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7)
2023(9536)
2022(8022)
2021(7313)
2020(5993)
2019(13542)
2018(13225)
2017(26314)
2016(14147)
2015(15597)
2014(15828)
2013(15711)
2012(15035)
2011(13900)
2010(14218)
2009(13182)
2008(12876)
2007(11711)
2006(10695)
2005(9974)
作者
(41585)
(34799)
(34741)
(33373)
(22569)
(16519)
(15725)
(13319)
(13293)
(12749)
(12235)
(11496)
(11460)
(11344)
(11244)
(10854)
(10355)
(10340)
(10054)
(9781)
(9029)
(8543)
(8502)
(8107)
(8067)
(7875)
(7683)
(7238)
(7088)
(6831)
学科
(82117)
经济(82061)
管理(40461)
(37061)
(29880)
企业(29880)
方法(29161)
数学(26438)
数学方法(26174)
地方(19464)
中国(18346)
(16656)
(16455)
(15010)
业经(14269)
(13482)
地方经济(13418)
(12983)
贸易(12977)
(12594)
(11706)
金融(11706)
(11314)
银行(11298)
(10997)
(10922)
农业(10458)
产业(9888)
(9830)
环境(9529)
机构
学院(212855)
大学(211936)
(104367)
经济(102448)
管理(78288)
研究(77970)
理学(66709)
理学院(65967)
管理学(64890)
管理学院(64479)
中国(60254)
(47765)
科学(43821)
(42990)
(39782)
财经(37583)
研究所(35669)
经济学(34599)
中心(34407)
(34142)
(32781)
(31727)
经济学院(30859)
财经大学(27896)
(27552)
北京(27371)
业大(27123)
(26341)
师范(26076)
(25420)
基金
项目(132833)
科学(105766)
基金(98693)
研究(96532)
(85457)
国家(84801)
科学基金(72740)
社会(64631)
社会科(61561)
社会科学(61547)
基金项目(50252)
(50183)
自然(45522)
自然科(44510)
自然科学(44499)
教育(43918)
自然科学基金(43759)
资助(42609)
(42201)
编号(36911)
成果(30875)
(30363)
重点(29963)
(29588)
国家社会(27411)
(26690)
课题(26529)
(26464)
教育部(26451)
人文(25637)
期刊
(121814)
经济(121814)
研究(71101)
中国(40988)
(35759)
管理(31387)
学报(29856)
(28764)
科学(28498)
(27287)
金融(27287)
大学(23243)
学学(22382)
经济研究(21850)
财经(20268)
农业(19012)
技术(18087)
(17629)
教育(17008)
业经(16803)
问题(15421)
(13448)
技术经济(12326)
统计(12034)
国际(12008)
世界(11318)
(10631)
商业(10030)
理论(9819)
现代(9746)
共检索到333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风勇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证明在面对部门非对称冲击时通过差异利率的调整将有效降低冲击带来的经济波动程度。将四类货币政策规则分别引入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相对无差异利率政策,差异利率政策下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受冲击影响而发生波动的方差和区间都更小;当通过央行损失函数对各类货币政策规则进行考察时,除非央行对通货膨胀过度关注,带有常数货币政策规则的差异利率政策所导致的央行效用损失都是最小的,从而也是理论上最优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规则。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亚娟  谢乐晋  胡星生  
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将资本、价格和劳动的调整成本引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简称DSGE模型),包含技术冲击、货币需求冲击、消费偏好冲击、投资效率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等五个外生冲击,以及带有消息冲击的利率货币政策规则。应用校准法和贝叶斯估计法估计经济模型的结构参数,并对模型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度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应用脉冲反应以及方差分解、历史分解和反事实模拟等方法对模型结构参数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利率规则下,消息冲击的最优期限是连续提前3期,且包含消息冲击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接近90%的水平。(2)包含消息冲击的经济模型,对实际数据波动趋势和波动幅度的模拟优于不包含消息冲击的模型。通过对不同期限消息冲击政策的模拟,发现货币政策的消息冲击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货币政策的区域有效性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冲击对八大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效应,表现为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郑挺国  
本文运用马尔可夫转移模型和冲击响应分析等方法,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冲击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并且产出对货币冲击的反应存在着“低度反应”和“高度反应”区制;我们通过时变转移概率方法进一步检验描述非对称反应的三种可能形式,即关于货币政策冲击方向、冲击规模和经济周期阶段的非对称形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项后军  于洋  
通过使用MSMV(3)-AR(2)模型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划分为三个区制,本文研究了不同区制封闭和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适用性、稳定性和具体形式,并据此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结果发现:1.区制2(1998M1-2004M6)和区制3(2004M7-2008M9)应分别选择封闭和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2.不同区制均执行不稳定的货币政策;3.与区制2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相比,区制3同时兼顾了汇率目标,但汇率因素的引入减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4.从货币政策(货币影响因素)的角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宁   丁一兵  
2022年以来,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这一政策变动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为全面阐释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利用时变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全面评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研究显示:第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通常是在重大事件窗口期产生传递效应,而在常态化时期基本不会产生影响;第二,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反馈较弱,但通货膨胀和跨境资本流动对加息冲击的反馈较为灵敏,因此,应警惕由美联储加息而引发的通货紧缩效应和资本外逃风险;第三,在政策应对层面,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明显的转段特征,早期倾向于采取被动的“顺风而动”型调整以避免较大的经济波动,而随着经济体量逐渐上升,政策调整逐渐转向“以我为主”的主动型调节;第四,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后疫情时期的回升阶段,加息冲击对宏观变量和政策变量的影响较弱,这为“以我为主”型的宏观调控争取了宝贵空间,同时也为经济平稳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政府应理性看待并正确认识现阶段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综合影响,货币政策仍应坚持“以我为主”,为实体经济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并不断扩大自身经济体量,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打造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强化经济发展韧性,最终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琤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频繁流动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资本的跨国流动对国际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了各国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因为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等变化趋势共同改变了货币政策实施所依赖的整个金融环境,在宏观层面上却给政府当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带来了困惑,各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独立性受到冲击。当今资本流动性已成为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因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也把资本流动性作为主要变量来考虑,以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胜  周上尧  张源  
本文回顾了过去十几年美国利率调整与中国相关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发现美国的加息和减息政策对中国资本流动规模产生了明显的非对称性影响。本文运用一个包含名义价格黏性和抵押担保约束两类摩擦的小国DSGE模型来深入分析外国利率冲击的传导和作用机制,并利用抵押担保条件的偶然紧约束特性来解释利率冲击所造成的宏观经济非对称性,然后使用粒子滤波方法进一步验证、测算了偶然紧约束所造成的非对称资本流动规模。研究表明,外国利率的上升和下降将分别导致企业家部门抵押担保约束处于收紧与松弛的不同状态,并通过金融摩擦机制造成本国非对称的资本流动;运用实际数据与反事实估计,本文发现中国宏观经济存在非常明显的非对称现象,在2011年间偶然紧的抵押担保约束导致每季度资本净流入的规模减少了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小安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检验了银行信贷冲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区域内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效应,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经济周期下微观经济主体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毛彦军  王晓芳  
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识别和分析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均能够产生同向影响,但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不明显,仅能解释其不足2%的波动,而对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比较强,长期内可以解释其26%以上的波动;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都不明显,长期内对二者波动的解释能力均低于0.6%。因此,在应对通胀压力时,央行可以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高通胀势头实施积极的紧缩性宏观调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杰  仝冰  
为了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可以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一个包含多种冲击和摩擦性因素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这类模型通常使用利率规则测度货币政策冲击,不过,货币数量规则可能更适合中国现实。在使用货币数量规则这种新的设定下,历史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1992—2016年期间,产出增长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货币供给冲击、投资冲击和外生需求冲击,而其中的两次剧烈波动则需要用其他冲击来解释;通货膨胀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货币供给冲击,其次是价格加成冲击、投资效率冲击和永久性技术冲击。在新的设定下,理论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尽管货币政策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其重要程度已经降低;此外,投资的波动主要是源于投资效率冲击而不是投资品价格冲击。这些发现与国内外现有的结论并不一致。这表明,选择何种方式测度货币政策冲击对于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至关重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翱  金昊  赵向琴  陈国进  
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和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等重大风险发生会对经济活动和金融稳定造成巨大冲击。本文从商品需求侧与商品供给侧引入重大风险冲击并将“双金融摩擦”引入新凯恩斯DSGE模型来探究重大风险冲击的经济波动效应与金融风险效应,并分析财政货币政策对重大风险冲击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第一,在“金融加速器”作用下,重大风险冲击通过推高企业贷款违约概率导致金融风险水平上升和经济衰退。第二,当重大风险冲击对商品需求侧的影响大于对商品供给侧的影响时,经济波动加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第三,下调企业所得税通过改善企业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降低金融风险;下调无风险利率虽然能够削弱重大风险冲击对经济波动的负向影响,但会导致金融风险积累。因此,为应对重大风险冲击,中国应做好对困难企业的财政支持与信贷支持,提高财政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与金融风险的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蔚豪  
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三大经济区域产出影响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具有中性,短期内具有区域效应,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趋同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冲击对各地区经济波动的贡献率随着时间而趋于一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涛  
本文主要探讨了货币政策效应在各类消费品价格所表现出的非对称性。本文选取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居民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消费价格指数共三类消费价格指数,利用我国2001年1季度至2012年3季度的31个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使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来刻画货币政策与三类价格消费指数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实证结果显示,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对货币政策的变动反应最为敏感,居民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消费价格指数次之,而居民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指数的冲击反应敏感度较低。最后,应用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在各类消费品价格变动中产生非对称效应的原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明辉  刘磊  
本文基于对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采用经H-P滤波处理后的产出缺口变量对我国经济波动进行动态度量。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我们引入地方政府投资等变量刻画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因素,并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及在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即在经济扩张时期,无论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均大于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2)信贷规模在我国的不同区域对经济波动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对经济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