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25)
- 2023(14578)
- 2022(12096)
- 2021(11041)
- 2020(8847)
- 2019(19263)
- 2018(18874)
- 2017(35092)
- 2016(18552)
- 2015(20174)
- 2014(19432)
- 2013(18504)
- 2012(16732)
- 2011(15272)
- 2010(15571)
- 2009(14866)
- 2008(14218)
- 2007(12991)
- 2006(11697)
- 2005(10075)
- 学科
- 济(71674)
- 经济(71573)
- 管理(62619)
- 业(60003)
- 企(48573)
- 企业(48573)
- 农(30369)
- 方法(23303)
- 中国(21735)
- 业经(21724)
- 财(21489)
- 农业(20440)
- 制(20384)
- 数学(19195)
- 地方(19097)
- 数学方法(18946)
- 技术(17442)
- 环境(15555)
- 体(13895)
- 学(13317)
- 银(13241)
- 银行(13227)
- 划(13103)
- 行(12726)
- 融(12670)
- 金融(12666)
- 技术管理(12550)
- 务(12086)
- 财务(12060)
- 财务管理(12032)
- 机构
- 学院(256942)
- 大学(250802)
- 济(104023)
- 经济(101694)
- 管理(98994)
- 理学(85078)
- 研究(84483)
- 理学院(84146)
- 管理学(82834)
- 管理学院(82323)
- 中国(65176)
- 京(51098)
- 财(51044)
- 科学(49194)
- 江(40482)
- 所(40070)
- 中心(39721)
- 农(39675)
- 财经(39330)
- 研究所(35911)
- 经(35456)
- 范(34651)
- 师范(34367)
- 业大(34258)
- 州(32060)
- 经济学(31823)
- 院(31429)
- 北京(31369)
- 农业(29454)
- 财经大学(28766)
- 基金
- 项目(174620)
- 科学(140574)
- 研究(134777)
- 基金(126105)
- 家(108290)
- 国家(107289)
- 科学基金(93770)
- 社会(89152)
- 社会科(84279)
- 社会科学(84259)
- 省(71162)
- 基金项目(66681)
- 教育(61442)
- 划(58207)
- 自然(56354)
- 编号(55209)
- 自然科(55025)
- 自然科学(55014)
- 自然科学基金(54021)
- 资助(47686)
- 成果(44789)
- 创(41924)
- 重点(39810)
- 发(39707)
- 制(39267)
- 课题(39111)
- 创新(38303)
- 部(37985)
- 国家社会(37093)
- 性(34148)
- 期刊
- 济(125652)
- 经济(125652)
- 研究(76172)
- 中国(58005)
- 农(41973)
- 财(40082)
- 管理(38614)
- 科学(35318)
- 学报(34390)
- 教育(31774)
- 大学(27782)
- 农业(27269)
- 学学(26303)
- 融(26123)
- 金融(26123)
- 业经(24175)
- 技术(22176)
- 财经(19207)
- 经济研究(18903)
- 经(16633)
- 问题(15544)
- 科技(14029)
- 版(13087)
- 业(12143)
- 技术经济(11986)
- 商业(11681)
- 现代(11663)
- 坛(11203)
- 论坛(11203)
- 资源(11015)
共检索到389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潘加军
乡村环境治理非正式制度通过生态文化激励、社会资本约束、社会舆论引导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支撑,能够为塑造村民环境友好行为、协调环境利益冲突、优化合作治理生态环境、提升环境制度运转绩效提供有力保障。传统非正式制度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较大变迁,引发乡村环境破坏行为约束乏力、环境纠纷和对抗性冲突增多、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相对困难、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执行绩效较低等治理困境。为从根本上优化乡村环境治理,加快新时代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培育传统优秀生态道德与现代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的乡村生态文化、重塑乡村社会关系网络联接机制、重构乡村公共舆论空间、促进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融合创新。
关键词:
乡村环境治理 非正式制度 制度变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炼 段德罡 东云龙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需“精明收缩”,乡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与乡村精明收缩有着最本质的联系,然而,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与乡村振兴目标不匹配,难以顺应乡村收缩的趋势。文章以“精明收缩”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成因,从价值研判、组织方式、行为逻辑、目标导向4个维度解析乡村产业发展的逻辑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乡村精明收缩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提出匹配乡村收缩趋势的产业发展方向转型、构建契合收缩治理的体系化产业调适机制、转变从数字游戏到“村民主体性”产业的行动取向、达成公平与效率兼顾共识逻辑的耦合乡村收缩目标的产业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及收缩治理的现代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珺 宋献中 王红建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如何治理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以往文献更多关注了环境规制等正式制度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本文基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以2000~2014年沪深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高管的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治理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当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其家乡地任职工作时,企业的环境投资更多,说明高管的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发现,高管的个人特质(性别、年龄和学历)和家乡特征(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和公众环保意识)对上述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此外,上述关系在不同的法律制度环境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的治理作用不受正式制度的影响。在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提供了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能够改善环境治理的积极证据,从而突破了以往过多基于正式制度的单一视角研究,丰富和拓展了环境治理的理论与途径。
关键词:
家乡认同 环境治理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珺 宋献中 王红建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如何治理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以往文献更多关注了环境规制等正式制度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本文基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以20002014年沪深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高管的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治理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当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其家乡地任职工作时,企业的环境投资更多,说明高管的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发现,高管的个人特质(性别、年龄和学历)和家乡特征(经济发展
关键词:
家乡认同 环境治理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杰
乡村治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手段,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所涵盖的领域包括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的各个方面,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建设规范的农村会计制度,更是我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实施乡村治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加强新形势下农村会计制度建设,对于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村会计 监督管理 体制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雨晴 张立恒
农村宅基地是保障农村民众生产生活、维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能够有效维护农户合法权益,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条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众多农民宅基地被长时间荒废,却依然被“保留”“留存”,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滞后于时代发展,对农村持续发展、农业产业链完善形成约束。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重点,剖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宅基地改革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宅基地 制度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兴策
乡村振兴是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政策保障,我国当前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诸多困境。在制度理念上忽视对受助人尊严的保障,在具体制度设计上价值取向偏差、政策目标偏离、财政支出责任不清等问题,上述困境制约了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助推乡村振兴功能的有效发挥。针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现存的问题,一方面应当实现理念上的转变,以保障人的尊严作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优化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拓宽救助参与形式,合理界定央地及省以下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社会救助 尊严 社会救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咸钟 徐昕 韩凌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同时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二者相互联系。但据调查显示,在我国新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较为恶劣,仍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植被破坏严重,水土资源污染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峻,还有大量的废弃物等。本文首先对生态文明构建与新农村建设进行简单概述,再具体分析目前我国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主要就生态环治理路径的优化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旨在帮助农村居民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发展规划,从而早日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连峰 黄英
当前农业生产片面追求耕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其本身具有的生态价值,导致耕地被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面临的不利影响愈发严重。为有效协调农业经济发展与耕地生态保护的冲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势在必行。然而,当前我国的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在内生的立法架构和外化的运行目的方面均存在问题,亟待完善。本文通过汲取西方相关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实情况,探讨完善我国特色的耕地补偿法律制度,以实现农村“生态振兴”宏伟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耕地保护 生态补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慧 娄成武
乡村治理创新是我国基层治理变革的重要构成,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当前我国乡村治理还存在着党建与治理嵌合性不足、治理网络样态模糊、工作机制落实欠缺、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等问题与挑战。以“元治理”为框架,结合我国乡村治理的成功实践可以总结出我国乡村治理创新体现在强化党建引领、规范治理网络、创新机制落实、整合资源优势等方面。总结乡村治理创新进路,将有助于我国乡村地区基层治理创新理论的丰富与经验之推广。
关键词:
元治理 乡村治理 治理创新 实践进路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晓
在党的二十大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制度创新,承载着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使命。基于“制度与生活”的分析框架及六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经验素材,可以发现制度创新的典型探索紧紧围绕着“融入群众生活”的主线展开,并具体呈现为从强化村级党建到搭设制度通道再到发起群众动员的发展脉络。“融入群众生活”提升了制度创新的情境适应性与治理有效性,也凸显了群众生活秩序的强大坚韧性与相对独立性。由此,在保证制度尊重群众日常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对转型期农民生活秩序的合理调节,实现制度与生活的辩证统一便构成了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内在机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由 刘智
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存在与发展 ,是中国非正式金融制度创新的结果 ,也是当前非正式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通过对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对证券市场发展作用的论述 ,认为在市场环境条件更加成熟的时候 ,私募基金将成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重要力量 ,它将推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向纵深与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
非正式金融 私募基金 资本市场 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文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关怀,是达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途径。文章系统分析了韧性治理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多重价值,结合韧性治理理论相关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理念韧性”“结构韧性”“技术韧性”“机制韧性”等四个维度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当前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治理理念的“碎片化”;治理结构的“失衡化”;治理技术的“趋弱化”;治理机制的“约束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视理念韧性,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注重结构韧性,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结构有序转型;强化技术韧性,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与精准化;完善机制韧性,共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保障机制等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的策略安排,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
关键词:
农村 人居环境 韧性治理 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博 梅莹莹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及其演进进行总结评价,全面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提出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机制建设、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强化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强化环保科技的成果转化及其推广应用等对策建议,对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实践研究等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博 梅莹莹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及其演进进行总结评价,全面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提出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机制建设、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强化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强化环保科技的成果转化及其推广应用等对策建议,对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实践研究等具有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