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6)
- 2023(7430)
- 2022(6471)
- 2021(6120)
- 2020(5315)
- 2019(12645)
- 2018(12863)
- 2017(23265)
- 2016(14465)
- 2015(16830)
- 2014(17355)
- 2013(16341)
- 2012(15327)
- 2011(14001)
- 2010(14552)
- 2009(12991)
- 2008(13098)
- 2007(12221)
- 2006(10520)
- 2005(9563)
- 学科
- 济(47998)
- 经济(47957)
- 业(32468)
- 管理(31240)
- 方法(25160)
- 数学(22633)
- 企(22574)
- 企业(22574)
- 数学方法(22401)
- 教育(21688)
- 中国(20985)
- 农(19618)
- 理论(13234)
- 学(12456)
- 财(12026)
- 贸(11848)
- 贸易(11848)
- 易(11561)
- 农业(11475)
- 教学(10333)
- 地方(8970)
- 业经(8935)
- 制(8297)
- 技术(7784)
- 劳(7582)
- 劳动(7565)
- 发(7180)
- 研究(7179)
- 务(7129)
- 财务(7115)
- 机构
- 大学(199481)
- 学院(197357)
- 济(73526)
- 经济(71711)
- 研究(68835)
- 管理(66976)
- 理学(57597)
- 理学院(56839)
- 管理学(55632)
- 管理学院(55236)
- 中国(44631)
- 京(43679)
- 科学(42227)
- 范(36192)
- 师范(35929)
- 农(35846)
- 所(35764)
- 教育(34167)
- 研究所(32623)
- 财(32455)
- 江(32024)
- 中心(30813)
- 业大(30377)
- 师范大学(29015)
- 农业(28487)
- 北京(28399)
- 技术(26927)
- 财经(26235)
- 州(24887)
- 院(24158)
- 基金
- 项目(124855)
- 研究(98234)
- 科学(97303)
- 基金(84186)
- 家(72336)
- 国家(71570)
- 科学基金(59448)
- 社会(56921)
- 教育(55294)
- 社会科(53468)
- 社会科学(53448)
- 省(52189)
- 划(45320)
- 编号(44467)
- 基金项目(43985)
- 成果(38440)
- 自然(36995)
- 自然科(36107)
- 自然科学(36092)
- 自然科学基金(35428)
- 资助(35395)
- 课题(34126)
- 重点(29931)
- 部(29551)
- 年(28265)
- 发(28046)
- 创(26110)
- 性(25843)
- 教育部(25716)
- 规划(25675)
- 期刊
- 济(77910)
- 经济(77910)
- 研究(64713)
- 教育(59443)
- 中国(50622)
- 农(32616)
- 学报(30760)
- 科学(26261)
- 财(25575)
- 大学(23937)
- 技术(22918)
- 农业(22438)
- 管理(21315)
- 学学(20899)
- 职业(16182)
- 业经(13508)
- 财经(13211)
- 融(12918)
- 金融(12918)
- 业(12572)
- 经济研究(12223)
- 经(11412)
- 问题(10975)
- 技术教育(10574)
- 职业技术(10574)
- 职业技术教育(10574)
- 坛(10008)
- 论坛(10008)
- 版(9369)
- 技术经济(9278)
共检索到298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燕晓飞
判定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产品的性质,可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该教育产品的提供责任,以及政府和个人家庭之间对于该类教育培训费用的支付责任。从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突出的外部性特征、教育费用负担原则,以及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是偏重于"公共性"的"准公共"产品。因此,政府有义务向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教育培训 准公共产品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组 燕晓飞 张勇
对非正规就业者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对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效率改进和社会稳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化的劳动力培训模式突出地依赖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格局,劳动力资源长时间总量过剩成为制约我国劳动力培训市场发育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准公共属性决定了政府介入的必要性。非正规就业者收入不稳定,体现出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征,依据收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和比较优势原则,我国可采用多主体供给模式对非正规就业者进行教育培训。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教育培训 供给模式 培训主体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燕晓飞 赵鑫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非正规就业的雇佣方式,对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培训也日益重视。但总体而言,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教育培训成效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培训迁移效果,考量和提升培训迁移效果对提高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十四类不同行业的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影响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培训迁移效果的关键因素有个人特征、课程设计和工作环境等,要增强培训效果,需要在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强化政府的监管角色,针对个人和企业进行培训课程内容和时间设计,并在培训后提供促进培训转移的激励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国勇
本文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概况、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关联性,提出了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健康地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培训 就业 政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振东 黄汝群 李海洋 潘伟彬 俞建雄
文章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培训的可能性及教育培训的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教育培训的模式思路及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教育 培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玉峰 高亚楠
近年来,社会各界聚焦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农民的综合素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迫在眉睫。根据培训组织者的不同,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可以归纳为政府主导型、企业参与型、学校主办型以及农民自主型四种模式。基于不同培训模式的特点探讨了相关组织者的培训需求、行为及其效果,并为不同培训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有效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效果。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培训模式 有效运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易雄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全面真实地摸清湖南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培训 需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佳春 李兴绪
一、引言作为反贫措施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在云南省实施以来,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户为样本,采用研究因果关系效应的匹配估计方法,评价云南省沿边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效应。二、培训参与情况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云南省红河州农村住户调查"和"云南省德宏州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库。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抗私 丁述磊 刘翠花
本文使用CLDS数据,首先构建了居民社会融入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分别利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非正规就业如何影响居民社会融入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影响居民社会融入最大的一级指标为收入、就业与人力资本。计量回归果显示,非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融入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显著为负,而且非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融入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居民社会融入程度的所有分位点上,非正规就业对男性居民社会融入程度造成的损失显著大于女性居民;在第25个分位点之前,非正规就业对中西部地区居民社会融入程度造成的损失显著大于东部地区居民,在第50个分位点之后,非正规就业对东部地区居民社会融入程度造成的损失显...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社会融入 分位数回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立媛
文章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了个人特征、人力资本、经济因素对城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非正规就业是城镇就业的重要途径。在非正规就业类型中,以受雇者类型为主,性别、年龄、户籍、未成年子女个数、受教育程度、经济地区等均对城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具有显著影响,而婚姻状况、家庭经济地位、房产数量则影响不显著。城镇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改善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关注非正规就业人群及其差异性,提高非正规就业者的人力资本,进一步推进市场规范化改革进程,保障城镇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妍 李岳云
本文在对南京市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来研究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性别差异、影响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因素及其对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村男性劳动力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比女性少71.34%,而年龄、技能、就业途径、家庭抚养率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正规就业 性别差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都阳 万广华
本文利用城市住户抽样调查数据(CULS),对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的贫困进行了仔细的度量,结果显示,如果以家庭人均收入衡量,总体的城市贫困发生率达4.15%,而外来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为5.65%,较之本地居民高出1.8个百分点。尽管农民工在非正规岗位上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他们仍然构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非正规就业的主要部分。对于处于收入分布底端的家庭而言,来自劳动力市场的收入,特别是非正规就业的收入对于减贫有着显著的作用。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意味着在城市反贫困的进程中,应当充分利用非正规就业,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正规化。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减贫 迁移 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红岩
职业教育培训的产出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有效适配是实现人力资本促就业、促增长和促公平功能的关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促进二者有效适配的关键,而FDI的人力资本流动与培训效应是实现校企合作的中间变量。江苏太仓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使职业教育培训直接对接劳动力需求和市场需求,创新发展德国的"双元制",切实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成为国内职教发展的鲜见范例。因此,要促成教育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适配,最重要的是在职业教育培训发展中找到校企合作的契合点和缔约方式。发挥FDI的外溢效应,使之成为学校与企业的利益联结点,是"太仓模式"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