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60)
2023(17416)
2022(14995)
2021(14007)
2020(11797)
2019(26782)
2018(26430)
2017(50492)
2016(27390)
2015(30625)
2014(29616)
2013(29061)
2012(26456)
2011(23558)
2010(23337)
2009(21229)
2008(20303)
2007(17671)
2006(15151)
2005(12890)
作者
(76608)
(63575)
(63263)
(60250)
(40662)
(30681)
(28695)
(25024)
(24365)
(22523)
(21696)
(21406)
(20342)
(19960)
(19783)
(19590)
(19040)
(18997)
(18291)
(18281)
(15700)
(15528)
(15515)
(14711)
(14318)
(14114)
(14079)
(14008)
(12819)
(12681)
学科
(102802)
经济(102686)
管理(81672)
(78028)
(67055)
企业(67055)
方法(49093)
数学(41885)
数学方法(41277)
中国(27555)
(27530)
(26709)
业经(24836)
(23677)
技术(21562)
地方(20223)
理论(19211)
农业(18611)
(18561)
贸易(18546)
(18494)
(18014)
(17152)
(17033)
财务(16963)
财务管理(16928)
企业财务(16017)
环境(15994)
(15670)
(15286)
机构
大学(373871)
学院(371885)
管理(150091)
(145374)
经济(142325)
理学(130992)
理学院(129577)
管理学(127120)
管理学院(126460)
研究(122758)
中国(89766)
(78959)
科学(78125)
(64742)
(61957)
(60408)
业大(58146)
中心(56105)
研究所(55510)
(53853)
财经(52429)
北京(48947)
(48827)
农业(48702)
师范(48232)
(47934)
(45765)
经济学(43449)
(43369)
技术(40740)
基金
项目(265892)
科学(209773)
基金(193323)
研究(192144)
(169791)
国家(168380)
科学基金(145324)
社会(120717)
社会科(114320)
社会科学(114291)
(104875)
基金项目(102524)
自然(96195)
自然科(94036)
自然科学(94009)
自然科学基金(92328)
教育(88965)
(88291)
资助(78798)
编号(77321)
成果(61520)
重点(59728)
(58699)
(58019)
(56547)
创新(54269)
课题(53302)
科研(51259)
教育部(49764)
国家社会(49751)
期刊
(152546)
经济(152546)
研究(104947)
中国(71935)
学报(62277)
管理(57285)
科学(56822)
(55298)
(49255)
大学(47482)
学学(44647)
教育(44325)
农业(38466)
技术(33882)
(28101)
金融(28101)
业经(26043)
财经(24931)
经济研究(24586)
(21444)
(20891)
科技(20267)
图书(19691)
问题(19492)
技术经济(18153)
(17886)
理论(16968)
现代(16302)
业大(16254)
商业(16018)
共检索到532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旭宏   张鹏程   赵书松   刘明伟  
新时代背景下人才成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与核心资源。事实上,组织中很多创新成果来源于员工非正式创新实践而非组织预先规划。因此,员工如何突破约束,实现自主创意到创新成果的实质性跨越,是当前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创新约束的视角,整合创新发展多阶段理论的主要观点,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中规范的译码程序对三家企业的90名样本进行剖析,构建了非正式创新发展阶段的整体模型。研究发现,非正式创新发展在产生、细化、支持、实践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员工需要识别每个阶段最关键的约束情境,激活突破动机并采取相应策略,才能有效推进创新发展进程。本研究在理论上厘清了非正式创新的概念内涵和轨道边界,揭示了员工自主创意向组织创新成果涌现的过程黑箱,实践层面为激发员工自主创新活力提供了有益的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桂黄宝  孙璞  江密  
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创新资源约束区创新驱动发展难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创新资源约束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形成机制及作用路径,建立“行为-情境-效果”多维机制模型。研究发现:(1)政府力量、企业根植性、创新环境和区域协同创新对创新资源约束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形成有重要影响。(2)政府力量是最重要的因素,贯穿于创新资源约束区创新驱动发展全过程,对创新资源约束区创新驱动发展起基础性作用。(3)企业根植性、创新环境和区域协同创新是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企业根植性从微观层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形成,而创新环境和区域协同创新则从宏观层面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创新资源约束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范群林  邵云飞  唐小我  
在冗余资源视角下,基于时间阶段的划分,刻画了企业模仿创新行为的收益率、成功率、冗余资源的收益与自主创新行为之间关系,探讨了如何最大化企业自主创新效用,通过构建与求解动态规划模型,得到了企业自主创新最优决策行为的解析解。随后运用仿真实验对此解的性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国汽车产业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表明:企业模仿创新行为的收益率和成功率、冗余资源的收益对自主创新行为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冗余资源收益越高,其自主创新时间点越晚,增长率越高,但对增长率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企业模仿创新行为的收益率越高,其自主创新时间点越晚,增长率也越高,同时,增长率会越早进入一个稳定增长状态;企业模仿创新行为成...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明伟  张文文  张鹏程  李菊  
创新对于当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团队创新的意义更加突出,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学者们对于如何激发创造力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对于员工创造力如何转化为团队创新仍需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创意倡导被认为是员工创造力转化为团队创新的关键阶段,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创意倡导如何发挥作用、这一转化过程受到何种情景因素的影响还较少被关注。基于创新的多阶段理论,通过跨层次分析方法,探索员工创造力如何转化为团队创新,进一步考察团队结构化程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选取中部某高新区的14家企业,利用多时段配对问卷调查方法,分两阶段收集来自49个团队的264名员工的有效配对问卷数据,使用Spss 21. 0和HLM 7. 0进行跨层次的层级回归分析,检验员工创造力转化为团队创新的过程以及团队结构化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员工创造力显著正向影响创意倡导行为。②创意倡导行为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③员工创造力差异性显著负向影响团队创新。④团队结构化程度正向调节员工创造力与创意倡导之间的关系,即团队结构化程度越高,员工创造力与创意倡导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⑤团队结构化程度负向调节员工创造力差异性与团队创新之间的关系,即团队结构化程度越高,员工创造力差异性与团队创新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研究进一步厘清了创造力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基于创新的多阶段理论探讨员工创造力如何转化为团队创新,拓展了创新研究的理论视角,明确了个体层面的创造力转化为团队层面的实际创新动能的实现路径,从多层面拓展了团队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发掘了团队结构化程度对于创新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启示管理者要加大创意倡导行为的宣传力度,降低员工创造力差异性,提高团队结构化程度,以促进团队创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周振江  郑雨晴  李剑培  
数字化时代下数字金融如何助力企业创新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基于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大于创新产出,数字金融广度指数与深度指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比数字化指数更为显著。第二,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信息约束进而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大于创新产出,而信息约束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大于创新投入。第三,异质性分析方面,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作用大于对国有企业,对创新产出的作用则相反;数字金融更能增加小企业的创新投入,不过其对大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则更大;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中部地区企业中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小芳  
中国提出的“自主创新”战略强调的是技术创新的来源,而创新的采用是创新得以实现的途径,创新的扩散则是完成产业升级、社会技术进步的终极目标。创新的采用作为企业的竞争策略适用于产业组织框架下博弈论方法的分析,多个企业之间的创新采用相当于一种多阶段序贯博弈。博弈的性质和企业的初始条件不同决定了企业在创新采用的时间选择上存在差异。在强调“自主创新”战略的同时,应该让企业拥有更多的技术选择和创新采用自主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胡泓  顾琴轩  陈继祥  
组织创造力和创新对一个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变革型领导是影响组织创造力和创新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明变革型领导、组织创造力和创新的概念与维度的基础上,对研究变革型领导与组织创造力和创新关系的文献进行回顾,简述变革型领导对组织创造力和创新的直接作用和间接影响,对主要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予以分类汇总,并分析这些变量产生作用的机理,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尽管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不甚一致,但是大多数研究结果揭示:变革型领导与组织创造力和组织创新之间既有直接关系又有间接联系,在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以及组织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变量可以起到中介或调节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建宇  商祥巧  高辉  杨旭  
约束会限制员工创新行为吗?为揭示约束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借助7S模型将信念约束、边界约束、纠偏约束及互动约束划分为软约束和硬约束两类,其中,信念约束和互动约束归类为软约束,边界约束和纠偏约束归类为硬约束。通过对210名员工的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文章发现了两类约束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差异化路径。具体而言,以创新为核心的软约束分别通过赋权、行为示范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硬约束正向调节软约束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在促进员工创新行为方面,软约束和硬约束之间存在互补关系。通过挖掘不同约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为管理者厘清约束的作用、更好地激发员工创新提供启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正锋  曾雪薇  高蕾  
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战略选择。已有研究关注组织失败学习与突破性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但对失败学习认知和经验反思的作用关注不够。基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232份问卷调查数据,从失败经验转化为可利用知识的过程视角探讨组织失败学习、组织创造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失败学习中失败认知与突破性技术创新呈倒U型关系,失败分析和反思提升能显著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组织创造力在失败认知、失败分析和反思提升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关系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从失败经验中有效汲取知识,助力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博艺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创新导向组织中关键的管理活动之一,其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能够给予组织带来了文化上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通常运用的招聘、培训、反馈等工具通过创新的方法加以实施,都会成为组织推动创新文化的有效手段。文章论证了创新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能够推动和加强组织创新文化的形成,通过创新文化在组织中的推广促进组织创造力的提升,并且讨论了组织结构因素在当中起到的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涛  
文章以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结合lotka-Volterra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产学研共生演化过程中生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落期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学研相互竞争、相互合作以及竞争合作共生演化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研究,梳理了学研方与产方多阶段博弈的行为,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忽略绝对优劣势,形成你追我赶的螺旋式上升的新常态;重视组织结构协同和过程协同,建立"政产学研资介"协同创新新型委员会;牢牢把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的逻辑关系;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法律保障体系和科技信息沟通平台。只有在不断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文豪  
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组织创造力和创新对于组织取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制度是影响组织创造力和创新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领域。组织制度能够对组织创造力和创新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界定组织制度的概念,然后分析组织内部所包含具体的制度因素,并归纳组织制度对于组织创造力和创新影响,最后在综述基础之上展望组织制度对于组织创造力及创新的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韵江  王玲  张金莲  
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境下,创造力对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团队创造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存在复杂的作用机理,团队创造力产生的新颖有用的想法只有被组织加以应用并付诸实践才能有效。本文从团队创造力人手,引入组织创新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大样本实证研究团队创造力、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的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团队创造力到组织绩效的复杂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团队创造力对组织绩效有积极影响;(2)组织创新的两个维度对组织绩效均有正向影响,但二者的交互对其影响并不显著;(3)团队创造力的水平越高,越能够促进组织创新行为的增加;(4)组织创新在团队创造力和组织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叶江峰  顾远东  
大学衍生企业更容易从母体大学获取前沿创新资源,因而更有条件进行突破式创新。但现有研究较多从大学衍生企业与其母体大学正式联结的视角分析衍生企业的创新行为和绩效问题,忽视了非正式个人联结的价值。本研究以155个中国大学衍生企业为样本,探索大学衍生企业与其母体大学之间的非正式个人联结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其突破式创新。结果发现,校企非正式个人联结对其衍生企业两类隐性知识获取和突破式创新具有正向作用效果;两类隐性知识获取在校企非正式个人联结与衍生企业突破式创新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关系对称性在校企非正式个人联结与不同隐性知识获取关系中具有不同权变效果。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社会网络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等在大学衍生企业实施突破式创新过程中的运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一直在努力应对巨大的资本补充压力。一方面,银行积极进行战略转型,走资本节约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银行创新资本工具,补充银行资本,如减少分红以增加银行资本、强化股东资本补充责任,对外努力实现公开发行上市、增资扩股、发行优先股、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可转债。最近的例子则是201 9年初中国银行永续债的成功发行。然而,资本补充似乎是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事情。国际银行监管部门对资本监管的要求一直在不断提高,先是2010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