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4)
2023(2240)
2022(1864)
2021(1826)
2020(1749)
2019(3895)
2018(3750)
2017(7341)
2016(3986)
2015(4399)
2014(4606)
2013(4582)
2012(3934)
2011(3357)
2010(3511)
2009(3520)
2008(4220)
2007(3573)
2006(3012)
2005(2815)
作者
(10346)
(8413)
(8285)
(8040)
(5490)
(4082)
(3972)
(3338)
(3309)
(3179)
(2916)
(2829)
(2628)
(2592)
(2574)
(2556)
(2552)
(2505)
(2423)
(2299)
(2163)
(2140)
(2005)
(1940)
(1938)
(1916)
(1909)
(1858)
(1648)
(1639)
学科
(15846)
管理(13406)
(12304)
企业(12304)
(10706)
保险(10615)
(10558)
经济(10540)
(9184)
(8112)
财务(8110)
财务管理(8088)
(7829)
银行(7829)
企业财务(7445)
(7014)
(6464)
方法(6426)
数学(5716)
数学方法(5662)
中国(5295)
业务(4872)
制度(4756)
(4756)
各种(4315)
(4277)
金融(4277)
种类(4260)
类型(4260)
各种类型(4259)
机构
学院(51873)
大学(50642)
管理(21059)
(20091)
经济(19552)
(18471)
中国(17429)
理学(16959)
理学院(16845)
管理学(16565)
管理学院(16479)
财经(12859)
研究(11968)
(11444)
(10134)
会计(9863)
财经大学(9394)
(8829)
(8342)
银行(7912)
(7824)
金融(7682)
公司(7615)
(7460)
中心(7429)
(7039)
北京(6617)
商学(6525)
商学院(6491)
人民(6459)
基金
项目(27698)
科学(21443)
基金(20779)
研究(20498)
(17032)
国家(16871)
科学基金(15197)
社会(13186)
社会科(12459)
社会科学(12456)
基金项目(10729)
(10176)
自然(10122)
自然科(9894)
自然科学(9891)
自然科学基金(9740)
资助(9585)
教育(9163)
编号(8536)
(8333)
成果(7385)
(6817)
(6507)
重点(5907)
人文(5866)
项目编号(5861)
教育部(5857)
科研(5739)
大学(5564)
(5406)
期刊
(20455)
经济(20455)
(20004)
研究(19672)
(14128)
金融(14128)
会计(11767)
中国(11332)
财会(8843)
管理(6330)
财经(6270)
通讯(5899)
会通(5893)
学报(5289)
(5029)
科学(4662)
大学(4354)
保险(4297)
(4297)
学学(4290)
(4239)
(4023)
(3799)
(3797)
理论(3362)
之友(3274)
月刊(3235)
与会(3159)
财务(3159)
技术(3147)
共检索到88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群  
由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保险会计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新准则中有两项专门规范保险企业会计行为的具体准则,即第25号《原保险合同》和第26号《再保险合同》,从理论上填补了保险会计研究的空白,使保险会计的核算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非寿险会计是保险会计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姚军梅  陈月  王晔  
保险会计新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保费收入确认和准备金计量两个方面。由于绝大多数非寿险产品都能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保费收入几乎没有变化,因此新准则对非寿险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准备金计量上。新准则要求非寿险公司运用"三要素法"计量准备金,这将使得非寿险公司的准备金计量方式、财务管理模式和利润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对非寿险公司产生近期与远期的深远影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文芳  
利源分析是寿险业务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传统保障型寿险产品和投资型寿险产品两个 角度分析了寿险业务盈余的收益来源,并从利差损益、费差损益、死差损益、退保益以及投资型寿险产品的利源 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寿险业务利源加强管理,趋利避损的有效路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徐申一  
我国寿险业近年来出现了增速递减的趋势 ,而且这种增速递减不是在保险市场饱和的情况下的正常减速 ,而是在拓荒阶段的停滞 ,这种现象是寿险市场出现失衡 ,即市场上对寿险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造成的。缓解这种寿险供需失衡的对策有刺激消费者的有效需求 ,提高寿险公司的融资能力 ,健全和规范寿险市场 ,保障寿险市场的有序竞争 ,创新体制 ,更新观念 ,提高寿险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杰  赵桂芹  
本文基于偿付能力资本监管的视角,采用2004~2013年我国财产险公司的险种承保数据,以定价风险为例,利用t Copula方法和线性相关方法计算财产保险公司承保险种间的风险分散效应,并比较了两种方法下风险分散程度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财产保险业险种间的分散效应大小与度量风险时选取的置信水平相关,且在不同年份是不同的;t Copula方法下的平均分散效应在20.12%左右,小于利用线性相关方法测算出的分散效应。考虑到我国非寿险业务险种间风险存在尾部相关性,建议我国在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建设中,对第一支柱下定价风险的量化资本要求采用t Copula方法测算风险分散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侯旭华  申钰希  
理赔是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对于非寿险业务,发生理赔的不确定性尤为突出,风险防范对于保险业的生存与发展显得极为重要。目前非寿险业务在赔款支出、预付赔付款、应收代位追偿款、损余物资、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针对这些关键风险点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应薇莉  范晓文  何子平  
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物业管理企业这一优势平台,与其建立业务及合作关系,推动非寿险业务的发展。借助物管平台,构建非寿险业务拓展新渠道将成为非寿险公司营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琴英  胡炳志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会计制度实现了与国际趋同,但与税收法规的分离程度呈扩大趋势。协调差异的政策建议包括:采用更精确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方法;调整IB-NR的固定比例税前扣除做法;完善理赔费用准备金和保费不足准备金的税法规定;给予总准备金一定的税收优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莉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保险行业更是日新月异,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本文运用我国1994-2008年的经验数据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并且分析了寿险业和非寿险业由于运营机理不同,两者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截然不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华  周游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论证我国非寿险业资本结构是否达到了最优,以及非最优的资本结构给产险公司效率带来的影响。本文运用了一种新的DEA模型(超效率模型)评估了样本数据中的产险公司在2001—2004年期间各年的超效率评分及最优资本结构,通过比较发现我国非寿险业各年的实际资本结构均高于最优资本结构,最后利用简单回归分析模型证明了实际资本结构与最优资本结构的差距越大,产险公司的效率越低,即非最优的资本结构产生了效率的损失。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三明  吴洪  
承保周期,指财产保险与责任保险的保费、保险利润、承保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遵循某种规律发生升高、降低的变化。造成承保周期的原因大体可以归结为三点,即保险供需的失衡、经济的震荡、经济周期的影响。通过与亚洲其他国家以及发达国家承保周期现象的比较,可以为我国非寿险市场的周期性利润波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蔡华  
保险公司的所有风险可归结为偿付能力风险,反映保险企业的健康状况,偿付能力已经成为保险监督机构判断保险机构风险水平和实力的核心指标。本文通过面板回归实证,得出以下结论:非寿险业偿付能力在不断下降;业务增速快、市场份额大的新兴保险企业,其偿付能力更为薄弱,应成为监管的重点对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辉  
中国非寿险业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从规模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却并未取得预期的经济绩效,而是陷入了大面积亏损的"闭锁"状态。为此,本文结合中国本土实际,运用有关制度变迁理论的重要思想方法,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非寿险业发展的路径依赖问题提供了理论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从长期、动态的观点来看,中国非寿险业发展要摆脱低效率的"闭锁"状态,应该由监管部门对发展中的利益进行协调,引入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引导非寿险公司通过平等、有序、动态的市场博弈进入一种新的发展路径,从而实现对目前发展路径的替代。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余海丰  
2006年,我国非寿险市场高速发展,市场格局多元化趋势明显;随着市场主体的持续增加,产险公司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手段呈现多元化特征;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活跃,保险中介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但中介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同时,保监会以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为中心,加强对市场主体和保险中介的监管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展望2007年,我国非寿险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主体将继续加快调整步伐,中介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和规范,保险监管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大祖  李玲  
加快发展闽台寿险业务合作的探讨○杨大祖李玲一、闽台寿险业交流与合作的必然性(一)政治环境。70年代随着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两岸对峙的“坚冰”开始解冻;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的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从而揭开了两岸关系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