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0)
- 2023(14560)
- 2022(12398)
- 2021(11400)
- 2020(9928)
- 2019(22563)
- 2018(22423)
- 2017(43615)
- 2016(23559)
- 2015(26333)
- 2014(26113)
- 2013(25719)
- 2012(23591)
- 2011(21116)
- 2010(20886)
- 2009(19607)
- 2008(19226)
- 2007(17202)
- 2006(14639)
- 2005(12827)
- 学科
- 济(94898)
- 经济(94767)
- 管理(67713)
- 业(66480)
- 企(52228)
- 企业(52228)
- 方法(48582)
- 数学(43847)
- 数学方法(43354)
- 农(27299)
- 中国(26264)
- 财(26191)
- 业经(20148)
- 贸(19791)
- 贸易(19783)
- 易(19309)
- 学(18895)
- 制(18454)
- 农业(18452)
- 务(16579)
- 财务(16534)
- 财务管理(16494)
- 地方(16033)
- 银(15896)
- 银行(15839)
- 企业财务(15638)
- 行(15053)
- 技术(14498)
- 融(14189)
- 金融(14186)
- 机构
- 大学(341933)
- 学院(340077)
- 济(140771)
- 经济(138099)
- 管理(134346)
- 理学(117390)
- 理学院(116138)
- 管理学(114093)
- 管理学院(113474)
- 研究(109608)
- 中国(83080)
- 京(70224)
- 科学(69132)
- 财(64405)
- 农(62453)
- 所(55338)
- 业大(55245)
- 财经(52692)
- 中心(52012)
- 研究所(50722)
- 农业(49916)
- 江(48666)
- 经(47959)
- 经济学(43788)
- 北京(43198)
- 范(41631)
- 师范(41056)
- 经济学院(40033)
- 财经大学(39374)
- 院(39214)
- 基金
- 项目(234973)
- 科学(184656)
- 基金(173149)
- 研究(163985)
- 家(153348)
- 国家(152137)
- 科学基金(129999)
- 社会(105916)
- 社会科(100573)
- 社会科学(100543)
- 基金项目(92121)
- 省(91214)
- 自然(86433)
- 自然科(84512)
- 自然科学(84483)
- 自然科学基金(82989)
- 划(77767)
- 教育(75304)
- 资助(70670)
- 编号(65240)
- 重点(52905)
- 部(52005)
- 成果(51607)
- 发(49419)
- 创(48906)
- 科研(46557)
- 创新(45838)
- 计划(44770)
- 国家社会(44711)
- 教育部(44357)
共检索到475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占峰 刘超 高小季 陈昊
一亿左右流动人口的落户问题一直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体部署提出了引导劳动力人口跨区合理流动的户籍制度改革方向。与之相对应的现实却是大量的人口聚集于大型和超大型城市,中小城市则无人问津。在中小城市户籍限制不断放开的情况下,人口依然聚集于大城市,不同城市间非户籍福利的差异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此,有必要对不同省份的非户籍福利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劳动力流动和非户籍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先用因子分析对31个省份非户籍福利水平进行比较,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用回归分析研究劳动力流动和非户籍福利水平的关系,为政策制定者引导劳动力跨区合理流动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非户籍福利 户籍制度改革 流动人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占峰 刘超 高小季 陈昊
一亿左右流动人口的落户问题一直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体部署提出了引导劳动力人口跨区合理流动的户籍制度改革方向。与之相对应的现实却是大量的人口聚集于大型和超大型城市,中小城市则无人问津。在中小城市户籍限制不断放开的情况下,人口依然聚集于大城市,不同城市间非户籍福利的差异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此,有必要对不同省份的非户籍福利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劳动力流动和非户籍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先用因子分析对31个省份非户籍福利水平进行比较,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用回归分析研究劳动力流
关键词:
非户籍福利 户籍制度改革 流动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佳锐
户籍制度的存在,导致我国的城乡就业从原先的"三元结构"转变为"四元结构":存在着大量于城市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农村户籍农民工。为了推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关键需要解决这部分劳动力的城市户籍。本文在对户籍制度改革多方博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 ForCe DynamiC Survey,CLDS)数据库,考察了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利益与流动的影响,调研结果发现:户籍制度导致了进城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和子女受教育等方面受到歧视,阻碍了农民工向城市的流动;而当这些歧视不存在时,绝大部分农民工愿意留在工作地所在的城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可人
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对农村与城镇间劳动力的流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追溯了户籍制度的建立、发展演化过程,立足户籍制度演变历程分析了城镇和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以及劳动力市场在城乡之间的对立分割对劳动力在乡村——城镇之间的流动和迁徙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户籍制度与重工业化战略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和农村形成的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制约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户籍制度的改革亟需改善和解决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市场以及城镇内部由于户口属性不同呈现出的农业户籍与非农城镇户籍人口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状,促进劳动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加强
当前,企业员工工资上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物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与用工效率低下的双重压力。不过,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也有利于倒逼企业创新和改进物流效率,进而通过提高用工效率来转移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困境。因此,物流企业一定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如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惩罚制度,鼓励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物流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积极因素,加快信息化提升步伐,一方面通过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高效物流,推动企业从传统物流业经营模式向智能物流转型;一方面通过培养物流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以新的思维经营物流,发展物流,促进物流...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用工效率 转型升级 物流企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晓春 马轶群
本文考虑到现在还在我国普遍实行的农村与城市分离的户口政策,根据流向城市的农村户口劳动力的去向,将城市部门分为两个部门,建立了一个哈利斯—托塔罗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模型。并用这个模型分析了农村户口劳动力向城市劳动转移的经济效果。随着经济发展、改革深化,我国现行的户口政策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本文为加快这方面工作的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世伟 郭凤鸣
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对东北地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和城市工之间的工资差异、行业分布差异、社会保险差异和劳动报酬差异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和城市工之间工资差异的16%、行业分布差异的50%和社会保险享有差异的43%是由户籍歧视造成的;劳动报酬差异的48%是由个人特征差异引起的,而劳动报酬差异的23%、16%和13%则分别是由户籍制度引起的行业分割、行业内部的工资歧视和福利歧视造成的。因而,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劳动就业制度、工资制度和员工福利制度,有助于缩小农民工和城市工之间的劳动报酬差距。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亚萍 姜红星
分析户口迁移政策改革的成本与收益 ,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跨地区流动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实现劳动力的自由迁移不仅符合政府部门的利益而且可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实现政府的目标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迁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艾小青 冯虹 李家琛
本文将北京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区分为北京和外地户籍,利用课题组抽样调查数据,使用Oaxaca-Blinder模型分析北京和外地户籍劳动力的收入差异,揭示了北京劳动力市场的户籍歧视。研究发现:在劳动力生产率(年龄、教育、工作经验等)一致的情况下,外来劳动力在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均受到区别对待,不仅有绝对水平的差距,还存在工资决定机制的不公平。全样本分解结果显示北京和外地户籍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只有65.4%可以用个体特征差异解释,其余34.6%由差别对待即户籍歧视导致。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北京劳动力市场中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并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孟凡强 邓保国
本文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分析了中国城乡工资差异及其中户籍歧视的影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全国层面来看,城乡工资差异在工资分布的不同位置上存在不对称现象,城乡工资差异随工资分布由低分位数向高分位数上升而趋于缩小,并且这一变化趋势是由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的缩小导致的,这一结论也适用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第二,从分地区的城乡工资差异来看,在中分位数和低分位数上,东部地区城乡工资差异最大;在较高分位数上,西部地区城乡工-资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在整体工资分布上城乡工资差异是三大地区中最低的。第三,从分地区由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来看,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西部地区由...
关键词:
城乡工资差异 户籍歧视 分位数分解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宋扬
本文构建了刻画当前户籍制度特征的劳动力市场模型。政策模拟分析显示,当户籍制度全面放开后,会有1.64亿新增的高龄农民工进入城市,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会大幅增加GDP。改革后高龄农民工的收入会显著提高,收入差距将大幅度缩小。此外,测算发现改革成本与GDP的增加基本上可以抵消。可见,改革成本不应该成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制约因素。如果政府旨在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应该全面彻底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尽早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劳动力市场 成本收益分析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孟凡强 吴江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影响因素及户籍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效应,越晚开始工作的工人群体,其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越大,但整体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仍然过低,劳动合同制度的推行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进城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显著低于城镇工人;工人人力资本存量对劳动合同签订有正向影响;企业特征对劳动合同的签订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劳动合同 户籍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凯 白重恩 谢沛初
户籍制度曾经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巨大障碍,近年对其进行的改革促进了大量永久移民的形成,这是得到公认的。但是,户籍制度改革对短期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缺乏研究,而这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部分。在1998年中央政府明确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改革目标后,户籍制度改革是否起到了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作用从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贡献,则需要用数据分析。本文对2003—2006年期间发生的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效果进行检验,通过双差回归方法在户改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总量以及向大中城市而不是省会等特大城市流动的效应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在此期间,很少有证据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对短期劳动力流动产生了显著...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劳动力流动 双差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梁海燕 徐超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关系是学者们长期讨论的问题之一,但是两者的关系并未得到统一的结论。本文通过数理模型对劳动力流动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理论说明,并使用1982年-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劳动力流动对地区间收入差距起到了收敛的作用,这意味着促进省际间劳动力的迁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对制定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地区间收入差距 协整分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莉 唐为
本文构建了包含劳动力异质性与集聚外部性的空间均衡模型,利用2005年、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反事实分析,考察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工资与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村流动人口一方面为城市经济带来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对城市低(高)技能劳动力产生替代(互补)效应,导致城市低技能工资水平微弱下降,高技能工资水平明显上升;(2)人口流入促进城市住房成本上涨及房屋所有者租金收入增加,使城市居民总体福利水平提升,但低技能租房者的福利受损;(3)农村人口因迁移到高工资的城市地区而获得明显福利改善;(4)总体而言,2005—2015年城乡迁移成本下降促使全国福利提升4%~5%。因此,继续推进城乡人口迁移有利于改善社会福利,但应根据人口流动方向合理配置土地和住房资源,以减少部分城市人口的福利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