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90)
- 2023(16191)
- 2022(13747)
- 2021(12628)
- 2020(10666)
- 2019(24922)
- 2018(24853)
- 2017(47790)
- 2016(25797)
- 2015(29617)
- 2014(30058)
- 2013(29790)
- 2012(27975)
- 2011(25692)
- 2010(26496)
- 2009(24896)
- 2008(24725)
- 2007(22452)
- 2006(20021)
- 2005(18624)
- 学科
- 济(128211)
- 经济(128066)
- 管理(76343)
- 业(71743)
- 企(58146)
- 企业(58146)
- 方法(50050)
- 数学(44022)
- 数学方法(43350)
- 中国(33668)
- 农(31699)
- 地方(30814)
- 财(28565)
- 业经(26717)
- 制(25370)
- 学(24722)
- 农业(21173)
- 贸(20824)
- 贸易(20809)
- 易(20032)
- 银(19656)
- 银行(19617)
- 融(19413)
- 金融(19408)
- 行(18861)
- 理论(17743)
- 环境(17741)
- 地方经济(17652)
- 和(17444)
- 体(17285)
- 机构
- 学院(385541)
- 大学(384714)
- 济(165451)
- 经济(161889)
- 管理(143852)
- 研究(136816)
- 理学(122286)
- 理学院(120793)
- 管理学(118437)
- 管理学院(117727)
- 中国(104856)
- 京(82739)
- 科学(82540)
- 财(77297)
- 所(71160)
- 农(64538)
- 研究所(63889)
- 中心(61587)
- 江(60569)
- 财经(59830)
- 业大(55025)
- 经(53814)
- 北京(53234)
- 范(51265)
- 经济学(51133)
- 师范(50771)
- 农业(50193)
- 院(48739)
- 州(48169)
- 经济学院(45595)
- 基金
- 项目(244634)
- 科学(191776)
- 研究(178581)
- 基金(175743)
- 家(152978)
- 国家(151702)
- 科学基金(129131)
- 社会(113413)
- 社会科(107463)
- 社会科学(107434)
- 省(96349)
- 基金项目(92044)
- 教育(82850)
- 自然(82261)
- 划(80907)
- 自然科(80331)
- 自然科学(80310)
- 自然科学基金(78853)
- 资助(73380)
- 编号(72601)
- 成果(60381)
- 发(56546)
- 重点(55837)
- 部(54104)
- 课题(51581)
- 创(50338)
- 创新(47190)
- 国家社会(46557)
- 教育部(46338)
- 科研(46265)
- 期刊
- 济(196460)
- 经济(196460)
- 研究(119606)
- 中国(83990)
- 财(60835)
- 农(60008)
- 学报(58584)
- 管理(55923)
- 科学(55202)
- 大学(44651)
- 教育(42987)
- 学学(42065)
- 农业(39938)
- 融(39038)
- 金融(39038)
- 技术(35996)
- 经济研究(31715)
- 业经(30914)
- 财经(30554)
- 经(26332)
- 问题(25167)
- 业(21516)
- 统计(21062)
- 技术经济(20950)
- 贸(19943)
- 策(19099)
- 世界(18246)
- 商业(18230)
- 版(17822)
- 理论(17511)
共检索到602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卓珺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看,其发展模式的形成,就与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拟以非正式制度理论为线索来探求西部地区的思想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发展模式 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兴江 李志国
博弈通常是建立在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对弈各方均按各自最优决策博弈,以达到个体效率的最大,但由于各方的不合作,个体理性并不一定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博弈主要表现在要素市场、人力资源竞争、产业结构、产品市场等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促使区域由非合作走向合作,实现协调发展。
关键词:
博弈论 区域经济 制度安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铭 李爽
与社会资本有关的非正式制度对人类行为和福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和正式制度之间既可能是互补的,也可能是互替的。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的过程中,社会资本本身及其作用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中国,社会资本的作用及其变化还存在着一定的城乡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彬
文章首先提出并论证了我国西部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制度保证,指出了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制度短缺现象,并从制度形式的合理配置、制度冲突的克服、制度的本土化政府的干预等四个方面对有效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最后对有效制度创新从财产权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等几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
关键词:
西部经济 制度短缺 制度保证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成逊 周惠仙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变,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路径依赖性,"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打破经济发展方式路径"闭锁"的关键手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丹 黄贤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由于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深度触及了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为此,在测算我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大地区的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分析三大地区碳排放的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碳排放量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最少,并且从碳排放的增长速度上看,东部地区增速最快,中部最慢;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三大地区生产总值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而解释它们之间碳排放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针对上述的研究结论提出减少我国碳排放的政策建议,以为我国...
关键词:
碳排放 灰色关联度 三大地区 低碳经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刚 刘慧
近年来,从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多个领域增速比较分析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实现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换且"西高东低"现象逐渐成为常态。但是,各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明显增大。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区域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利用"成本洼地"优势和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实现经济的科学崛起,东部地区则依靠体制机制、人才、创新等优势实现经济加速转型。
关键词:
东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 分析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胥嘉国
本文考察了西部地区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西部地区1985年到200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因果关系检验显示经济增长是影响金融发展的原因。通过建立模型和回归检验,发现经济不能全部的解释金融的发展。最后,对相关的回归结果作了原因分析和简单评述。
关键词:
西部地区 金融 经济 因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成
本文通过样本数据回归分析,论证了县域经济增长与地区初始金融深度、信贷总量之间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通过现实剖析揭示了中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制度供给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失衡的深层矛盾;通过对国外政策金融、社区金融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得到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制度供给思路:通过法律、市场、政策和监管四个层面构造框架。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金融制度 中西部地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伟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成功的发展模式。然而,各地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却无法被其他地区所克隆,其原因在于:模式形成的过程就是制度的变迁过程,而制度的变迁取决于“私人剩余信息”所导致的主观博弈的再生。另外,若一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对另一种模式产生影响,前者在人口数量上要占绝对的优势。
关键词:
模式 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再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世林 应珊珊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央地关系治理从重视"块块主义"的地方分权,逐步向加强中央部委"条条主义"的项目制转型,这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比较了财政资源按照传统科层制与项目制配置对激励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然后利用2000—200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项目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项目制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专项补助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地级市人均GDP增速提高0.0517个百分点;项目制主要通过政府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来牵引地区经济增长。这说明项目制有利于中央部委自上而下激励地方政府致力于经济发展,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制度解释。然而,项目制也存在明显的负面效应,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缺口,还拉大了城乡及地区之间的差距。它所引致的带有附加条件的地方项目竞争,使得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并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关键词:
项目制 政府治理 地区经济发展 条条主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世林 应珊珊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央地关系治理从重视"块块主义"的地方分权,逐步向加强中央部委"条条主义"的项目制转型,这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比较了财政资源按照传统科层制与项目制配置对激励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然后利用2000—200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项目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项目制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专项补助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地级市人均GDP增速提高0.0517个百分点;项目制主要通过政府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来牵引地区经济增长。这说明项目制有利于中央部委
关键词:
项目制 政府治理 地区经济发展 条条主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殷孟波 张桥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澄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刘志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资源愿赋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其经济发展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推向前进。而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和不发达又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我国建国40多年来,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