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7)
- 2023(13241)
- 2022(11551)
- 2021(10801)
- 2020(8988)
- 2019(20823)
- 2018(20554)
- 2017(40939)
- 2016(22036)
- 2015(24804)
- 2014(24921)
- 2013(24359)
- 2012(22476)
- 2011(20346)
- 2010(20404)
- 2009(18785)
- 2008(18291)
- 2007(16018)
- 2006(14117)
- 2005(12445)
- 学科
- 济(90744)
- 经济(90634)
- 管理(66020)
- 业(62997)
- 企(52607)
- 企业(52607)
- 方法(44410)
- 数学(38362)
- 数学方法(37941)
- 农(24471)
- 中国(24207)
- 财(24120)
- 业经(19977)
- 学(18594)
- 地方(17612)
- 贸(16875)
- 贸易(16871)
- 农业(16447)
- 易(16329)
- 理论(16244)
- 制(15780)
- 务(15133)
- 财务(15069)
- 财务管理(15039)
- 企业财务(14332)
- 和(14282)
- 策(14022)
- 技术(13873)
- 银(13640)
- 银行(13608)
- 机构
- 大学(317255)
- 学院(315305)
- 管理(129687)
- 济(129256)
- 经济(126480)
- 理学(113114)
- 理学院(111962)
- 管理学(110249)
- 管理学院(109679)
- 研究(101743)
- 中国(75374)
- 京(66441)
- 财(61046)
- 科学(60821)
- 所(49441)
- 财经(49207)
- 中心(46086)
- 农(45341)
- 江(45122)
- 研究所(44899)
- 经(44843)
- 业大(44369)
- 北京(42023)
- 范(41660)
- 师范(41372)
- 经济学(39189)
- 院(37098)
- 财经大学(36679)
- 州(36623)
- 经济学院(35427)
- 基金
- 项目(215558)
- 科学(170764)
- 研究(161749)
- 基金(157479)
- 家(134898)
- 国家(133752)
- 科学基金(116291)
- 社会(102185)
- 社会科(96885)
- 社会科学(96864)
- 基金项目(83286)
- 省(82813)
- 自然(74784)
- 教育(74661)
- 自然科(73006)
- 自然科学(72993)
- 自然科学基金(71696)
- 划(69629)
- 编号(66817)
- 资助(65608)
- 成果(54951)
- 部(48687)
- 重点(47413)
- 课题(45500)
- 发(45320)
- 创(44593)
- 教育部(42431)
- 人文(41706)
- 国家社会(41497)
- 项目编号(41413)
- 期刊
- 济(138043)
- 经济(138043)
- 研究(95178)
- 中国(54661)
- 管理(46151)
- 学报(45138)
- 财(44601)
- 科学(42371)
- 农(40544)
- 教育(36841)
- 大学(35049)
- 学学(32798)
- 农业(28265)
- 融(28254)
- 金融(28254)
- 技术(26593)
- 财经(23947)
- 业经(22473)
- 经济研究(22226)
- 经(20366)
- 问题(18026)
- 图书(16367)
- 理论(16268)
- 技术经济(15180)
- 实践(14883)
- 践(14883)
- 现代(14346)
- 科技(14257)
- 贸(13929)
- 商业(13908)
共检索到452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海波 陈敬良 孟媛
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庞大非正规就业部门日益引起关注,传统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结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解释转型中国的现实。本文运用比较研究、计量经济等方法,对中国独特的四元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梳理了非正规就业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非正规就业部门的形成机理与主要驱动因素,并提出了消解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压力的政策框架。研究表明:中国的非正规就业部门有其独特的形成机理,是多项公共政策综合作用和主动选择的结果。城乡人均收入落差、伪城镇化、经济垄断程度等则是其主要驱动因素。因此,在坚持小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精细化同时推进的同时,要践行去管制政策以释放自由市场力量,建立统一且平权的劳动力市场以推进非正规就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俊波
本文首先建立理论模型阐明不同开放环境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不同影响,厘清贸易开放背景下劳动力从正式部门到非正式部门的过渡过程,得出贸易自由化导致非正式劳动力增加的临界阀值,然后运用脉冲响应方法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就业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优于其它变量。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贸易开放 非正规就业 理论实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乾 原新
我国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非正规部门就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针对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鼓励非正规部门发展等措施促进非正规部门就业。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就业 劳动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乾 原新
我国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非正规部门就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针对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鼓励非正规部门发展等措施促进非正规部门就业。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就业 劳动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晓颖 闫小培 薛德升
发展中国家城市政府对非正规部门的政策大致有三种倾向,其一为鼓励政策,其二为限制政策,其三为逐步放松并积极引导政策。相对而言,国内除香港城市政府对非正规部门采取分类和规范管理政策外,其他城市的非正规部门政策都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如上海针对"下岗"职工推出的"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政策,深圳针对无证经营的个体经济活动开展的"清无"行动等。无论城市政府采取何种非正规部门政策,其实施效果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方面,这就不仅仅需要从非正规部门本身的政策重新认识,还需要从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其他方面,如城市规划、"城中村"改造等方面进行审视和反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成奎 郑李明
通过构建局部三期OLG模型和广义泊松模型,探讨非正规就业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能够显著提高个体总体生育意愿以及二孩、三孩的“多生意愿”,在运用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结果显示,非正规就业对生育意愿的激励效应在农村户籍和男性群体中更为明显,且当配偶也是非正规就业时,激励效应会有所减弱;机制分析表明,非正规就业通过“养孩防老”的生育观念和降低养育成本预期提升了个体生育意愿;结合本文结论,应该完善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生育保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生育意愿 OLG模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丁述磊
基于CGSS数据,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中国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进行估计并对工资差异分解分析,发现正规就业工资水平显著高于非正规就业,在三个代表性分位数上正规就业的教育收益率均高于非正规就业,同时两种就业方式的教育收益率随工资分位数水平由低到高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相比于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的性别歧视更为严重并随着工资分位数水平由低到高而愈强。工资差异分解表明市场歧视造成的差异占总差异的比例显著高于特征差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克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尹晓颖 闫小培 薛德升
国外非正规部门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存在非正规部门,但存在方式和形成机制有别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对国外非正规部门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分析,表明国外非正规部门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成果,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非正规部门的边缘性和异质性等特征,非正规部门的空间集聚与分异,非正规部门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包括贫困就业论、二元经济论、规制论和嵌入论等,非正规部门与正规部门的联系,非正规部门的经济、社会影响以及非正规部门的正规化与政策等方面。但在从事非正规经济活动的人的空间特征、从综合视角分析非正规部门的形成发展过程、非正规部门对地域空间的影响以及对比研究和定量研究方面还较为欠缺。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特征 理论 影响 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下海 余玲铮
本文利用2009年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的结果表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教育回报率的差异,随工资分布由低端到高端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经验—工资线在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明显不同,前者为单调递增的线性关系,后者为倒"U"形曲线关系;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中低端的工资差异引起的;在工资分布中低端和歧视等非市场因素是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工资分布高端,工资差异主要来自于教育和经验等个人禀赋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延吉 秦波
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就业统计数据,估测了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从事工业和生活服务业的非正规就业空间分布。研究表明,各行业中的非正规就业均呈显著集聚的空间格局,其中,非正规工业的集聚程度最高,非正规生活服务业的集聚格局与人口分布最为接近,而各行业中正规就业的分布相对分散。由空间相异性指数可知,制造业和建筑业内部的正规与非正规就业之间表现出日益紧密的共栖关系,正规制造业、正规物流业、正规零售业、非正规工业与非正规生活服务业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共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懿 安小米 黄婕
[目的/意义]立足政务部门视角,厘清其在跨部门政务数据共享中的参与意愿形成机理,有助于实现政务数据跨界流动。[方法/过程]结合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构建一个以解释部门共享参与意愿成因为目的的理论框架。[结果/结论 ]从理论内涵看,跨部门政务数据共享是指各政务部门在不破坏行政边界前提下,共同配置政务数据权属并共创数据资产价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部门共享参与意愿,是其对特定制度环境中数据共享的预期风险、成本和收益的综合评估结果。理论分析表明,支持共享的部门间协作关系、较强的共享绩效可测性和较低的数据资产专用性,是部门共享参与意愿形成的重要动因。结合研究结果可知,各级政府的数据主管部门应从部门间统筹管理、共享过程协调和共享数据权属界定等方面聚力,推动部门共享参与意愿形成,破解持续参与困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永兴 景维民
文章首先利用简单现金比率模型对我国非正规经济规模进行了实证估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年份存在非常规的估计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模型的各种假设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现代交易形式的急剧变化是引起奇异值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模型进行矫正,本文得到了更符合实际的非正规经济规模估测结果。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非正规经济规模变化呈现"双驼峰"形态,最高规模与同期官方GDP的比值曾超过30%,尽管近期其发展趋势相对变缓,但绝对数量非常庞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非正规经济 现金比率模型 交易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