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2)
- 2023(15053)
- 2022(12856)
- 2021(11706)
- 2020(9981)
- 2019(22292)
- 2018(21998)
- 2017(42949)
- 2016(23151)
- 2015(25808)
- 2014(24923)
- 2013(24837)
- 2012(22767)
- 2011(20710)
- 2010(20961)
- 2009(19855)
- 2008(19538)
- 2007(17579)
- 2006(15701)
- 2005(14119)
- 学科
- 济(96105)
- 经济(95968)
- 业(74393)
- 管理(68160)
- 企(52800)
- 企业(52800)
- 农(48144)
- 方法(42221)
- 数学(37649)
- 数学方法(37288)
- 农业(31857)
- 财(29503)
- 中国(24762)
- 业经(24472)
- 制(24466)
- 贸(21287)
- 贸易(21279)
- 易(20862)
- 学(18858)
- 务(17417)
- 财务(17384)
- 财务管理(17333)
- 银(17176)
- 地方(17167)
- 银行(17138)
- 体(17071)
- 企业财务(16567)
- 行(16341)
- 融(16161)
- 金融(16158)
- 机构
- 学院(329613)
- 大学(326991)
- 济(139829)
- 经济(137181)
- 管理(124628)
- 研究(111769)
- 理学(107614)
- 理学院(106504)
- 管理学(104726)
- 管理学院(104142)
- 中国(87777)
- 农(74137)
- 财(68087)
- 科学(67462)
- 京(67360)
- 农业(57446)
- 所(57145)
- 业大(54736)
- 财经(53218)
- 中心(52262)
- 研究所(51395)
- 江(51005)
- 经(48568)
- 经济学(43786)
- 北京(41254)
- 院(39772)
- 州(39758)
- 范(39729)
- 经济学院(39662)
- 财经大学(39434)
- 基金
- 项目(221722)
- 科学(175267)
- 基金(163706)
- 研究(160205)
- 家(144046)
- 国家(142818)
- 科学基金(122127)
- 社会(104436)
- 社会科(98884)
- 社会科学(98859)
- 省(86412)
- 基金项目(85787)
- 自然(78768)
- 自然科(76914)
- 自然科学(76890)
- 自然科学基金(75594)
- 教育(73078)
- 划(72406)
- 资助(67466)
- 编号(63631)
- 成果(51607)
- 部(50477)
- 重点(50012)
- 发(47562)
- 创(46314)
- 制(45169)
- 国家社会(44231)
- 课题(43879)
- 创新(43395)
- 教育部(43124)
- 期刊
- 济(156046)
- 经济(156046)
- 研究(96659)
- 农(74285)
- 中国(68152)
- 学报(56198)
- 财(53595)
- 科学(50412)
- 农业(49699)
- 管理(43729)
- 大学(43297)
- 学学(41424)
- 融(37476)
- 金融(37476)
- 教育(30101)
- 业经(30027)
- 财经(27229)
- 技术(25474)
- 业(24700)
- 经济研究(24393)
- 经(23278)
- 问题(21888)
- 版(18054)
- 贸(17399)
- 世界(16904)
- 农村(15686)
- 村(15686)
- 技术经济(15316)
- 业大(15101)
- 农业经济(14634)
共检索到497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名姿
结合中国农村差序格局社会结构特征,本文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和资产专用性特征影响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机制,并用多项Logit模型做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村组集体组织统一流转的制度安排,显著降低了缔结口头契约和双方书面契约的概率;农户认知中的农地流转制度约束越强、交易者的连带关系越弱,选择三方书面契约的概率越大;农地用途为粮食作物种植则显著提高了缔结口头契约的概率。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口头契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三方书面契约可能是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洪名勇 龚丽娟 洪霓
研究目的:探索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的契约选择机制。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如果一种契约安排的履约率是一定的,履约成本即交易成本将成为农户进行契约选择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2)对方的信任越高,说明其违约的可能性越小,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大;(3)声誉是农户选择契约时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良好的声誉让对方能够放心与自己合作。研究结论:(1)交易成本越高,农户越趋于选择书面契约,交易成本越低,农户越趋于选择口头契约;(2)流转对方信任度越高,越趋向于选择口头契约;如果流转农地时对方的信任度越低,则越趋于选择书面契约;(3)自己的声誉越高,对方越趋于选择口头契约;声誉越低,对方越趋于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万晶晶 王博 钟涨宝
发育农地流转市场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农户农地无偿转包一直被认为是农地交易市场发育不充分的表现。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从农地存在产权风险的原因出发,利用山东、湖北和广西三省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双重制度下农户选择以何种转包方式规避产权风险,探讨产权风险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农户是否选择无偿转包农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转出中有偿转出占比为67.87%,无偿转出占比为32.13%。确权农户中无偿转出占比仅为27.27%,低于未确权农户无偿转出占比61.70%,转出对象为亲友时的无偿方式占比为69.53%,远高于非亲友时的9.26%。农地确权颁证对农户无偿转包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农户确权安全感知可显著抑制无偿转包农地行为;农地交易双方关系可显著促进农户选择无偿转包行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交互作用下,农户确权安全感知的提高有助于解除农地交易双方关系对农地无偿转包的锁定效应。因此,需以农地确权为契机,提高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充分发挥农地流转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同效应,实现市场与关系的契合,引导农户积极实现土地财产性收益,从而有利于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和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钱龙 洪名勇
当前,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仍然有很多是口头约定、期限较短和不收取租金的,这与政府主张的契约"形式书面化、流转长期化、租金市场化"导向背道而驰。从转出户控制权偏好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贵州3县的农户调查表明,转出户确实有着较强的控制权偏好。基准回归结果也证实,转出户控制权偏好越强烈,双方越可能达成口头契约、短期契约和无偿契约。Mvprobit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证实控制权偏好影响双方的契约形式选择、契约期限选择和契约租金选择,从而提出弱化农户控制权偏好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洪名勇 尚名扬
农户在选择农地流转契约时,会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契约。信任是农户选择契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信任程度随着亲缘、血缘和地缘等关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随着信任程度的上升,选择口头契约的意愿越大,选择书面契约的愿意越小。双方如果要维持良好的流转关系,必须履行已达成的口头契约,否则就会失去再次合作的机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信任 契约选择 口头契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洪名勇 刘洪
基于贵州省湄潭县、金沙县和施秉县543名土地流转农户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差序格局"社会关系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差序格局"关系显著影响到契约形式选择,血缘和地缘越接近,农户越倾向选择口头契约。当农户拥有党员身份、土地流转年份越近、流转土地面积越大和租金为货币形式时,农民则越可能选择书面契约。进一步分析表明,转出户受到了血缘和地缘关系双重影响,而转入户只受到地缘关系影响,"差序格局"对两种农户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农地流转 契约选择方式 贵州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洪炜杰 胡新艳
本文从关联博弈角度出发,将契约形式,契约期限和契约执行稳定性纳入到统一框架中进行解释。结合全国九省(区) 608个转出农户样本数据表明:交易对象之间关联博弈强度的越高,农地流转中违约发生的可能性越低,农户越可能选择非正式、短期化的农地流转契约。农户契约选择是理性计算的结果。利用不同计量模型以及从转入方的角度分析都发现该结论是稳健的。可见,加强交易双方的关联博弈强度,能有效制约双方的违约行为,保证契约的自我执行与稳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鲍海君
本研究选择Sen的"可行能力"框架下的福利理论,构建了农地流转后农地转出户福利的测度指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地转出户福利。研究结果支持了农户的农地流转可能无法给农户带来全部福利改善的担忧,现实中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效应集中在收入增加,而对成员健康和保障的改善却没有带来应有的正面效应,对农户的社会联系影响则同时存在着正负两种效应。因此,对于农地转出户来说,在获得收入提高的同时失去了部分与收入同等重要的可行能力,而这将最终影响到农地流转状态改变后或家庭现状变化后的农户生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文声 秦明 郑适 王志刚
农地确权后,农户对农地转出多持中立或否定的态度,这与产权明晰促进交易的产权理论大相径庭。文章探讨了资产专用性对确权后农地流转的作用机理,并运用吉林省9市1444个农户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后,土地资产、农业资产、地理位置以及人力资本等专用性抑制农户转出农地,农业资产和人力资本专用性抑制农户提高农地租金,而社会资本专用性则分别存在促进作用;农业资产、地理位置以及人力资本等专用性抑制农户更长时间转出农地;农业资产专用性对转出农地须要签订合约具有抑制作用,而地理位置专用性则存在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天宇 李楠 韦潇
风险与激励的关系一直是契约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经典理论框架(Holmstrom和Milgrom,1987)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实践引入契约类型选择的制度限制,分析风险对最优租佃契约形式以及激励的影响,并且利用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微观契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灾害风险越大,分成契约被选择的概率越大(激励越小);同时无论选择的是分成还是定额契约,地租率都会越小(激励越大)。此外,当佃农的财富增加或者使用受灾害影响更小的土地时,风险对契约选择的影响可以被减轻。本文的分析为风险与激励关系文献中相互矛盾的实证发现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契约选择是契约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通过构建一个空间距离、信任与契约选择的分析框架,并用对贵州5个县的调查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一是农户的个体特征不一样,其契约选择不一样。二是流转双方之间的空间距离(自然空间距离和社会空间距离)对契约选择有影响,空间距离越远,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小。三是信任对契约有影响,农地流转双方之间的信任度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大,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小。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要使流转在低成本的社会环境下顺利进行,一是政府部门应该多对农地流转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召将
国内各区域的农地流转规模与契约安排差异显著,转租抑或股份合作制,是农地流转契约安排的区域差异的典型体现。契约选择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可作为农地流转契约选择区域差异分析的理论依据,通过广东省中山市和清远地区的典型案例差异比较,得到的政策含义在于,股份合作制作为农地流转交易中较为先进的契约安排,虽受到组织管理(费用)要素的严格约束,但并不意味着其不能成为后发展地区的自觉选择。政策推动的适应性自我完善存在乐观预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借鉴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思想,将"空间"引入到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研究之中,构建一个农地流转空间、声誉与契约选择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贵州5县505户农地流转农户的样本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空间距离越近,农户越倾向选择口头契约,农地流转空间距离越远,农户越倾向选择书面契约;对方声誉越好,农户越倾向选择口头契约;如果对方声誉越差,农户越倾向选择书面契约。农户年龄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大,农户受教育年限越多,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大。由此得到启示,应挖掘、弘扬和培育声誉资产,使农地流转市场能够低成本运行。
关键词:
流转空间 农地流转 声誉 契约选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契约选择是契约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通过构建一个空间距离、信任与契约选择的分析框架,并用对贵州5个县的调查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一是农户的个体特征不一样,其契约选择不一样。二是流转双方之间的空间距离(自然空间距离和社会空间距离)对契约选择有影响,空间距离越远,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小。三是信任对契约有影响,农地流转双方之间的信任度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大,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小。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要使流转在低成本的社会环境下顺利进行,一是政府部门应该多对农地流转过程中的诚信农户进行宣传,形成一种人人讲信用的环境。二是在自然空间距离没有缩短的前提下,缩短社会空间距离,增加流转双方之间的信任度。通过交易频率、交往频率的增加,提高契约履约率,增强互信,形成流转双方利益共同体,促进农地顺利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洪名勇 龚丽娟
从形式上看,农地流转契约包括口头契约和书面契约,规模流转中主要是口头契约。契约的履约机制分为自我履约和第三方参与履约。本文建立了一个分析农地流转口头契约自我履约机制的分析框架,利用贵州3个县583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口头契约之所能够自我履约,其核心在于信任机制、声誉机制、未来价值机制以及自我惩罚机制的作用。农地流转口头契约的自我履约机制启示我们,应重视信任在农地流转自我履约机制中的作用,加强声誉资产的培育,重塑农户之间的合作观,引导农户不仅要具有短期的合作观,而且要树立长期的合作观,促进农地流转市场有序运行,充分发挥自我惩罚这种自律机制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论我国劳动关系契约化中的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
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选择、非正式契约安排与制度变迁
资产专用性对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
农户农地流转契约形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545份问卷调查数据
传统文化、非正式制度与社会契约——基于宗族观念、民族伦理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微观证据
农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缓解了农户信贷约束吗?——来自江苏的经验证据
契约视角下的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直接识别与经验分析
交易费用与农户契约选择——来自浙冀两省15县30个村梨农调查的经验证据
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公共品供给——来自地级市的证据
农地流转的差序格局及其决定——基于农地转出契约特征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