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97)
2023(11608)
2022(10347)
2021(9934)
2020(8319)
2019(19410)
2018(19257)
2017(37171)
2016(20140)
2015(22311)
2014(22356)
2013(21929)
2012(19922)
2011(18029)
2010(17863)
2009(16548)
2008(15965)
2007(13821)
2006(12273)
2005(10742)
作者
(57584)
(47689)
(47369)
(45052)
(30472)
(22926)
(21411)
(18693)
(18151)
(16902)
(16506)
(15956)
(15235)
(15045)
(14682)
(14465)
(14334)
(14134)
(13807)
(13549)
(11827)
(11688)
(11408)
(10894)
(10699)
(10578)
(10545)
(10527)
(9587)
(9343)
学科
(78048)
经济(77970)
管理(56550)
(50687)
(43709)
企业(43709)
方法(36314)
数学(29879)
数学方法(29463)
(22018)
(18965)
中国(18961)
(18187)
业经(17068)
理论(16124)
环境(15933)
地方(15762)
(13773)
(12858)
农业(12785)
(12710)
贸易(12703)
(12277)
教育(12006)
(11969)
(11836)
财务(11771)
财务管理(11752)
技术(11685)
企业财务(11163)
机构
大学(283632)
学院(279955)
管理(111907)
(103562)
经济(101124)
理学(97160)
理学院(96010)
管理学(94179)
管理学院(93662)
研究(93561)
中国(67184)
(61306)
科学(61094)
(47177)
(46888)
(43190)
研究所(43073)
业大(42046)
中心(41566)
(40793)
(40454)
师范(40429)
北京(39092)
财经(38377)
(34880)
(34467)
农业(33713)
(33250)
师范大学(33045)
经济学(30132)
基金
项目(195538)
科学(152675)
研究(142704)
基金(140688)
(122884)
国家(121857)
科学基金(104048)
社会(88097)
社会科(83293)
社会科学(83270)
(76346)
基金项目(75451)
自然(68540)
自然科(66854)
自然科学(66838)
自然科学基金(65615)
教育(65576)
(64449)
编号(58517)
资助(58207)
成果(47851)
重点(43458)
(42382)
(41141)
课题(40168)
(39901)
科研(37551)
创新(37070)
项目编号(36491)
大学(36463)
期刊
(112711)
经济(112711)
研究(80673)
中国(51089)
学报(47066)
科学(42958)
管理(39814)
(38321)
教育(35503)
大学(35078)
(34727)
学学(32459)
农业(27100)
技术(23416)
(18932)
金融(18932)
图书(18505)
业经(18270)
财经(17792)
经济研究(17332)
(15057)
问题(14445)
科技(14002)
(13915)
理论(13846)
(13282)
资源(12999)
实践(12960)
(12960)
技术经济(12705)
共检索到402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云  
本文将非惯常环境作为旅游的核心概念,阐述了非惯常环境与惯常环境的特征以及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重新解释和推广了利珀模型和普洛格模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旅游现象和本质,并试图以非惯常环境概念来重构旅游学研究的学科体系框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云  
本文以非惯常环境及其体验这两个核心概念,重新解析了旅游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讨论了旅游经济学和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旅游学的学术框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海波  
非惯常环境、体验均是旅游定义的核心概念,关系到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和概念的周延性。在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将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境分别细分成足迹环境和非足迹环境两类,并阐述了其概念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向度以及相互转换消长、切换、投射等关系。同时,将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分为一般性体验和特殊性体验,认为体验是人对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特定向度的探求和被给予过程,并分析了旅游体验的内涵、特性以及质量评估等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海波  
非惯常环境、体验均是旅游定义的核心概念,关系到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和概念的周延性。在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将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境分别细分成足迹环境和非足迹环境两类,并阐述了其概念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向度以及相互转换消长、切换、投射等关系。同时,将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分为一般性体验和特殊性体验,认为体验是人对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特定向度的探求和被给予过程,并分析了旅游体验的内涵、特性以及质量评估等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海波  
非惯常环境、体验均是旅游定义的核心概念,关系到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和概念的周延性。在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将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境分别细分成足迹环境和非足迹环境两类,并阐述了其概念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向度以及相互转换消长、切换、投射等关系。同时,将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分为一般性体验和特殊性体验,认为体验是人对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特定向度的探求和被给予过程,并分析了旅游体验的内涵、特性以及质量评估等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云  
我国现代旅游业和旅游学科发展至今已逾40年了,但旅游学术研究尚未达到"四十而不惑"的境界,旅游基础理论研究仍然非常薄弱,甚至对旅游这一最根本的概念都还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学术定义。由于旅游研究在逻辑起点上就存在分歧,造成某些研究结论很难自圆其说并达到逻辑自恰,也就无法建构起旅游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从而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海波  
通过借鉴和思考,笔者认为闲暇时间是间隔镶嵌在个人一整段生存状态里的片段时间。同时,为了贴切描述旅游者的运动特征,文章引入了物理学中位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旅游界定为:人们在一段离开惯常环境但位移为零的生存状态里,利用闲暇时间开展的体验活动,据此辨析了旅游与休闲、旅行和惯常环境与非惯常环境切换复原之间的关系。将旅游划分为兴趣驱动型、事务引致型和综合引致型三种基本类型,并对旅游统计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旅游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对旅游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统领学科的理论范畴是个体或群体惯常环境与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任何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或学科都有与其学科性质和学科内容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以作为该理论和学科研究的基本手段和工具。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根据其学科性质和特点,我们应使用如下研究方法:一是综合法和借鉴法;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三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凌云  
在不同的语境下,"旅游"的含义是不同的,内涵复杂多义。"旅游学"一词一般只存在于《旅游学概论》类的教科书中,但从目前坊间收集到的国内《旅游学概论》类的教材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旅游学的内涵和外延,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分类和归属等,各家看法都还很不一致,国外学者对于此也无明确的一致意见。本文认为,旅游学的学科发展和体系建设应该从旅游的最基础、最核心和最本质的概念出发来研究和构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才  
本文就旅游研究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阐述:①旅游研究方法论的含义;②为什么要从社会学研究视角进行研究;③社会学理论体系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适用范围问题;④旅游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基本轮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秀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德谦  
概念是人类在其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跨越中对事物本质的抽象与概括,因此对它的厘定就成了构建学科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基于概念所依托的语言载体是词或词组,所以国人在研究旅游学科和旅游业时,进一步厘清"旅游"与"tourism"等的概念,将会十分有益。文章五章,前后两章是小引和结语;其第二、三两章先后从传统词源学和认知语言学切入探问,从跨语言的比较语义学的角度,剖析了"旅游"与"tourism"的义位与构词语素,讨论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同与不同;并在指出"tourism"所具有的"旅游者活动""旅游业""旅游学"等多重语义后,通过第四章几个视角的补充讨论,以辨清研究者不同关注的互补实质,从而为消弭误会,寻求学人共识的基础,并进而在对诸家共识的归纳中,肯定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统计建议》的可遵循性。文章认为,面对旅游学发展的新态势,学科进步还需认真加强基础研究才行。文章结语再次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点:(1)就语源学的角度看,虽然汉语不及物动词"旅游"与英语名词"tourism"是近义词,但是不同民族语言的历史渊源、当今的变化,以及有关文献分析已经证实了的,更值得国人注目的,是二者在含义、用法和使用范畴等方面的同中有异。(2)就专业用语的角度看,"tourism"作为反映世界旅游发展和旅游学科进展的行业用语和学科用语,其虽与汉语日常用语"旅游"同属一个概念范畴,却不能等同于汉语中日常生活用语的"旅游";中国旅游研究者在将"旅游"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学科用语使用时,其含义的中心不应与国际用语有太多的差异。(3)从旅游研究的国际共识看,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建议书的主要关注重心,显然是与各国政府及多数研究者在提出旅游概念时所关注的多种目的旅游活动的影响的广泛涉及相一致的,而不只是有多少人在旅游时得到了愉悦的感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德谦  
概念是人类在其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跨越中对事物本质的抽象与概括,因此对它的厘定就成了构建学科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基于概念所依托的语言载体是词或词组,所以国人在研究旅游学科和旅游业时,进一步厘清"旅游"与"tourism"等的概念,将会十分有益。文章五章,前后两章是小引和结语;其第二、三两章先后从传统词源学和认知语言学切入探问,从跨语言的比较语义学的角度,剖析了"旅游"与"tourism"的义位与构词语素,讨论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同与不同;并在指出"tourism"所具有的"旅游者活动""旅游业""旅游学"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秦岭南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被进一步关注 ,而旅游行业本身的特点 ,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本文着重从旅游学的研究角度 ,包括理论方面和研究现状 ,尤其是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分支和学科成熟度等方面作了分析 ,提出对旅游学研究的把握是旅游高等教育安排中要深入考量的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