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489)
- 2022(1358)
- 2021(1319)
- 2020(1286)
- 2019(2970)
- 2018(3257)
- 2017(7608)
- 2016(4122)
- 2015(4986)
- 2014(5120)
- 2013(5252)
- 2012(5159)
- 2011(4790)
- 2010(5033)
- 2009(5078)
- 2008(4949)
- 2007(4581)
- 2006(4326)
- 2005(4081)
- 2004(3529)
- 学科
- 济(17853)
- 经济(17834)
- 业(10698)
- 中国(10294)
- 管理(10118)
- 方法(8633)
- 数学(8208)
- 数学方法(8189)
- 企(6440)
- 企业(6440)
- 农(6173)
- 制(5862)
- 银(5169)
- 银行(5167)
- 贸(5053)
- 贸易(5049)
- 行(5025)
- 易(4994)
- 财(4732)
- 税(3823)
- 融(3740)
- 金融(3740)
- 农业(3727)
- 税收(3631)
- 收(3606)
- 体(3392)
- 制度(3219)
- 度(3219)
- 出(3014)
- 业经(2992)
- 机构
- 大学(66857)
- 学院(66544)
- 济(31617)
- 经济(30986)
- 管理(24209)
- 研究(21325)
- 理学(20138)
- 理学院(19953)
- 管理学(19784)
- 管理学院(19658)
- 中国(18260)
- 财(17449)
- 京(14482)
- 财经(13555)
- 经(12157)
- 所(10904)
- 科学(10518)
- 经济学(10478)
- 财经大学(9948)
- 北京(9947)
- 经济学院(9647)
- 江(9506)
- 研究所(9403)
- 中心(9246)
- 范(8211)
- 师范(8173)
- 州(7897)
- 农(7757)
- 院(7244)
- 贸(7186)
- 基金
- 项目(33419)
- 研究(27492)
- 科学(25685)
- 基金(23539)
- 家(19172)
- 国家(18994)
- 社会(17448)
- 社会科(16497)
- 社会科学(16494)
- 科学基金(15432)
- 教育(12884)
- 编号(12471)
- 省(12284)
- 基金项目(12254)
- 成果(11199)
- 划(10487)
- 资助(10294)
- 部(8479)
- 课题(8457)
- 自然(8023)
- 自然科(7767)
- 自然科学(7762)
- 性(7648)
- 自然科学基金(7616)
- 发(7524)
- 教育部(7440)
- 项目编号(7412)
- 社科(7389)
- 人文(7280)
- 重点(7221)
共检索到105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黎旭
过去的就业,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否另辟蹊径?这方面,非正规就业可谓新的金光大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是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CHNS数据,对我国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1997年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要略高于正规就业人员,而此后,则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高于非正规就业人员,差距在逐渐扩大。研究发现,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在教育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的差距在逐渐扩大,人力资本配置向正规就业倾斜是造成两者工资差异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当前收入分配的新特点、新趋势。
关键词:
正规就业 非正规就业 工资差异 收入分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萍
The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o the definition of irregular employment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It i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n one hand, and combines to the reality of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就业 非正规就业 国际统计标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中国政府把劳动力市场的正规化当作近年来的政策目标,本文从两个层面评估了这个目标是否正确:非正规就业者是否需要走向正规化?如何走向正规化?从微观层面上看,非正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不低于正规就业者,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高是有效率的;从城市层面看,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化会自动下降。这两个结果意味着,促进劳动力市场正规化未必是一个恰当的政策目标,政府需要设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但不必强迫劳资双方签合同。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工具变量 教育收益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承 王天骄
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群体在人力资本特征方面相较正规就业群体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并在收入方面显著低于正规就业群体。主要表现为在利用倾向值匹配法控制就业形式选择性偏误的情况下,正规就业群体的平均收入依然高于非正规就业群体87%左右;而基于均值的工资差异分解显示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性因素对收入差异的解释程度达到5588%。而且,随着收入分位数水平的提高,收入差异的歧视性因素占比逐渐下降,说明了当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中的低收入群体面临着比高收入群体更为严重的劳动力市场歧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平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发达国家的非正规就业率普遍提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正规就业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城镇创造就业岗位、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以及缓解贫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非正规就业的形式及规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谭琳,李军锋
基于第二次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数据 ,本文分析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及相应的收入和就业环境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 ,非正规就业中的行业和职业性别隔离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最重要性别特征 ,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方面的性别差异 ,而且也为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和就业服务提出了具有性别特征的要求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性别差异 性别隔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正涛 赵元笃
非正规就业在现实经济中已经大量存在,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随着市场化、非国有化、开放型经济的迅速建立,我国就业模式的非正规化严重滞后,这是造成我国失业率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积极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将成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就业模式转变的基本方向;非正规就业将在今后10~15年间,成为我国就业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就业压力 失业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玲芬,贾丽娜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definition of the informal sector and informal employment,although the latter concept has not been defined identically.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 on informal employment,we propose a definition of informal employment and the frame of it.The statistical measurement of informal employment such as the labor force surveys is also discussed.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非正规就业 自由职业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费平
除了非正规就业,我国还使用灵活就业这个概念。目前,学术界一般使用非正规就业概念,而官方主要使用灵活就业概念,这主要是考虑非正规就业带有一定的贬意,考虑到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观念和心理上的接受程度,因此一般用灵活就业代替非正规就业使用(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2005)。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鞍钢 杨韵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冀徽 贾丽凤
文章对我国非就业群体的特征进行归纳,从该群体的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上的差异等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参加社会保障存在的困境。在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政策思路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其与就业形式相适应,要分类施策、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方面进行改革。文章最后提出对非正规就业群体加强教育培训,梯次推进制度建设步伐,规范工资递增制度,建立灵活多样的社会保障缴费制度,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等实施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宜勇 周帅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广受社会关注。从我国全社会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到底有多难?难在哪?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保证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一、目前我国人口就业的概况及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根据国家发改委《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悟悦
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民生之重,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大计,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在去年的基数上又陡增52万达到611万人,数量之多、任务之大、责任之重前所未有,创历史之最,不巧的是偏又赶上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大风暴,众多企业纷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