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09)
- 2023(3076)
- 2022(2530)
- 2021(2441)
- 2020(2228)
- 2019(4913)
- 2018(4876)
- 2017(9567)
- 2016(5365)
- 2015(6099)
- 2014(6065)
- 2013(5910)
- 2012(5403)
- 2011(4943)
- 2010(4939)
- 2009(4671)
- 2008(4492)
- 2007(4052)
- 2006(3593)
- 2005(3426)
- 学科
- 济(21081)
- 经济(21017)
- 业(15733)
- 管理(15141)
- 企(11588)
- 企业(11588)
- 方法(10699)
- 数学(9542)
- 数学方法(9468)
- 中国(8832)
- 农(7264)
- 劳(6218)
- 劳动(6201)
- 制(5885)
- 财(5728)
- 农业(5058)
- 业经(3920)
- 体(3837)
- 贸(3770)
- 贸易(3769)
- 易(3702)
- 动(3606)
- 学(3558)
- 融(3514)
- 金融(3514)
- 银(3428)
- 银行(3419)
- 人口(3377)
- 行(3325)
- 体制(3311)
- 机构
- 大学(77474)
- 学院(75489)
- 济(33752)
- 经济(33193)
- 管理(29576)
- 理学(25973)
- 理学院(25693)
- 管理学(25303)
- 管理学院(25146)
- 研究(24092)
- 中国(18529)
- 财(16581)
- 京(15536)
- 财经(13331)
- 科学(13058)
- 经(12177)
- 所(11682)
- 中心(11433)
- 经济学(11322)
- 农(11132)
- 江(10674)
- 研究所(10450)
- 经济学院(10155)
- 业大(10101)
- 范(10099)
- 师范(10007)
- 财经大学(9871)
- 北京(9779)
- 农业(8679)
- 商学(8580)
- 基金
- 项目(50219)
- 科学(40562)
- 基金(38643)
- 研究(36433)
- 家(33184)
- 国家(32901)
- 科学基金(28679)
- 社会(25352)
- 社会科(23940)
- 社会科学(23936)
- 基金项目(20433)
- 自然(18146)
- 省(18055)
- 自然科(17771)
- 自然科学(17768)
- 教育(17641)
- 自然科学基金(17446)
- 资助(16104)
- 划(15583)
- 编号(14440)
- 部(12314)
- 成果(11919)
- 教育部(11085)
- 重点(11041)
- 国家社会(10793)
- 制(10743)
- 人文(10632)
- 大学(10255)
- 创(9844)
- 科研(9767)
共检索到111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传琦 尹振宇 张志强
非正规就业逐渐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就业满意度是评价劳动力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利用probit回归等计量方法,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非正规就业对劳动者就业满意度的异质性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非正规就业显著影响劳动者就业满意度,非正规就业的满意度"挤出效应"明显;第二,非正规就业降低了劳动者就业满意度且存在性别差异,非正规就业更加降低了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满意度,这种效应比男性劳动力高出38.5%;第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满意度"惩罚效应"最明显,其就业质量值得持续关注;第四,工作指标、人力资本禀赋对就业满意度亦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力市场发育和转型促成的非正规就业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值得进一步关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昕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理论分析,利用CFPS数据和ESR模型探讨了教育对劳动者非正规就业和工资收入的影响,评估了教育对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工资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劳动者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越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和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正规就业者,教育扩大了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都在本科阶段达到最高,本科教育在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上均具有生产功能和信号功能。此研究对于全面认识非正规就业、深化教育改革和构建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妍 李岳云
本文在对南京市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来研究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性别差异、影响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因素及其对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村男性劳动力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比女性少71.34%,而年龄、技能、就业途径、家庭抚养率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正规就业 性别差异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学成 杨东晓 郭景
针对313名平台劳动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和认知信任均正向影响就业稳定性;认知信任在工作满意度与就业稳定性之间起中介效应;算法管理能够正向调节认知信任在工作满意度与就业稳定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且平台企业良好的算法管理能够促进平台劳动者就业稳定性的提高。本文提出并验证了平台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促进就业稳定性提高的作用机制,开发了平台算法管理的测量工具,为该领域进一步的量化研究奠定基础,也有利于推动平台企业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霓
本文利用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收入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女性非正规就业收入较低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非正规就业类型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而且性别收入差距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影响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解释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性别工资歧视的贡献仍非常显著,即非正规就业内部也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收入 性别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根丽 尤亮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城镇调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分位数模型研究了非正规就业对私营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惩罚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就业对不同工资阶层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都具有显著的惩罚效应,且惩罚效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存在。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惩罚效应虽在工资分布上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但差别并不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惩罚效应在低学历劳动者、男性劳动者和非东部地区劳动者组别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经验不足的中等及以上工资阶层劳动者在非正规就业时遭受的工资惩罚更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就业歧视是非正规就业存在工资惩罚的主要原因,非正规就业并未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补偿工资差异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惩罚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宁 谢勇
留守经历不仅对农村儿童的即期福利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成年后的个人发展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河南、四川、江苏3省的农村问卷调查数据,使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劳动者就业质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了幼年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的留守经历总体上显著降低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其中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的"完全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负向影响强度更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幼年的留守时间越长,成年后的就业质量越低;3年及以上的长期留守经历会显著降低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初次留守发生在0~6岁年龄阶段对劳动者就业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国强
构建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劳动者就业不平等问题,就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不平等就业制度,加快构建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就业统计制度、就业政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援助制度、劳动者权益保护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关键词:
城乡劳动者 平等就业制度 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阳
2006年以来,农民工跨区域、跨行业流动日渐活跃,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歧视性政策,平等的劳动权利受到侵害。因此,必须尽快纠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为城乡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一)机会不平等1.就业的行业、工种受限制。一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云蔚
近年来,在讨论日本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时,非正规劳动者等低收入群体的增加正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仅注意到非正规劳动者与正规劳动者两种雇佣形态之间的收入差距,对非正规劳动者的增加对组织内劳动者整体待遇带来的影响关注不足。使用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的《关于多样化就业形态的实态调查》数据,利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就非正规劳动者的增加给同企业中全体劳动者的收入与企业福利状况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非正规劳动者的增加会降低企业中全体员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并减少员工可享受的企业福利种类。日本政府在推行工作方式改革时,其目标之一是消除正规劳动者与非正规劳动者之间的待遇不公平,但是也需要关注该改革的效果,是否是在整体收入水平都下降的基础上实现的待遇公平。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柳
“非正规部门”一词源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原意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1996年,中国引入这一概念,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主要指个体经济和小型私营企业。事实上,近年来非正规就业已成为我国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有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95%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是由非公经济提供的,就业人数占75%左右。可见,非正规就业已具有新的内涵。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日益灵活,劳动力市场配置特征将更加显著,有关“非正规就业”的概念应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政府、社会和工会应对这一就业形式给予更多的扶持。提升非正规就业和非正规部门的社会地位,对于进一步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劳动就业制度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埃尔德(Ms.Sara Elder):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分局经济学家大家好,我来自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分局,非常高兴参加研讨会,我发言的主题是非正规就业。我先介绍一下与非正规就业有关的概念和定义,然后阐述非正规就业近期发展趋势,最后阐述我们如何制定应对政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美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美遐 王宝庆
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从来都是各国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就业问题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就业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的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然而,就业不仅有数量的要求,同时也有质量的要求。随着我国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就业领域浮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是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调整问题。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数量增长很快,从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