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5)
- 2023(16842)
- 2022(14121)
- 2021(12994)
- 2020(10945)
- 2019(24753)
- 2018(24616)
- 2017(47379)
- 2016(26044)
- 2015(29041)
- 2014(28921)
- 2013(28402)
- 2012(25635)
- 2011(23118)
- 2010(22889)
- 2009(21346)
- 2008(20973)
- 2007(18479)
- 2006(16431)
- 2005(14549)
- 学科
- 济(99792)
- 经济(99590)
- 管理(78810)
- 业(73331)
- 企(62199)
- 企业(62199)
- 方法(44239)
- 数学(36665)
- 数学方法(36286)
- 农(28751)
- 中国(28354)
- 财(28151)
- 业经(25467)
- 学(23355)
- 制(22866)
- 地方(19228)
- 农业(18838)
- 理论(18008)
- 贸(17899)
- 贸易(17891)
- 和(17693)
- 务(17511)
- 财务(17434)
- 财务管理(17403)
- 易(17385)
- 技术(16910)
- 企业财务(16514)
- 体(16104)
- 环境(15982)
- 银(15864)
- 机构
- 大学(372497)
- 学院(368549)
- 管理(144617)
- 济(143426)
- 经济(140274)
- 理学(125484)
- 研究(124433)
- 理学院(124084)
- 管理学(121903)
- 管理学院(121250)
- 中国(90507)
- 京(79455)
- 科学(78957)
- 财(67757)
- 农(65329)
- 所(62936)
- 业大(59021)
- 研究所(57486)
- 中心(55571)
- 江(54112)
- 财经(54030)
- 农业(51409)
- 北京(49649)
- 经(49048)
- 范(48514)
- 师范(47962)
- 院(44675)
- 州(43348)
- 经济学(42951)
- 财经大学(40175)
- 基金
- 项目(255942)
- 科学(200296)
- 基金(185744)
- 研究(183802)
- 家(163725)
- 国家(162351)
- 科学基金(138447)
- 社会(117224)
- 社会科(110409)
- 社会科学(110378)
- 省(99802)
- 基金项目(99163)
- 自然(90569)
- 自然科(88423)
- 自然科学(88396)
- 自然科学基金(86815)
- 划(84504)
- 教育(83943)
- 资助(74864)
- 编号(74393)
- 成果(60785)
- 重点(57343)
- 部(55814)
- 发(53671)
- 创(53385)
- 课题(51083)
- 创新(49870)
- 科研(48951)
- 国家社会(48132)
- 制(48052)
- 期刊
- 济(157432)
- 经济(157432)
- 研究(107425)
- 中国(71087)
- 学报(65685)
- 农(60375)
- 科学(57493)
- 管理(52694)
- 财(52105)
- 大学(49200)
- 学学(46316)
- 农业(40804)
- 教育(40792)
- 融(30124)
- 金融(30124)
- 技术(29552)
- 财经(26586)
- 业经(26099)
- 经济研究(24865)
- 经(22655)
- 问题(20972)
- 业(20566)
- 图书(19941)
- 科技(19249)
- 版(19100)
- 理论(17613)
- 业大(17330)
- 技术经济(16704)
- 现代(16413)
- 实践(16046)
共检索到535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鹏程 陈峰 黄红玉 王成城
知识是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关键资源,对知识的管理和有效利用对于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组织内知识流动并非易事,知识共享通常不是自然发生的。组织中员工知识共享水平的提高,需要员工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社会化为员工沟通交流提供了机会。非正式社会化作为发生在个人层面的社会化类型,对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来自长江三角洲的13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搭建非正式社会化、社会交互作用、权力距离、知识共享4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
关键词:
知识共享 非正式社会化 影响机制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唐晓波 李新星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逐渐成为网络用户获取知识的渠道,然而由于其具有社交性和知识性双重属性,其知识共享的机制较为复杂。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共享机制的分析有助于改善社区中知识传播的效果与效率。【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仿真模拟。【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关系维度对于社区知识共享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结构维度对于共享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
社会化问答社区 知识共享 系统动力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映朕
知识共享是企业生存、发展与创新的前提,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关键。知识共享机制决定知识共享效率。在分析社会网络与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联系的基础上,从网络关系、网络结构以及社会资本三个角度探讨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知识共享机制构建,目的在于提高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效率。
关键词:
社会网络 非正式组织 知识共享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海娟
文章阐述了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的特征,分析了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继而构建了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该机制由4部分组成,其中,协同机制是该共享实现机制的控制中心,交流机制、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是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3个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构建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机制,以期提高企业内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效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志宏 李军 徐宁 吴鹏飞
归纳现有的理论与文献,总结出知识转移机会、动机和能力是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成功的三个决定性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同时整合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进行理论模型的构建,就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从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分别阐述组织如何有效促进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姜鑫
针对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组织内的非正式网络,对非正式网络进行界定,阐述其与正式网络之间的关系,并从网络中心性的角度分别探讨非正式网络点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对组织内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最后以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部门内的非正式网络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非正式网络中心性对组织内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非正式网络 中心性 隐性知识 知识共享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飞 林春培 孙锐
对领导者道德规范方面的研究被认为是理解领导力的基础。道德型领导强调领导者在决策、行动、影响他人的过程中如何使用其社会权力,从而在组织内引导员工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工作行为。从员工内部动机理论和管理者内部促进者视角,本文提出道德型领导通过影响员工组织内的非正式共享行为,进而提升整个组织的创新氛围和组织管理创新水平。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道德型领导对基于个人利益驱动的员工非正式知识共享行为影响不显著,而对基于组织利益驱动的员工非正式知识共享行为和组织管理创新影响显著成立。此外,本文还发现员工非正式知识共享行为对组织管理创新的影响也显著成立,组织利益驱动的知识共享在道德领导与管理创新之间存在的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柏洲 赵健宇 苏屹
在建立团队知识共享意愿、非正式隐性知识交流与知识创造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个潜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团队知识共享意愿分别与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组合化和知识内隐化呈正相关关系,团队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社会化的正向促进作用最明显;团队知识共享意愿分别与非正式隐性知识面对面交流、非正式隐性知识虚拟对话交流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团队知识共享意愿对非正式隐性知识面对面交流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非正式隐性知识交流的两个方式分别是团队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创造4个流程的中介变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鑫
文章介绍了广泛存在于各类组织内的非正式网络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之间的关系,并从网络密度和距离、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结构洞分析等几个角度探讨了组织非正式网络内隐性知识共享活动的影响因素。以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部门内的非正式网络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这一非正式网络内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张亚明 郑莉 刘海鸥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化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形态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在体验价值视角下,文章借鉴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和感知价值理论,构建了社会化阅读APP持续知识共享行为的概念模型,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22.0和R语言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深入挖掘影响大学生持续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同时讨论了阅读有用性对持续共享意愿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原欣伟 伊景冰 邵江东
正式与非正式知识共享的协调和平衡有利于组织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然而,许多企业在管理二者时常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悖论之中,使知识共享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在复杂性成因分析基础上,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视角提出解决上述悖论的一种对策:即在调控对象上以情境因素为主,在管理策略上以"适应、调整和变革"为主,有效缩小两种知识共享模式的情境距离,加速二者互动和融合。最后,提供案例予以佐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昱方 庄静
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组织环境层面出发,对企业内部社会网络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构建一个概念模型。研究发现,企业内部社会网络不仅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进而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最后,根据该模型,从企业内部网络角度以及个体的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方面,提出促进知识共享的相关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望斌 彭小平 田喜洲 彭息强
基于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探讨亲社会动机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334份员工有效问卷,运用PROCESS程序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亲社会动机对知识共享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同时存在,观点采择在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奖励负向调节亲社会动机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但组织奖励对观点采择与知识共享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对观点采择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亦不显著。
关键词:
亲社会动机 知识共享 观点采择 组织奖励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景峰 任煦 毋江波
[目的/意义]研究利用社会化媒体这一新的技术与机会促进供应链知识共享,保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文章首先总结了影响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因素与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发现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很适合供应链知识共享的要求,进一步分析了社会化媒体如何通过作用于供应链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促进供应链知识共享。[结果/结论]社会化媒体为供应链知识共享带来了机遇,文章对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供应链知识共享提出了一些建议。[局限]文章对社会化媒体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影响从理论角度进行了探索,需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供应链 知识共享 社会化媒体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