入差距变动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阶段(1991~2000年),非正规就业的比重及与正规就业的收入差距的增加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二阶段(2000~2009年),非正规就业比重的增加依旧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但两者之间收入差距的下降引起了收入差距的缩小,前者大于后者,造成第二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蔼婷  刘波  李金昌  
本文基于"住户—厂商—政府"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收入分配影响非正规经济规模的机理分析,提出了中等收入阶层收入份额与非正规经济规模呈负相关的研究假设。进一步地,基于2000—2009年全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双维度的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增加中等收入阶层收入份额将抑制非正规经济规模的发展,并且沿海地区的抑制效应显著大于内陆地区。现行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依然倾向于惠及高收入人群,这既不利于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又不利于科学引导非正规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欢迎10000字左右的有信息增量的理论文章,尤其欢迎5000字以下的精悍之作。三、本刊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将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全部放在与正文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漫雪  吕康银  王文静  
以2008年中国城镇家庭收入项目中的数据和历年宏观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中学教育质量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学教育质量不仅对城镇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教育数量的收入回报,教育数量的收入回报率为11.2%~16.4%,教育质量的收入回报率为0.7%~1.8%;中学教育质量对于城镇居民是否上大学的门槛作用相对更大;对中等收入群体来说,中学教育质量对其收入的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绪华  马诗萌  白宇泉  
文章立足于收入来源结构的增收效应,基于200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以城镇居民收入总额与收入来源结构为对象,通过Eviews软件的协助实证分析了收入结构的增收效应,并对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进行差异比较。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增收效应最明显的是工资性收入,其次是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而财产性收入增长与总收入增长不同步;东中两地区也是工资性收入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但两地区财产性收入对收入增长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在西部,只有工资性收入有显著增收作用,财产性收入与总收入增长不同步,经营性与转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樊勇  张宏伟  
本文以碳税的收入分配效应为研究对象,将碳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2007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运用收入支出法、投入产出表原理测算了两种效应作用下的我国碳税累退性情况,进而在综合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模拟测算两种碳税补贴政策对累退性的纠正效应。测算结果表明,碳税的征收存在明显的累退性,其中,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对碳税累退性的贡献不同,直接效应贡献更大,可以解释大部分累退性。同时,按收入水平的有梯度的碳税补贴政策对纠正累退性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纪芬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的社会财富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但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由此引发了人们心态的失衡和不满情绪的积聚,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不安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潼  
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情况的直接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逐年增加。从1986年~1997年,全国平均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A8(t)的增长速度为17.1%。各收入组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均高于15%,远高于同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9.7%。 但是,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也逐渐拉大。最高收入组居民的收入增长最快,1986年~1997年12年间,这组居民的平均收入增长速度达19.3%,而最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增长最慢,其平均年增长速度只有15.7%。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荣增  何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阶段,实现环境保护和减缓收入不平等的双赢是未来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解决相对贫困机制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搜集整理我国200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环境规制加剧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2)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存在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门槛效应;(3)在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和较低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环境规制有利于减缓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加强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消除制度障碍、建议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凤羽  王一如  
个人所得税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再分配效应可以分别从总量和结构的角度进行考察。对不同口径"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的研究均发现,我国个人所得税有助于缩小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但社会保障缴款显示了一定的逆向调节作用。通过结构分析发现,高收入居民的纳税比重、平均税率、税收累进程度均高于低收入组,但差别不大。同时,各收入组间收入结构、赡养人口的差别,影响了税收的再分配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俊霖  莫晓芳  
本文运用1978-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启良  
提高收入不仅是当前我国广大老百姓的强烈愿望,也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增加居民收入,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的需要,又是构建我国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需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凤玲  胡树华  
本文从目前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对市场影响的角度,定量分析了居民收入对汽车保有量的影响,认为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依然较快,但由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状况影响了中低收入居民产品结构升级,减少了未来汽车保有量的数量,减缓了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收入差距将成为了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汽车工业高速稳步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