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36)
2023(12463)
2022(10556)
2021(9670)
2020(8499)
2019(19527)
2018(19017)
2017(37321)
2016(19858)
2015(21926)
2014(21723)
2013(21435)
2012(19358)
2011(16479)
2010(16874)
2009(15885)
2008(15851)
2007(13854)
2006(11829)
2005(10532)
作者
(52640)
(43609)
(43487)
(41411)
(28258)
(20808)
(19882)
(16949)
(16536)
(15680)
(14941)
(14539)
(13774)
(13429)
(13347)
(13336)
(13010)
(12724)
(12654)
(12501)
(10694)
(10369)
(10291)
(10006)
(9849)
(9729)
(9669)
(9365)
(8653)
(8508)
学科
(90660)
企业(90660)
(90580)
(90243)
经济(90144)
管理(83628)
方法(51891)
数学(43008)
数学方法(42626)
(38653)
(29585)
财务(29548)
财务管理(29473)
企业财务(28277)
业经(24571)
(18175)
技术(17832)
中国(17723)
(16320)
(15955)
(14978)
理论(14458)
(13829)
(13753)
贸易(13739)
(13637)
(13413)
企业经济(12894)
经营(12894)
审计(12295)
机构
学院(280794)
大学(279646)
管理(124767)
(124712)
经济(122720)
理学(108916)
理学院(108102)
管理学(106848)
管理学院(106314)
研究(74933)
(65045)
中国(63179)
(55502)
财经(52161)
(47582)
(40431)
财经大学(39295)
经济学(39186)
科学(38971)
中心(37149)
商学(36628)
商学院(36337)
经济学院(35790)
业大(34517)
(34034)
北京(33390)
经济管理(32690)
(31581)
(31087)
研究所(29629)
基金
项目(186116)
科学(151845)
基金(142946)
研究(136571)
(121038)
国家(120035)
科学基金(108826)
社会(92611)
社会科(88383)
社会科学(88359)
基金项目(75968)
自然(70794)
(70639)
自然科(69322)
自然科学(69308)
自然科学基金(68161)
教育(63505)
资助(59083)
(58524)
编号(53013)
(43587)
成果(40983)
(40823)
重点(40356)
教育部(39425)
国家社会(39298)
人文(38768)
创新(38043)
(37114)
(36734)
期刊
(127021)
经济(127021)
研究(77547)
(60336)
管理(51497)
中国(45914)
科学(33460)
学报(32220)
(27434)
金融(27434)
财经(27348)
大学(27135)
技术(26554)
学学(26307)
(24098)
(23268)
经济研究(21089)
财会(20399)
业经(19018)
会计(17616)
技术经济(16612)
问题(16368)
农业(16065)
教育(15507)
统计(15149)
(14428)
(13918)
通讯(13653)
会通(13618)
理论(13357)
共检索到401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周微  刘宝华  唐嘉尉  
本文以20092014年接受政府审计的中央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投资为着力点,从腐败曝光视角分析非效率投资产生的社会后果,并进一步考察政府审计是否能促进非效率投资企业的腐败曝光。研究结果发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程度与腐败被曝光的概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过度投资企业的腐败曝光概率更高;政府审计能够提高非效率投资企业的腐败被曝光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央实施的一系列严厉反腐行动能够提高政府审计作用,尤其能够提高投资不足企业的腐败曝光概率。研究表明,非效率投资暗含着腐败行为,政府审计能够提高非效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蔡利  马可哪呐  
本文基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以2008—2012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公司经营业绩为研究切入点,探讨了政府审计功能发挥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功能发挥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集中表现在审计结果公告后的连续两个期间。同时发现,现阶段政府审计的这种作用在于较好地促进了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完成,而未真正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优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美英   曹源   付楠楠  
审计意见购买行为降低了社会审计质量,损害了社会审计的投资者保护功能。本文以2010—2018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存在签字注册会计师层面的社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而国家审计能够抑制这一行为。机制检验发现,国家审计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约束管理层权力抑制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社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审计客户重要性程度高、事务所行业专长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审计更能显著地抑制审计意见购买;多次审计以及审计机关查出问题数量越多,国家审计抑制社会审计意见购买的效应越明显;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在同行业和具有共同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未被审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具有溢出效应。本文研究为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净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生态环境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殷红  
本文以2015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724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公司特征与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上市地点与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水平显著相关;财务杠杆与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水平不相关;相对于地方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披露了更多的反腐败信息。这一研究结论表明公共压力与强制性的披露要求是当前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的两大动力,该结论为改善我国公司腐败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水平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陈美  夏卓秀  
本文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结合手工收集的2007-2017年中央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数据,实证检验了央企集团产融结合对其下属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发现:央企集团成立财务公司或金融投资平台实施产融结合能够显著促进公司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公司,产融结合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产融结合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研究证实了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产融结合的影响机理,为央企产融结合实践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闫丽娟  何玉润  张嘉硕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制度是一项强制性分红制度,这种政策带来的强制性分红压力会沿着企业控制层级往下转移。本文实证检验了强制性分红对中央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企业会通过减少盈余的方式规避该政策带来的压力,尤其是,金子塔层级越低的中央企业这种规避行为越明显。进一步,中央企业面临强制性分红压力与业绩考核压力时,更注重业绩考核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的实施效果,为政策优化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余鹏翼  刘先敏  
以2012年十八大以来的铁腕反腐为视角,研究了2010—2015年间腐败治理对我国沪深两市1612家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腐败治理与审计费用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且对国有企业的影响超过了非国有企业;法律环境与审计费用同样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但是,腐败治理效果对法律环境的改善存在一定的滞后或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腐败治理可能抑制企业寻租动机,促使企业摆脱非市场化的政治关联依赖,从而转向公平竞争、法治化、市场化的经营发展模式;同时要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进而维护"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社会氛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青原  马彬彬  
本文基于2010—2015年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国家审计公告,以社会审计投入为切入点,探讨了国家审计如何影响社会审计定价,国家审计的溢出效应导致社会审计定价下降,而警示效应导致社会审计定价上升。实证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社会审计定价有提高作用,即警示效应处于主导地位;且政府涉及财务收支的处罚程度越严重,相关性越强。同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的警示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十大"审计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该结果说明,国家审计会提高社会审计投入。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和宏微观环境考虑两者关系,有利于构建一个自律与管制相结合的"免疫"系统,以促进我国国有资产的良好运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青原  马彬彬  
本文基于2010—2015年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国家审计公告,以社会审计投入为切入点,探讨了国家审计如何影响社会审计定价,国家审计的溢出效应导致社会审计定价下降,而警示效应导致社会审计定价上升。实证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社会审计定价有提高作用,即警示效应处于主导地位;且政府涉及财务收支的处罚程度越严重,相关性越强。同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的警示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十大"审计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该结果说明,国家审计会提高社会审计投入。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和宏微观环境考虑两者关系,有利于构建一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伟  杨德明  赵璨  
在将国有企业高管腐败分成违规腐败与隐性腐败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高管政治晋升与腐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晋升预期越高,发生违规腐败的可能性越小;但却更容易发生公款消费、跑官寻租等隐性腐败。这是因为,晋升预期较高的高管,更关注晋升能否实现。为了提高政治晋升的概率,他们会尽可能地避免违法违规的腐败行为。但同时他们更倾向于采取公款消费、跑官等寻租手段,来打点、维持、提升各种关系,尽可能为政治升迁铺平道路。而晋升机会较小的高管更关注权力"过期作废"的问题。在相关制度不太健全的环境下,这类高管更容易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更容易发生违规腐败。唯有在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使政治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阮滢  赵旭  
文章基于审计署公布的中央企业集团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以2010—2014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审计监督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监督能够抑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这种监督作用并不对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政府审计在发挥其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研究发现这种抑制效果将会持续到政府审计公告年度。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池国华  杨金  郭菁晶  
非效率投资尤其是过度投资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有企业的顽疾,不仅损害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更成为阻碍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非效率投资的治理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然而已有的研究存在系统性不足问题,即在研究中往往只侧重于某一方面,这显然不利于非效率投资的综合治理。为此,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与EVA考核对非效率投资的综合治理机理,并构建了非效率投资的综合治理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以2010-2013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和EVA考核对非效率投资的综合治理效应,一方面以期为从根本上解决非效率投资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另一方面为促进制度制定的协调性与制度实施的系统性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静  
本文以2010-2014年我国文化相关产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政府补助与企业投资支出、政府补助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的现象较投资过度更为广泛;政府补助能够促使企业加大投资规模,但对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效果并不显著,反而会加大过度投资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降低企业投资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静  
本文以2010-2014年我国文化相关产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政府补助与企业投资支出、政府补助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的现象较投资过度更为广泛;政府补助能够促使企业加大投资规模,但对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效果并不显著,反而会加大过度投资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降低企业投资效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修平  高鹏  王化成  
本文通过手工搜集2007—2015年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内部其他成员企业负面业绩冲击对于上市公司商业信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集团内部某一成员企业发生大幅业绩下滑时,由此产生的负面业绩冲击会降低集团内部其他上市公司从上下游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规模。进一步研究表明,业绩冲击对集团内部其他上市公司获得的关联商业信用不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而对非关联商业信用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证实了业绩冲击对集团内部其他上市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负面作用主要是通过"负面信息传染渠道"实现的。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集团领域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企业集团内部业绩传染效应的重要影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