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5)
2023(4475)
2022(3880)
2021(3815)
2020(3238)
2019(7739)
2018(7919)
2017(14341)
2016(8339)
2015(9615)
2014(9533)
2013(9385)
2012(8822)
2011(7831)
2010(8058)
2009(7356)
2008(7712)
2007(6982)
2006(6422)
2005(5672)
作者
(23604)
(19675)
(19472)
(18314)
(12827)
(9409)
(8917)
(7590)
(7484)
(7311)
(6972)
(6753)
(6507)
(6271)
(6059)
(6033)
(5984)
(5896)
(5786)
(5731)
(4945)
(4896)
(4749)
(4678)
(4579)
(4480)
(4357)
(4313)
(4024)
(3963)
学科
管理(31184)
(27027)
经济(26990)
(24609)
(21924)
企业(21924)
方法(10581)
(10451)
地方(8704)
(8229)
数学(8066)
数学方法(7918)
(7576)
财务(7553)
财务管理(7533)
(7045)
企业财务(7043)
业经(6942)
(6942)
中国(6518)
理论(6160)
(5734)
农业(5660)
(5485)
(5289)
银行(5276)
(5184)
(4823)
经营(4740)
人事(4661)
机构
大学(112032)
学院(110727)
管理(43572)
研究(37171)
(37056)
经济(35751)
理学(35351)
理学院(34770)
管理学(34114)
管理学院(33839)
中国(30729)
(25494)
科学(24860)
(21080)
(19538)
(19401)
(19179)
中心(18252)
研究所(17523)
(17301)
师范(17151)
业大(16394)
北京(15763)
(15637)
财经(15298)
农业(15015)
师范大学(14012)
(13683)
(13472)
(13463)
基金
项目(70163)
科学(54198)
研究(51693)
基金(49382)
(43099)
国家(42699)
科学基金(36145)
社会(29937)
社会科(28112)
社会科学(28100)
(27721)
基金项目(27054)
自然(24770)
自然科(24106)
自然科学(24098)
(23959)
教育(23824)
自然科学基金(23657)
编号(21850)
资助(19793)
成果(18703)
重点(15856)
课题(15605)
(14888)
(14749)
(14195)
科研(13439)
创新(13288)
大学(13041)
计划(12984)
期刊
(49335)
经济(49335)
研究(33894)
中国(26685)
(19580)
管理(18456)
科学(17563)
学报(17470)
(16767)
教育(14324)
大学(13084)
学学(11867)
(11797)
金融(11797)
农业(11140)
技术(9970)
图书(8173)
(8030)
资源(7601)
业经(7298)
财经(7261)
(6870)
财会(6831)
会计(6680)
(6555)
(6306)
现代(6166)
经济研究(6159)
问题(6084)
书馆(5915)
共检索到181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魏玮  
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立法还是地方的物业管理政策规定,均将制度约束重点定位于居住类物业管理。针对涉及利益群体复杂的非居住物业管理尚缺乏有针对性的制度约束。这就导致了非居住物业管理纠纷不断产生,难以调解。从居住物业管理与非居住物业管理的差异性入手,在上海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非居住物业管理中较为典型的问题和纠纷,并从业主自治体系、服务制度、物业使用与维护三大模块提出了化解矛盾的法治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忠明  廖敏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当代公平正义理论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和要求。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社会保障均等化服务目标如果没有实现,将导致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并影响社会稳定。当前,由于各种原因,由社会保障服务所引发的矛盾纠纷在江西省处于常态化趋势,需要得到有效解决。政策的协调与整合、资源的多元化配置、部门伙伴关系建立、正式与非正式话语的协商能有效规避社会保障服务所引发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光喜  朱燕  
在研究我国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纠纷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在我国的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实践中,由于大部分住宅小区的业主缺乏与物业服务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导致大量物业服务企业侵犯业主合法权益的物业管理纠纷出现。提出根据不同住宅小区业主在经济承受能力和集体行动能力上的特点,分别采取政府替代型、自我管理型、行政干预型和契约均衡型等多样化的物业管理模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国强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考核作为地方政府维稳的前期考核,是理解政府维稳行为的重要角度。文章主要以T县为例,介绍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考核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考核的侧重点,探讨了考核结果的合理性问题,进而提出采用淘汰赛模式来解释考核结果。文章据此对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问题,得出了一个基本判断,即在锦标赛模式下,地方政府的主要动机是获得奖励,故努力争先;在淘汰赛模式下,地方政府的主要动机是避免惩罚,故重在避免落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荣卓  颜慧娟  
近年来,全国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一些较好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在技术手段、目标设置与治理格局诸多方面呈现出新型治理意蕴。但实际运行中,由于当前基层综合治理体制组织资源、制度资源的薄弱,导致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和结构面临了诸多困境和问题。从根本上看,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一项社区公共服务,同时也属民生法治领域的治理范畴。由此,在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下,必须建构与农村社区法治需求相适应的民生法治体系,以"共治"为思路推进政府、社区与居民依法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以"民生"为前提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矛盾纠纷治理,以"法治"为保障努力把社区矛盾纠纷的解决纳入法治化轨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兴梅  
如何有效化解农村矛盾,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农村矛盾化解中,基层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笔者以河南省新乡市韩董庄镇为实证,立足我国当前农村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对农村矛盾纠纷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剖析,努力探索出农村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的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兴梅  
如何有效化解农村矛盾,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农村矛盾化解中,基层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笔者以河南省新乡市韩董庄镇为实证,立足我国当前农村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对农村矛盾纠纷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剖析,努力探索出农村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的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谷人旭,许波  
本文阐述了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才资源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 ,并以上海市为例 ,分析了目前上海市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进展及其存在的不足 ,进而提出围绕人才高地建设 ,在人才资源开发与优化管理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卢婷婷   李志远  
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充分发展,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全面提升,是中国式现代化对城市治理提出的核心要求。论文以超大城市上海为例,围绕居住空间分异如何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首先从城市治理最小行政单元的居/村委会尺度刻画了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的空间格局,其次运用因果推断中的广义倾向值匹配方法分析基于住房产权的居住分异程度对公共服务供给程度的实际影响,最后进一步阐释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在不同场景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差异性逻辑。研究发现:(1)上海居住分异程度和公共服务供给程度在空间全局呈相反关系,且在中心聚集“低分异—高供给”的空间,在边缘聚集“高分异—低供给”的空间;(2)居住分异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整体场景、分部门场景下均以显著的负向因果效应为主,即居住分异程度的加深将引起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但该影响在居住分异程度居中阶段均出现小幅度的正向波动变化;(3)相较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受到居住分异的负向因果效应作用更大。基于研究结论,论文从促进适度住房产权混合和社会融合、弥补边缘空间的公共服务资源不足、改善弱势社会群体的住房机会三方面提出城市治理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建伟  朱小川  王伟  
伴随着中国大都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城市居住功能与空间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由此产生了空间资源优化的新课题。从广义需求的视角,考察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多元化、高级化的居住需求,建立细分人群与居住效用要素的匹配性评价模型。基于在上海市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采用Friedman检验、Kendall’s W检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从质量优先度与空间优先度两个方面,进行匹配性研究。所获结论可为政府规划部门、营建企业提供建议,具体可运用于居住功能要素的规划建设数量、空间分布、品质标准的提供和指导,提高已建社区内居民的居住效用,并更准确地定位新建社区消费群体的居住需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光灿  
利用上海市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外来人口居住的空间分异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中心城区呈现产业结构主导人口结构的特征,远郊区呈现人口结构主导产业结构的特征,近郊区二者的关系取决于住房的可得性。当一个区域住房可得性较高,则容易成为外来人口的集聚区,并形成外来人口主导产业发展的特征。因此,住房政策、居住管理可以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从而起到调控大城市人口流动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剑芸  陈慰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上广  王春兰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当前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正呈现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社会问题。以上海为例,在分析当前中国大城市呈现的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可能产生的负社会效应,并提出了一些城市空间治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毛媛媛  丁家骏  
以上海市原浦东新区为例,研究影响居住区犯罪的环境要素并检验国外相关理论在国内居住区中的适用性。依据相关犯罪统计数据选取案件高发、中发、低发居住区各20个,通过现场勘查获取这60个居住区现状环境要素数据,检验出对犯罪数量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居住区规模、物业管理、居住区主路形式、居住区绿地功能四个方面,涉及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中形象与维护,自然监视以及活动支持三方面要素。同时也发现居住区规模、领域感以及通道控制等方面与居住区犯罪的关系与国外研究结论存在差异,说明国外相关理论和经验在我国居住区的适用性有待检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仇叶  
当下普遍存在的物业纠纷源于物业管理合同的正式治理结构与非正式治理结构之间的偏差。前者基于物业服务的公共性特征形成了以业主团体与物业公司为主体的双边治理结构,后者基于合同嵌入的社区结构形成了以个体业主与物业公司为主体的多边治理结构。在多边治理结构下,合同的约束力被软化,业主与物业公司的违约行为频发并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导致合同面临失效的危险。研究表明,通过对社区共同体的培育,能够为合同的正式治理结构提供社会支持,从而有效地解决物业纠纷,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