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42)
- 2023(5269)
- 2022(4578)
- 2021(4344)
- 2020(3726)
- 2019(8650)
- 2018(8391)
- 2017(17420)
- 2016(9565)
- 2015(10366)
- 2014(10403)
- 2013(10225)
- 2012(9587)
- 2011(8350)
- 2010(8788)
- 2009(8378)
- 2008(8961)
- 2007(8234)
- 2006(7538)
- 2005(6924)
- 学科
- 业(40945)
- 管理(39562)
- 济(38462)
- 经济(38418)
- 企(37754)
- 企业(37754)
- 财(22146)
- 方法(18666)
- 务(18036)
- 财务(18022)
- 财务管理(17998)
- 企业财务(17427)
- 数学(16880)
- 数学方法(16689)
- 制(10787)
- 策(9536)
- 农(9017)
- 中国(7969)
- 业经(7598)
- 体(7347)
- 银(6702)
- 银行(6701)
- 体制(6414)
- 贸(6367)
- 贸易(6361)
- 融(6333)
- 金融(6333)
- 易(6240)
- 行(6204)
- 划(5812)
- 机构
- 学院(134331)
- 大学(133320)
- 济(59420)
- 经济(58206)
- 管理(55799)
- 理学(47576)
- 理学院(47223)
- 管理学(46613)
- 管理学院(46362)
- 研究(40814)
- 财(35290)
- 中国(35066)
- 京(26674)
- 财经(26617)
- 经(24167)
- 江(20470)
- 科学(20198)
- 所(19921)
- 财经大学(19867)
- 中心(19178)
- 北京(17241)
- 经济学(17235)
- 研究所(17002)
- 商学(16985)
- 商学院(16858)
- 州(16377)
- 农(15509)
- 经济学院(15455)
- 院(14702)
- 融(14630)
- 基金
- 项目(78110)
- 科学(63164)
- 研究(59181)
- 基金(59010)
- 家(49109)
- 国家(48665)
- 科学基金(43712)
- 社会(38115)
- 社会科(36368)
- 社会科学(36360)
- 基金项目(30514)
- 自然(28909)
- 省(28805)
- 自然科(28296)
- 自然科学(28291)
- 教育(27913)
- 自然科学基金(27826)
- 资助(26062)
- 划(24360)
- 编号(24256)
- 成果(21032)
- 部(18946)
- 教育部(17028)
- 性(16940)
- 重点(16881)
- 人文(16851)
- 课题(16096)
- 创(15979)
- 项目编号(15921)
- 制(15676)
共检索到211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廖佳 占云
本文以200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显著提升了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控股股东未股权质押的公司,非控股大股东对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中更显著;相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的时期,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更显著。进一步考虑非控股大股东异质性发现,相较于国有非控股大股东与其他非控股大股东,外资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非控股大股东对投资决策的积极影响最终能够提升公司的增长和清算期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朝晖
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中 ,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股独大引起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建立控股股东与证券市场之间相互博弈的微观经济模型讨论控股股东非效率投资决策的动因和模式。本文的模型指出 ,控股股东通过自身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进行外部套利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控股股东对外部收益的追求将导致上市公司进行非效率投资 ,最终走向崩溃。在政策含义方面 ,增强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和监管 ,减少信息不对称 ,将有利于增强市场对控股股东外部套利的反应能力。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本文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非
投资是拉动企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高效率的投资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现实中由于投资意愿偏误和决策失误等因素的影响,非效率投资问题广泛存在。文章选取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究大股东控制力、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机制质量越高,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越低;大股东控制力越强,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越高;大股东控制力会显著削弱公司治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力 公司治理 非效率投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洋洋 王生年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效率变革是促进质量变革的有效手段,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以2012~202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增加,企业投资效率先升后降,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企业投资效率呈倒U型关系,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地,探究了倒U型关系的拐点。以自由现金流理论与宏观环境动态变化为基础的机制检验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在有充足自由现金流、获得政府补助以及面临较高环境不确定性的企业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结论为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培友 杨贝贝 高太光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日渐增多,独立董事、监事等传统治理手段作用受限。在逐渐兴起的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现实背景下,非控股大股东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此,文章以2009—2020年沪深A股26 570个年度观测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退出威胁通过抑制两类代理成本提升企业绩效;高战略差异度可增强退出威胁治理效应,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或退出更可信时,退出威胁治理效应更加显著。文章丰富了企业绩效研究,从退出威胁角度验证了非控股大股东治理效应,为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提升企业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松 莫星兴
能否将企业的杠杆率控制在有效防范风险的阈值内,事关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去杠杆”战略的稳步推行。选取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视角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否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研究结果显示,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提升资本结构调整速度、降低资本结构偏离程度;区分偏离方向发现,相较于向下偏离目标资本结构,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更能加快对向上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降低向上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的程度。机制检验发现,提高信息透明度、缓解两类代理问题是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发挥治理机制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退出威胁可信性、退出威胁强度及市场化程度越高,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治理效应越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伟艳 胡士集
本文以我国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审计定价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主要是通过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进而影响审计定价。进一步分析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审计定价的负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的样本中更加显著。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锴 纳超洪
选取2007~2013年上市公司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数据,实证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决策中大股东的股权代理问题和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对跨国并购决策中股权代理问题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决策中存在大股东代理问题,国有上市公司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越不愿意进行跨国并购;股权制衡、董事长海外背景和公司海外销售水平能够缓解跨国并购决策中的大股东代理问题,而产品市场竞争则会加剧跨国并购决策中的大股东代理问题。
关键词:
跨国并购 大股东控制 代理问题 公司治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付秀 申艳艳 蔡欣妮 姜禄彦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显著减少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改善了股权质押后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降低了股权质押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并且其他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大时,该效应越大。此外,多个大股东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少面临分析师的降级调整,进一步为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监督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在丰富多个大股东公司治理效应领域文献的同时,也对构建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股权质押 控股股东 私利行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弘
在我国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与并购融资决策的关系。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角度开展的理论分析指出,定向增发会妨碍第一大股东通过并购攫取控制权私利,因此他会利用个人地位阻止定向增发的发生。但如果大股东相互制衡的状态在公司中已然存在,其他大股东则会推动定向增发的实施。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并购融资决策中,第一大股东地位越高,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概率越小,而股权制衡度越高,这一概率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东的存在会增强上市公司选择非定向增发的倾向性,但不会影响股权制衡的治理效果。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愿选择定向增发的并购融资方式,更有可能是出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立国 易茂安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对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治理实践差异的理论解释。在缺乏有效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外部法律,并且存在政府对证券市场发展"托市"行为的基础上,较低的公司治理绩效和证券市场的表面繁荣可以共存。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方向不在于公司股权的分散化,而在于政府改变对证券市场发展的特殊偏好。
关键词:
大股东 投资者保护 公司治理 证券市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文龙 林琳
我国上市最基本的代理问题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文章就以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为前提,通过考察大股东跨期最优条件下的投资行为与股利行为。发现随着投资者保护的增加或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会减少过度投资同时增加股利的发放。随着公司再融资次数和数量的增加,会刺激公司增加投资。该结论为已有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跨期最优 投资 股利分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银灵
本文以2011-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非控股股东参与和公司治理水平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与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即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显著抑制了非效率投资;非控股股东参与和非效率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即非控股股东的积极参与能显著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非控股股东参与显著增强了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公司治理 非效率投资 非控股股东参与
[期刊] 征信
[作者]
万立全 陈峻博
选取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投票数据,研究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积极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积极性与投资效率存在反向因果关系。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越高,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投资过度;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投资过度现象更为显著。第二,非控股股东通过高管股权激励路径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第三,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存在一定局限性,要合理调控非控股股东权利,实现其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从而达到共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侯婧 朱莲美
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是资本市场的普遍行为,而投资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其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基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视角,以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加大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致使控制权杠杆增高,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引起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显著增加,也表明股权质押行为加重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当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机制较弱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