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6)
2023(14132)
2022(12198)
2021(11405)
2020(9869)
2019(22800)
2018(22740)
2017(43784)
2016(23684)
2015(27000)
2014(27279)
2013(26704)
2012(24438)
2011(22042)
2010(21999)
2009(20309)
2008(20320)
2007(18271)
2006(15602)
2005(13994)
作者
(67769)
(57032)
(57020)
(54332)
(36143)
(27454)
(26058)
(22470)
(21610)
(20520)
(19292)
(19277)
(18206)
(17888)
(17761)
(17733)
(17472)
(16851)
(16538)
(16404)
(14019)
(13970)
(13832)
(13033)
(12834)
(12755)
(12735)
(12710)
(11556)
(11304)
学科
(94342)
经济(94200)
管理(75263)
(70279)
(58730)
企业(58730)
方法(46274)
数学(40701)
数学方法(40167)
(31942)
(26274)
中国(23453)
(22541)
业经(20754)
(19060)
财务(18993)
财务管理(18939)
(18793)
企业财务(17960)
农业(17439)
(17338)
贸易(17331)
(16863)
地方(16711)
理论(15697)
(15693)
银行(15660)
(15009)
(14798)
技术(14590)
机构
大学(341286)
学院(340978)
(139326)
经济(136386)
管理(134194)
理学(116004)
理学院(114767)
管理学(112699)
管理学院(112062)
研究(106954)
中国(82002)
(70584)
(68301)
科学(65241)
(54852)
财经(53967)
(53303)
(52115)
中心(51266)
业大(50217)
(48839)
研究所(47964)
北京(43622)
经济学(43205)
农业(42983)
(42582)
师范(42095)
(40881)
财经大学(40042)
经济学院(39069)
基金
项目(227748)
科学(180083)
基金(166952)
研究(165681)
(144954)
国家(143736)
科学基金(124470)
社会(105599)
社会科(100040)
社会科学(100015)
(89014)
基金项目(88502)
自然(81465)
自然科(79617)
自然科学(79595)
自然科学基金(78205)
教育(78191)
(74740)
资助(68544)
编号(67426)
成果(54747)
(51349)
重点(51141)
(47616)
(47286)
课题(46089)
(44990)
创新(44564)
教育部(44553)
科研(44302)
期刊
(149985)
经济(149985)
研究(96316)
中国(64562)
(56747)
学报(52217)
管理(49068)
(48642)
科学(47740)
大学(40289)
学学(37904)
教育(34877)
农业(32089)
技术(31488)
(29920)
金融(29920)
财经(27225)
业经(24753)
经济研究(23587)
(23280)
问题(20134)
技术经济(16930)
(16891)
(16697)
统计(16611)
理论(16477)
财会(16314)
图书(16129)
(15584)
商业(15377)
共检索到496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志玲  高丽媛  
我国正处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调整当前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包含合作生产和分配过程的理论模型,并讨论在不同分配伦理和理性条件下参与人的异质性资源配置决策,意在制度分析框架下寻求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的理论办法。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分配倾向系数(正式制度参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收入差距,但是制度参数选取的范围较小;当经济个体的利他偏好(非正式制度)参数发挥分配作用过程后,能够配合更大范围的正式制度参数一同调节收入差距,使其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因此,调动非正式制度在分配过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志玲  高丽媛  
我国正处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调整当前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包含合作生产和分配过程的理论模型,并讨论在不同分配伦理和理性条件下参与人的异质性资源配置决策,意在制度分析框架下寻求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的理论办法。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分配倾向系数(正式制度参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收入差距,但是制度参数选取的范围较小;当经济个体的利他偏好(非正式制度)参数发挥分配作用过程后,能够配合更大范围的正式制度参数一同调节收入差距,使其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因此,调动非正式制度在分配过程中的能动性有利于实现"先富带后富"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艳红  
改革开放已 2 0多年 ,我国分配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分配差距明显拉大。探究其原因 ,有些分配差距是由分配体制不完善、调节机制不健全所致 ,可通过政府职能调节 ;还有大量分配差距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 ,因此 ,用伦理手段调节分配差距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蒋晓蕙  张京萍  
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力求达到公平结果。本文分析了税制要素、税制模式、税种结构对收入分配调节的不同效应,以及逃避税行为、税式支出、税负转嫁、税收指数化等,对收入分配效果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金彩红  
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融资给付过程中可以发挥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纵观医疗保障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国际经验,税收、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险是医疗保障制度在筹资和给付过程中实现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机制。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在收入再分配方面缺乏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其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因此必须借鉴国际经验。从长远考虑,未来的医疗保障制度必须为所有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这应当成为中国医疗制度改革的目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金波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传统文化对社会契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传统文化对经济秩序和社会契约维护的角度,理论分析了宗族观念、民族伦理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具有地区文化烙印的假设,对地区间债务期限结构差异进行了基于文化角度的新解释,并以我国290个地级市143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宗族观念和民族伦理能够通过内心信念、外在声誉、潜在惩罚等方式增强社会互信,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而且这种影响具有"基于企业所有权的异质性"。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会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宗族观念、民族伦理的影...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俞杰  
长期以来,税制累进性在税收理论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原因在于累进性的税制设计可以助推再分配效应的产生。然而,虽然提升税制累进性对于改善收入分配有促进作用,但过分依赖税制的累进则不可取。税制的主要功能应是筹集财政收入,其次才是改善收入分配,这一角色定位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有启示意义。我国的税制同样具有累进性,而且间接税(尤其是增值税)对累进性同样具有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间接税占比较大的税制结构就是理想的税制结构,采用何种税制模式取决于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国情背景。累进税率能否产生较高的实际累进性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税制环境。如果辅之以起征点、税收优惠等税制要素的设计与良好的征管,比例税率同样可以产生累进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闫永琴  姚慧琴  
收入分配是一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收入分配的效果及其社会经济秩序的构建。人们对公平的理解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并不断接近现实,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公平的追求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中对公平实现的实践警醒我们,经济学意义之外的公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经济学意义之外的公平与伦理标准调节是我国实现"共富"新格局的必由之路,包含了伦理意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将是真正实现公平发展的要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士梅  李安  
个人所得税作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担当着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职能。选取1994~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税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等指标,利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长期和短期波动中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调节效果甚微。建议从采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收模式、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机制、以家庭为单位计征、提高对高收入阶层的征收力度等方面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加以完善,以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士梅  李安  
个人所得税作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担当着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职能。选取1994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税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等指标,利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长期和短期波动中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调节效果甚微。建议从采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收模式、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机制、以家庭为单位计征、提高对高收入阶层的征收力度等方面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加以完善,以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乔坤  刘赛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引入内外部工作动机为中介变量,考察其对组织伦理氛围与员工主动性行为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关怀型组织伦理氛围对主动性行为的直接影响显著,内部动机起中介作用。规则型组织伦理氛围对主动性行为的直接影响显著,而工具型不显著,外部和内部动机均起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施强  
图书馆制度作为信息组织、开发、传播、服务行为和图书馆主体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图书馆的信息活动内容还是信息活动形式,都受着图书馆主体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指导和支配。图书馆制度伦理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信息价值系统和规范文化,既为图书馆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变革提供了伦理价值基础和导向,又为图书馆制度的运作提供了伦理道德担保。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沈光亮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保障公众知识权力的制度安排,它反映着公众的公共利益和共同诉求,具有公正价值。社会主义公共图书馆制度承担着完善公共文化体系、保障公民权利、建设社会公正秩序、体现社会人文关怀等重要的伦理责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霍军  
国民收入分配是由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3次分配3个层面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和过程。经济公平与税收中性是税收分配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定位及效用;社会公平与税收调控是税收分配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定位及效用;伦理公平与税收豁免是税收分配在国民收入第3次分配中的定位及效用。文章用国际标准对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别作了基本判断,并借鉴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国际经验,提出了重构税收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居民收入分配合理化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