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3)
2023(7745)
2022(6265)
2021(5440)
2020(4777)
2019(10575)
2018(10321)
2017(20064)
2016(10853)
2015(11852)
2014(11574)
2013(11637)
2012(10366)
2011(8950)
2010(9163)
2009(8697)
2008(8971)
2007(8121)
2006(7191)
2005(6703)
作者
(31302)
(26166)
(26153)
(24345)
(16759)
(12422)
(11763)
(10015)
(9746)
(9333)
(8847)
(8743)
(8462)
(8191)
(8150)
(7863)
(7842)
(7728)
(7522)
(7309)
(6473)
(6443)
(6294)
(5871)
(5860)
(5856)
(5726)
(5723)
(5276)
(5055)
学科
(72194)
(68686)
企业(68686)
(53524)
经济(53461)
管理(50988)
方法(24808)
业经(24753)
(20796)
(20191)
(17971)
财务(17967)
财务管理(17954)
数学(17525)
数学方法(17421)
企业财务(17039)
农业(15439)
技术(15124)
(12178)
(12032)
企业经济(11856)
(11277)
经营(11042)
理论(10531)
(10499)
技术管理(10104)
(9950)
中国(9627)
体制(8871)
决策(8791)
机构
学院(163969)
大学(155974)
(72967)
经济(71891)
管理(71086)
理学(61537)
理学院(61030)
管理学(60377)
管理学院(60078)
研究(46765)
中国(38901)
(33440)
(31595)
(31483)
科学(27047)
财经(26764)
(25552)
业大(25192)
农业(25030)
(24321)
(23220)
中心(21645)
经济学(21344)
商学(21238)
商学院(21066)
研究所(20757)
经济管理(20611)
财经大学(19557)
(19490)
经济学院(19447)
基金
项目(105716)
科学(86044)
基金(79128)
研究(77579)
(67997)
国家(67298)
科学基金(60514)
社会(52186)
社会科(49680)
社会科学(49666)
(43080)
基金项目(42275)
自然(39162)
自然科(38360)
自然科学(38352)
自然科学基金(37817)
教育(34559)
(34112)
资助(31502)
(30907)
编号(30207)
(26074)
(23417)
创新(23306)
重点(23202)
(22849)
成果(22069)
国家社会(21788)
(21552)
人文(20800)
期刊
(83153)
经济(83153)
研究(44372)
管理(31506)
(30329)
(29954)
中国(28933)
科学(22143)
农业(21104)
学报(21003)
大学(16869)
技术(16792)
业经(16596)
学学(16496)
(14316)
财经(13802)
(13188)
金融(13188)
经济研究(12652)
(12009)
技术经济(11916)
问题(10603)
财会(10444)
教育(10074)
现代(9386)
世界(8902)
商业(8899)
会计(8029)
经济管理(7934)
(7801)
共检索到239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盛明泉  陈一玲  谢睿  
文章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OP方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究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股权制衡对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非执行董事在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股权制衡削弱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由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突出的委托代理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股权制衡的削弱效果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不仅为优化董事会结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为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百兴   李琦玮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董事会成员由于社会资本不同而形成的非正式层级对公司治理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索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越清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代理成本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在非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更显著,在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企业中这种正向作用会随之加强。本文从董事会角度拓展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可为企业优化董事会结构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思阳  孙光国  
本文基于董事在关联行业任职(DRIs)的数据,考察产业链信息溢出给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RIs增强了上市公司的产业链信息优势,通过驱动企业创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董事在关联行业担任非独立董事或管理层更有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当上市公司对产业链信息需求更高时,DRIs的作用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良好的外部治理机制是DRIs发挥产业链信息优势的保障。DRIs具有产业协同作用,可以实现产业链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为剖析产业链信息如何实现融通提供了新视角,对探索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路径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晓涛  邓虞  高燕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新时代以来,中央对企业董事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董事会成员多种特征差异形成的董事会断裂带,对公司治理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2011—2020年的数据为样本,探究董事会断裂带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断裂带程度越大,越能提高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在融资约束条件下,在董事会断裂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两者之间有着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在国有企业、非两职合一的企业中,董事会断裂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董事会结构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源  赵阳  秦帅  
高质量发展要求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正确把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显著降低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限制企业绿色转型实现,这种负向效应在环境风险较高的情况下更为显著;但若公司治理机制运行有效,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将会被抑制。拓展性检验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降低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企业粗放生产,进而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上述结论表明,若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环境保护制度,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可能会对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发挥政府、公众和保险公司的作用,使管理层更注重长期利益,从而促使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产生相对积极的经济后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于瑶  祁怀锦  
本研究以国务院国资委主导的央企控股集团公司董事会建设为准自然实验,以2005—2018年央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该项控股集团公司治理改革对下属子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建设提升了所控股制造业上市子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董事会的成立对母公司现有监督治理手段与条件产生了补充作用,在高管纵向兼任较少以及母子公司地理距离更远的样本中,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建设对上市子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中介效应分析得出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建设主要通过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抑制大股东掏空、改善信息环境以及缓解政策性负担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促进作用。在集团母公司存在超额控制权、上市子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以及非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样本中,该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本研究从控股股东自身治理改革视角丰富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明确了顶层治理结构设计的重要意义,为提升央企资源配置效率、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路径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丹   李笑迎  
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发挥作用的。非效率投资在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抑制非效率投资是国家审计促进企业TFP提升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地,二次审计正向调节了国家审计对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国家审计的促进作用在非效率投资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主要缓解了制造业企业投资不足问题。研究结论为微观企业借助审计监督力量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审计治理机制提供了路径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李淑云  杨俊  
要素错配是中国经济转型阶段的重要特征,企业在要素错配下的行为选择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可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要素错配纳入企业存续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框架,发现企业存续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通过反事实模拟得出要素错配平均意义上延长了企业达到其TFP峰值时间约0.75年的结论;进而考察了要素错配对企业存续的影响,发现要素错配总体而言延长了企业的存续时间,且相比高效率企业,要素错配更倾向于延长低效率企业的存续时间,这是其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回归验证了这一假设。本文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要素市场化进程、改善企业生存环境以及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戴书松  邵莎莎  
新政治经济学提出,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能够改变微观经济体的行为。本文以十二五规划为研究背景,以2011-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对这两者关系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产业政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以及管理层的行为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而非执行董事作为董事会构成人员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对管理层起到监督作用,缓解公司代理问题,维护股东的利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覃飞  陈亚会  徐长生  
在我国强调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大背景下,法律执行效率这一软环境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2000—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地市级法律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律执行效率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进一步考虑要素投入、产权属性等企业异质性因素以及区域差异后还发现:法律执行效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且对劳动密集型私有企业的正面效应更大;较高的法律执行效率还能通过保护技术和专利等显著提升高研发投入型企业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因较差的法制环境削弱了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鹏飞  李俊青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契约依赖度指标衡量企业的专用性投资程度,考察了契约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契约执行效率改善能够更为显著促进契约依赖度较高企业的生产率;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契约执行效率提高对外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不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民营企业,随着契约依赖度的增强,契约执行效率提高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不同规模的企业中,随着契约依赖度的提高,契约执行效率改善对小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对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影响较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彦皓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地级市层面的企业治污投资数据构建了一个2003—2007年的面板,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企合谋在背后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用企业治污投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衡量的环境规制强度每上升1%,企业当期的生产率下降约1%。当政企合谋可能性上升时,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减弱,说明政企合谋带来的监管放松和处罚不力弱化了环境规制对合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中央政府应加强环保领域统一执法,破解囚徒困境式的环境规制。同时,本文的发现为环保机构监测监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荻  尹恒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传统方法(DEA、SFA方法、指数方法和OLS、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等参数方法)都具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视野局限在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很少关注这些数据背后的企业行为。自OLLEy&PAkES(1996)开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结构方法迅速发展。这一新方法尝试打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黑箱,将微观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中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结构方法迅速扩展到企业需求估计、溢价估计和国际贸易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