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09)
- 2023(20345)
- 2022(17265)
- 2021(16143)
- 2020(13310)
- 2019(30290)
- 2018(30320)
- 2017(56918)
- 2016(31404)
- 2015(35595)
- 2014(36233)
- 2013(35453)
- 2012(33089)
- 2011(30216)
- 2010(30767)
- 2009(28483)
- 2008(28122)
- 2007(25575)
- 2006(22956)
- 2005(21048)
- 学科
- 济(136437)
- 经济(136269)
- 管理(91777)
- 业(82337)
- 企(68488)
- 企业(68488)
- 方法(49740)
- 数学(41123)
- 数学方法(40624)
- 中国(39318)
- 农(35305)
- 地方(34199)
- 财(33139)
- 业经(31573)
- 学(31312)
- 制(28394)
- 理论(24410)
- 农业(23614)
- 银(22893)
- 银行(22838)
- 融(22241)
- 金融(22232)
- 行(21938)
- 贸(21583)
- 贸易(21562)
- 和(21552)
- 环境(21276)
- 易(20744)
- 体(19884)
- 务(19651)
- 机构
- 大学(452145)
- 学院(451601)
- 济(179935)
- 经济(175649)
- 管理(167745)
- 研究(160003)
- 理学(141671)
- 理学院(139934)
- 管理学(137458)
- 管理学院(136631)
- 中国(121461)
- 京(99456)
- 科学(98429)
- 财(87252)
- 所(82332)
- 研究所(73878)
- 农(73583)
- 江(71853)
- 中心(71792)
- 财经(67011)
- 业大(64724)
- 北京(63960)
- 范(63440)
- 师范(62788)
- 经(60410)
- 院(58342)
- 州(57785)
- 农业(56974)
- 经济学(54291)
- 省(50521)
- 基金
- 项目(291766)
- 科学(227268)
- 研究(217584)
- 基金(206589)
- 家(179849)
- 国家(178258)
- 科学基金(151306)
- 社会(134555)
- 社会科(127112)
- 社会科学(127082)
- 省(115528)
- 基金项目(108439)
- 教育(100801)
- 划(96879)
- 自然(96115)
- 自然科(93695)
- 自然科学(93673)
- 自然科学基金(91950)
- 编号(90732)
- 资助(84993)
- 成果(76391)
- 重点(66410)
- 发(65425)
- 课题(64903)
- 部(63482)
- 创(59794)
- 创新(55809)
- 项目编号(55101)
- 科研(54695)
- 国家社会(54537)
- 期刊
- 济(218238)
- 经济(218238)
- 研究(142967)
- 中国(102365)
- 学报(71864)
- 财(68452)
- 农(68080)
- 管理(65684)
- 科学(65209)
- 教育(62437)
- 大学(54200)
- 学学(50164)
- 农业(46168)
- 融(44200)
- 金融(44200)
- 技术(42013)
- 业经(34619)
- 经济研究(33841)
- 财经(33813)
- 经(29093)
- 问题(27555)
- 图书(27336)
- 业(23633)
- 技术经济(21882)
- 理论(21475)
- 版(21066)
- 科技(20833)
- 现代(20642)
- 坛(20335)
- 论坛(20335)
共检索到711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莉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现有区域经济发展观的重大创新,然而目前我国主体功能区理论建设却仍然薄弱,现有区域经济理论对其缺乏有力解释。非正式约束作为漫长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准则与社会规范,其核心价值必然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以非正式约束条件为基础,充分考虑非正式约束与经济性要素的相互匹配,经济适宜度不仅可以有力解释非正式约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路径选择,而且可以揭示出非正式约束对区域间经济性要素的效率选择,以及由此而生的分工专业化和聚集是主体功能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
关键词:
非正式约束 主体功能区 经济适宜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郝大江 黎映宸
基于经济空间本质属性的分析,并将要素流动纳入规模报酬递增和非完全竞争研究框架,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划分可以有效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问题。非区域性要素的空间流动形成了经济活动的集聚过程,而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匹配则决定了经济集聚及其外部效应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经济联系。借助固定效应面板数据以及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配置效率、经济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动态关系进行的经验检验,其结果也进一步表明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了空间规划布局的新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宁 丁四保 佟志军 赵伟
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提出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区域人口的重新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如何抓住主体功能区建设这一机遇,实现吉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人口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就主体功能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进行了细致地探讨,在深入分析吉林省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障碍因素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层面就如何推动吉林省主体功能建设提供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大江
严谨而周密的数理分析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数理变革的重要标志,但是其均质空间分析范式却很难兼容现实经济中非正式约束变量的报酬递增及非竞争均衡。基于空间经济理论以及垄断竞争分析,非正式约束变量完全可以纳入空间经济增长理论当中,这不仅可以内生化处理非正式约束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而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非正式约束条件、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密切的关系,非正式约束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匹配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非正式约束 空间经济增长 报酬递增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甬军
陈云贤、邱建伟著《论政府超前引领:对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该专著深入阐述了政府超前引领的内涵,并对中国政府超前引领进行了经验总结。作者认为,理论上的政府超前引领是指政府在行使国家公共权利和管理社会的过程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前瞻性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思考,对经济和社会现象进行新的揭示和预见,对历史经验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亮 顾伟男 陈沛然
实现主体功能区约束与区域发展协同决策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重要议题。以北京市为例,以“空间生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负荷”为主线,探讨主体功能区约束与区域发展协同决策的逻辑与机制。研究发现:(1)2008—2015年,区域创新改造能力不足,与其优化开发区域目标冲突;2016—2020年,关键发展要素的匮乏约束了区域发展。(2)人口规模、水、土地、能源、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等问题是区域发展在要素尺度上触发主体功能区约束预警的表现。(3)关键发展要素不足牵制了区域发展,需倒逼空间生产转向“节源型”方向;持续推进区域发展是未来协同决策的基调,需将“优化目标”的约束性指标分解到要素尺度。本文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供了行动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建新
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职业院校要围绕区域产业规划调整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文化建设,完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打造特色专业品牌,增强学校竞争力,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宗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致力探索出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公平和效率的高度统一,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完美结合,构建起以企业为主的区域经济主体,带动区域经济效率的整体提升,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三中全会彪炳史册的又一巨大贡献。
关键词:
非均衡 协调 区域经济 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斌 谢学旗
本文选取2003-2021年间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相关数据,选取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准确认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来证实。研究结果如下:与未设自贸试验区的省份相比,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没有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省份高0.43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产业结构和创新水平的提高都是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此效果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次之,但是不能有效地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区域经济发展 中介效应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冯更新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导向下不断发展的,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构建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军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要地和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与港澳地区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内部联系上存在特殊性,造就了区域内流通体系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其物流业发展逐步向好,但受体制机制、物流设施建设管理、企业协同合作及物流产业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体系构建存在障碍。为此,政府需要立足长远谋篇布局,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具体可行措施,从而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流通体系,综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静
区域产业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内容,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经济布局,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优先发展示范区域,新时期重构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新格局,将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主编的《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版)一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汉兵
生态地位特殊省区是提供生态产品、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区域,但这类省区内部也分布着重点开发区域,需要在主体功能区视域下审视和处理这类省区内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布局问题。基于主体功能区理念,构建了一个研究生态地位特殊省区内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布局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含由生态区位、环境容量、资源保障条件、现有发展基础等典型因素决定的各地之间经济重要性与生态重要性的相对大小,再根据这种相对大小明确各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功能定位。并以四川省为例,基于实际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子坚 贾云鹏 张伟齐
主体功能区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新安排,必将对现行的行政区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文章在从区域发展理论创新的角度对主体功能区进行深化认识的基础上,从区域划分依据、区域发展理念、同质化政府与异质化区域、主体功能区操作与行政主体、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与区域发展等方面阐释了行政区经济对主体功能区约束的内在机制,指出区域管理政策是现阶段行政区经济约束的集中表现,并从配套政策体系和当前政策重点等角度指出了主体功能区和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窦苏明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高等职业技能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但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在满足地方企事业单位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面尚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文章阐述了高职技能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内涵及意义,从高职技能教育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剖析了高职技能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理念变革、管理体制变革、运行机制变革及教学模式创新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变革路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高职教育 职业技能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