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02)
2023(3822)
2022(3292)
2021(3073)
2020(2485)
2019(5726)
2018(5612)
2017(11347)
2016(6298)
2015(7012)
2014(6982)
2013(6799)
2012(6469)
2011(5881)
2010(6316)
2009(5813)
2008(5830)
2007(5521)
2006(5140)
2005(4804)
作者
(16903)
(14037)
(13997)
(13485)
(9255)
(6627)
(6334)
(5379)
(5342)
(5340)
(4761)
(4684)
(4641)
(4612)
(4543)
(4324)
(4302)
(4123)
(4085)
(4076)
(3591)
(3433)
(3430)
(3259)
(3236)
(3229)
(3188)
(3120)
(2833)
(2803)
学科
(23759)
经济(23734)
(21702)
管理(20135)
(17668)
企业(17668)
中国(9535)
(9206)
(9189)
(7356)
方法(7311)
农业(6097)
地方(6088)
业经(6026)
数学(6026)
数学方法(5896)
(5798)
(5625)
贸易(5621)
(5510)
及其(5478)
政策(5406)
方针(4798)
(4753)
(4714)
(4714)
阐述(4714)
(4692)
银行(4692)
(4541)
机构
学院(89626)
大学(86614)
(40456)
经济(39548)
管理(35928)
研究(31768)
理学(30097)
理学院(29798)
管理学(29475)
管理学院(29261)
中国(24789)
(20269)
(18266)
科学(16456)
(15484)
(15069)
财经(15032)
中心(14360)
研究所(13647)
(13544)
(11914)
北京(11834)
(11833)
师范(11785)
(11696)
(11619)
经济学(11510)
财经大学(10780)
经济学院(10242)
业大(9890)
基金
项目(52460)
研究(42774)
科学(42107)
基金(37412)
(31079)
国家(30762)
社会(26757)
科学基金(26754)
社会科(25377)
社会科学(25373)
(20404)
教育(19797)
编号(18650)
基金项目(18592)
(17045)
成果(16401)
自然(16023)
资助(15938)
自然科(15639)
自然科学(15636)
自然科学基金(15382)
课题(13510)
(12274)
(12061)
(12003)
(11869)
重点(11636)
(11140)
项目编号(11121)
(10957)
期刊
(50054)
经济(50054)
研究(30638)
中国(19532)
管理(15209)
(14859)
教育(12296)
(12015)
金融(12015)
(11605)
科学(10021)
业经(8541)
技术(8181)
学报(8137)
经济研究(7807)
农业(7780)
财经(7377)
大学(6965)
学学(6388)
(6363)
问题(6261)
(6225)
国际(5688)
(5134)
论坛(5134)
现代(5055)
世界(4727)
改革(4591)
(4591)
技术经济(4567)
共检索到146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海波  陈敬良  孟媛  
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庞大非正规就业部门日益引起关注,传统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结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解释转型中国的现实。本文运用比较研究、计量经济等方法,对中国独特的四元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梳理了非正规就业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非正规就业部门的形成机理与主要驱动因素,并提出了消解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压力的政策框架。研究表明:中国的非正规就业部门有其独特的形成机理,是多项公共政策综合作用和主动选择的结果。城乡人均收入落差、伪城镇化、经济垄断程度等则是其主要驱动因素。因此,在坚持小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精细化同时推进的同时,要践行去管制政策以释放自由市场力量,建立统一且平权的劳动力市场以推进非正规就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乾  原新  
我国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非正规部门就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针对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鼓励非正规部门发展等措施促进非正规部门就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乾  原新  
我国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非正规部门就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针对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鼓励非正规部门发展等措施促进非正规部门就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萍  
The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o the definition of irregular employment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It i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n one hand, and combines to the reality of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中国政府把劳动力市场的正规化当作近年来的政策目标,本文从两个层面评估了这个目标是否正确:非正规就业者是否需要走向正规化?如何走向正规化?从微观层面上看,非正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不低于正规就业者,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高是有效率的;从城市层面看,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化会自动下降。这两个结果意味着,促进劳动力市场正规化未必是一个恰当的政策目标,政府需要设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但不必强迫劳资双方签合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苑大勇  
随着欧洲经济增长的速度变慢,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高,造成大量失业现象的存在。为此,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应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主要从劳动力就业与新技能养成上,通过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的形式,来提升劳动力人群的素质与技能。欧盟的非正规学习的教育政策等方面的改革,促进了个体技能、竞争力以及知识的掌握,培养与释放外来移民身上的潜能,培养适应未来工作需求的技术人员。为了此项政策持续开展,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这些政策性建议可以提升劳动力的未来技能,促进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更好匹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锋  
在一个包含名义价格刚性、名义工资刚性和异质性雇佣成本的多部门模型中,考察了劳动力在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之间的流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外生冲击的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表明,失业在外生冲击下表现出较强的持续性,并且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之间的显著性差异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显著的"失业回滞"问题。社会福利分析的结果发现,尽管非正规部门的广泛存在通过降低名义价格刚性和名义工资刚性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改善,但整体而言非正规部门与正规部门的显著性差异导致了社会福利的恶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对失业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以及进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有利于稳定劳动力市场,也有利于降低非正规部门广泛存在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海成  郭敏  
近年来我国政府把劳动力市场的正规化作为政策目标,本文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主观幸福感角度对这一目标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实证研究发现:(1)非正规就业显著降低了劳动者的主观幸福感;(2)以养老保险覆盖率作为非正规就业的工具变量有效缓解了内生性问题,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估计表明就业保护水平越低,劳动者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主观幸福感越低;(3)分样本估计还发现,非正规就业市场上更加严重的性别歧视使得女性幸福感损失更大,收入的不稳定性使得非正规就业者就如何有效应对生活的各种风险难以做出准确预期,进而会降低其主观幸福感,而具有国家职业标准的资格认证则可以降低非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黎旭  
过去的就业,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否另辟蹊径?这方面,非正规就业可谓新的金光大道。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兴华   刘建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晓颖  闫小培  薛德升  
发展中国家城市政府对非正规部门的政策大致有三种倾向,其一为鼓励政策,其二为限制政策,其三为逐步放松并积极引导政策。相对而言,国内除香港城市政府对非正规部门采取分类和规范管理政策外,其他城市的非正规部门政策都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如上海针对"下岗"职工推出的"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政策,深圳针对无证经营的个体经济活动开展的"清无"行动等。无论城市政府采取何种非正规部门政策,其实施效果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方面,这就不仅仅需要从非正规部门本身的政策重新认识,还需要从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其他方面,如城市规划、"城中村"改造等方面进行审视和反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是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CHNS数据,对我国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1997年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要略高于正规就业人员,而此后,则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高于非正规就业人员,差距在逐渐扩大。研究发现,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在教育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的差距在逐渐扩大,人力资本配置向正规就业倾斜是造成两者工资差异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当前收入分配的新特点、新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